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朵振国

《绿色空间之名人系列》——朵振国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9日 17:09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华夏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美文化,它们汇集一处之地呢,就是新疆。而地处新疆天山,谷地的伊犁,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民族融合的一块福地。在伊犁你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有多美。伊犁是由四种颜色组成的,蓝色的是天空,白色的是云朵,银色的是雪山,绿色的是一片一片的草地。生长在伊犁的人,没有不爱它的,而游走于伊犁的人,也总是对它难以忘怀。土生土长的伊犁旅游局局长朵振国,在当地可以算是一个名人,如果您有幸结识他,你就会惊叹于他了熟于胸的,伊犁的风土人情,就会折服于他发展伊犁生态旅游的那份信心。同时,也会被他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伊犁深情所感染。

  驱车奔驰在中国版图的最西端,盛夏的草原是色彩最丰富最明媚的季节。此行陪同我们的是伊犁州旅游局的老朵,一路上他对伊犁热情洋溢的讲解,让我们的心情既兴奋又充满了期待。

  朵振国:大家往那边看,那草上面一行一行的,是咱们人工种植的松树,是在天然林保护区,围栏里头种的。如今,312国道沿着名闻遐迩的果子沟盘山而行,从下至上依次穿越野果林 桦木林和云杉林,而自古以来果子沟就是北天山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伊犁的天然屏障。

  朵振国:果子沟的自然风光,和果子沟的天然绿色,是我们伊犁河谷的第一道景观。近两年以后呢,国务院把它作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远处和近处正在成长的和已经茁壮成长的,形成了自然的和人工种植的这些雪岭云杉浑然一体。使我们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从优。同时呢,因为这些绿色生态的存在形成了我们伊犁特定的小气侯。 可以说是一种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的空气。人们到这儿来可以说,它这个空气当中的含氧量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这样说吧,这是给我们伊犁人民,也是给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族游客,我们给他创造的一个天然氧吧。

  千百年来,哈萨克牧民就在绵延30公里的果子沟谷地繁衍生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当地的森工企业改砍伐为种植,牧民的生活取暖也由烧柴逐渐换成了煤和电。人们认识到,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其沿途的生态保护将吸引越来越多观光客的到来。

  在晴朗的日子里,人们站在辽阔丰美的伊犁河谷草原上,寻觅着密草深处那些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草原石人。他们是古代突厥人征战时留下的墓地遗物,如今贵族的坟茔早已被青草掩埋,惟有伫立的石像让人遥想当年游牧部落金戈铁马的辉煌。音乐的魅力就是如此奇特,人们从此记住了可克达拉这个名字。其实可克达拉位于伊犁西南距离国境线仅20公里的地方,是一片沙漠和绿洲交错的平坦荒原。一直是蒙古和哈萨克等游牧民族的迁徙地。这一次老朵执意带我们前往可克达拉,他说今非昔比了,可克达拉成了著名的经济作物和生态旅游区。

  记者:朵局长,这里就是著名的可克达拉吗?


  朵振国:对。

  记者:可克达拉是什么意思呢

  朵振国:可克达拉,它是咱们地域上的一个地名,说明这是一块草原。它是哈萨克语,是蒙古语。当时因为这个地方,先前是蒙古人,在这地呆的时间间比较多,有一首著名的歌《草原之夜》,里面提到这个地方。

  记者:50年代的时候可克达拉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朵振国:50年代这个地方主要的特点呢,就是草原比较广博,人口比较稀少,生活的气息呢比较淡化。

  记者:现在就变成了葡萄园了?

  朵振国:对 。那么通过现代经济的发展,高科技含量的提子葡萄,进入可克达拉以后,过去缺乏邮递员送信的。这么一种荒凉的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葡萄,像美国的黑提、红提以及咱们力匝马特儿,这些比较适口的吧,存放期比较长,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产品。目前在可克达拉这个地域上,已经形成大概有6万多亩的种植面积。那么除了生活需要的一般的粮食作物之外呢,苹果呀、葡萄牙等一些园艺性的种植产品就完全替代了过去那种简单的粮食种植。

  记者: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对这块土地我有一个感觉,这块土地的光热条件、水土条件都非常好的,应该说是一块热土,只要你付出了耕耘,而且付出了努力,它就会给你丰富的收获。

  一走近赛里木湖,你就被它的蓝色融化了。这是天山山脉中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美的湖泊之一。这里还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远到达的地方,因此赛里木湖也被叫做“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记者:这一池的赛里木湖水,它来自什么地方呢?赛里木湖水呢?

