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特普费尔

《绿色空间之名人系列》——克劳斯·特普费尔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9日 16:52


  德国不仅风景优美,经济发达,更拥有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1991年,克劳斯·特普费尔在德国担任环境部长期间,开始着力推行“绿点计划”。规定生产企业要为产品的包装付费,付费后可以在商品的包装上印上绿色圆点的标志,表明这个包装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消费者在使用完后就会把它投入相应的分类垃圾桶,由专人免费清运,清运的费用就是来自企业预付的绿点费用。“绿点计划”的实行,使德国的废品回收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大大节约了资源。随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始效仿。

  采访:特普费尔博士,您担任德国环境部长时,实施了不少环境方面的制度和法律,能为我们说说详情吗?

  回答:那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我到联合国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我当然很清楚当时的情况。我们有机会开发对生态和社会都有利的市场经济。我们有了第一部"循环法",于是我们开始实施,我们从编写"废物指南"着手,做得很成功,让垃圾得到了高度的循环利用。这些措施在今天仍广为人知,那就是"绿点"计划。我们还在降低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是坚持在所有的车辆上都装有"三元催化装置"。在当时,这种做法堪称是一次革命。因为当时的汽车根本没有三元催化装置,我们实施了汽油的无铅化来降低污染物排放,我们在热力发电厂的脱硫和脱氮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这不是在说,哦,我们很了不起,不,不是的。那是那个时期,我们发达国家不可避免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做的事。

  解说:德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在环境方面着实走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而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更是因为环境的破坏而付出过太沉重的代价。从20世纪初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阶段,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人们的目标,丝毫没有考虑环境。烟囱林立的工厂,机械化耕作,大量施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农药,成了现代化的标志,也成为后起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孜孜追求的理想。但是,无节制的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恶果,人类首当其冲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在率先工业化的国家中,接二连三由污染造成的公害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这些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人类如果再不关注环境,无疑是在亲手挖掘自己的坟墓。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境大会,发出了地球只有一个的强烈呼声,呼吁各国政府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共同努力。会后不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了。30多年来,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保护国际机构,为协调和促进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采访:1998年,您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后,最满意的工作是什么。

  回答:首先,我要强调这不是我个人的政绩。我有许多非常好的工作人员,还有来自中国的。对此我很高兴,我能依靠我的工作人员的创造力,依靠他们很高的教育背景、很高的科学基础,他们在内罗毕总部和世界的多个地方工作。要说我们的成绩,我希望首先是我们制定了一个更好的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评估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出早期预警了,哪儿会出现问题,哪儿我们必须现在就关注,应该协调,还是应该投资,这样就避免了紧张,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不幸的是,我们还不得不去做很多战后评估的工作。战争之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巴尔干,阿富汗,现在的伊拉克,以及在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地方都需要去做战后的环境评估工作。我们也做了很多评估工作。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全球的行动方案。我们在制止化学品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制定了清洁生产的公约,我们发布了这项新的公约,用于遏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十几个最有害的化学污染物,像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等,我们现在已经禁止它们再使用了,这对人类的健康是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同时对环境的稳定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我希望,最首要的我们成功地传达了一个清晰的概念,那就是:环境不是孤立的,我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座右铭是:为了人类发展而保护环境。

  解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要组织、举办国际间的环境专业会议和学术讨论会。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现任执行主任,特普费尔一直在积极敦促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但他今年在一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评论,却引起了一些媒体的误解。


  回答:很不幸,那个报道不准确,我以前所讲过的和我在中国了解到的,都是我的观点的基础。中国有关经济发展的决策思想,总是要与新的发展模式相关联,所以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清楚,必须要改变发展的结构和策略,必须要有一个具备更完善的循环系统的社会,所以中国知道,如果不更新技术和不改变行为,如果现在还不改变发展的进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中国要发展小康社会,全面的小康社会,这正是我也希望看到的。

  解说:中国该不该套用发达国家采用过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一个耸人听闻的数据是,如果中国的人均汽车密度达到和德国一样的水平,中国汽车的产量将达到6亿5千万辆,而地球上现有的钢铁和石油能源根本就不可能满足这一需求。这个问题似乎应该引发人们更深的思考。

  回答:我认为,是的,中国急切地需要发展经济,谁会对此产生怀疑呢,中国人民一样拥有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生活水平的权利,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就要走一条更好的路,避免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要运用现代科技,要提高水、能源的利用效率,要在循环生产的过程中减少垃圾的产生,我相信,这才是我真正的意思,我的话很清楚,是的,我们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达到我们的千年目标,消灭贫困,但是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以及社会联系起来,这才是中国应该做的。

  解说:2003年10月30日,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中国政府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国和会,请国内外的专家为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献计献策。


  在今年的会议上,作为国合会委员的特普费尔给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这也是循环经济模式强调的一个主要内容。“清洁生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企业所采用,也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采访:这是《全球环境展望-3》的中文版,在前言里,您说,希望这本报高能激发起公众的环境意识,您能为中国的观众朋友说几句话吗?

  采访: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如果你乱扔东西,这个东西不会消失的,它就成了其他地方的垃圾,请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打开自己的眼界,协调有序地工作,环境需要我们这么做,不但拥有知识,还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这是我在这本报告里说的那句话的意思。第二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去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做些实事。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要想人民所想,把它具体实现,所以我们需要人民的力量来推动,在法律方面制定更好的环境制度,把人民的环境需求更好地整合起来。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