  朵振国:应该从原本的意义上讲呢,它是海的底部隆起所形成的,留下的一些水。那么经过一些年来的变化,由于它地处海拔比较高,空气呢湿度也比较大,同时呢它的气温也比较低,所以它这个蒸发很少,很少量的蒸发加上每年环绕着赛里木湖周边这些雪山、丘陵融化的雪水全部流进湖底。

  记者:天山的雪水是吗?

  朵振国:现在咱们看到的赛里木湖啊,从面积上说至少比咱们30年前要增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了,它还在扩大。

  记者:还在不断地扩大

  朵振国:咱们过来的时候可以看得到,还有一条能够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柏油路已经深入到湖里去了,就是湖水上涨的结果。

  记者:那是不是能说明赛里木湖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这三十年来是在改善呢 ?

  朵振国:应该是这样的。赛里木湖主要是草场放牧区,因为过去也没有什么工厂,也没有什么集镇,主要是一条312国道从它旁边走过,这几年来放牧呢,都讲究一个是牧草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个是轮牧作业,使草场植被有了休生养息的机会。

  记者:我看到赛里木湖它现在也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了,您在考虑赛里木湖这个景区,它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认为首要的问题是什么?

  朵振国:我认为赛里木湖发展旅游最主要的是,它现有的这种大自然赋予它的生态景观的保持,所以我们总的思路来考虑就是这个地方,第一绝不准建永久性的建筑,第二是绝不准建除了毡房之外的其他材料的设施。那么这两个不准呢实际上就等于说,保持了这个地方原始的生态。因为我们游牧民族,他这个毡房叫草原上流动的家,只要它一流动,他原来的家还是原野 。我感觉到就是要依靠这个资源去发展这个资源,而不能在这类资源当中再去混杂于其他的东西,保持这个景区的纯洁性。

  人们称那拉提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路东行,当傍晚来到新源县那拉提大草原的时候,一场传统的哈萨克婚俗表演正等着我们。婚礼在歌海中进行,男女即兴对唱,诙谐逗趣,直到一方无歌以达,无词以对才分胜负。

  哈萨克人有句谚语,就是“英雄靠骏马,飞鸟靠翅膀。” 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为了减轻马的负荷,一般不备鞍具。比赛时骑手扬鞭催马,争先恐后,观众热烈喝彩,声震四野。……

  记者:朵局长,现在开始的这个活动是什么活动?

  朵振国:现在开始的这个活动叫姑娘追。姑娘追是草原上一个传统的哈萨克族少年少女谈恋爱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两个人没有意,女的没看上男的,那么男的在前面跑。女的抡起鞭子没头没脑地、劈头盖脸地打下去。如果是两个人有情有义了,你就可以看到她轻轻地摇着皮鞭在他的上空回旋,非常特殊 ,非常优美、优雅。这小伙子也非常调皮地在那里若即若离。如果说是看不上的,可以说打得他狼狈逃窜,很逗趣,很逗趣。这是过去的传统,现在已经演绎成为一种表演的形式了。因为慕名而来 ,来到草原上的想了解哈萨克民俗的很多人就想把它看成是一种咱们的民间活动的表演形式。


  记者:朵局长,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他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怎么和这片草原密切结合起来?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方式?

  朵振国:对 这件事啊,我想应该从哈萨克它本身游牧民族的传统习惯说起。哈萨克到了这个草原目前已经1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哈萨克被称为游牧民族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呢,就是逐水草而居。那么应该说 ,草场的优与劣,草场条件的好与坏和哈萨克生命的延续,和哈萨克传宗接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说从这个道理上来讲呢,哈萨克爱护他所生存的环境,这是来源于对生命的维护。

  记者:就是说他们有他们朴素的环保意识是吗?

  朵振国:对。就目前咱们脚下这一块已经被列入那拉提草原民俗风情这一块旅游区当中来,主要作为生态旅游。那么这一块呢,牧民也从草场的使用或者把草场的使用价值介入到旅游行业当中去,受到了实际的好处。你看这个草场它一年打两次草,不受任何干预。就是这个草,打下来的草是属于你的。同时呢围绕这个旅游区,他的很多产品,就自己生活用的一些。比如说,我们奶酪啊,牛奶啊 ,牛羊肉啊 ,包括他骑乘的马,都变成了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了。就那拉提跟前的这些牧民每年人均在旅游上这一块儿的收入,人均都不低于400多元,将近500元。

  记者:朵局长,就您的观察,这几十年来那拉提草原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朵振国:这个草原上它所赋予人们这种含义越来越广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放牧的地方,它还是一个旅游的地方,它还是一个了解哈萨克族文化和习惯的地方。所以说它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种凝聚反映成一种草原文化提炼出来。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