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cctv调研区频道 > 传播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庆热潮笼罩互联网 亿万网民网上迎国庆

CCTV.com  2009年09月16日 17:12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国庆节临近,互联网上喜庆气氛渐浓。网民在虚拟世界里用各种方式表达爱国热情:有人撰写“国庆博客”抒发祝愿之情,有人组织网友签名为祖国祈福,有人创建“国庆文化广场”普及爱国知识,有人翻唱红色歌曲……互联网被“国庆热潮”笼罩。

  “中国红”成主角

  红旗、红歌、红灯笼。近来,“中国红”成为许多网站页面的主色调。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网站纷纷推出以国庆为主题的专栏。

  新华网推出“网民留言祝福中国”活动,短短十几天已有200多万网民留下美好祝愿。网民“江南”留言:“十月一日是祖国生日……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沿着昨天的足迹,走出新的天地。”

  在一些音乐网站,《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点播率飙升。有的网友一展歌喉,将自己翻唱的红歌传到网上。  

  网民们尽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有的组织国庆征文,有的征集60张最美笑脸制作“国庆笑脸墙”,还有的组织网络升国旗仪式感受升旗手的荣耀。

  上网“爱国”

  哈尔滨网民李博说:“网上关注‘国庆大典’,最大乐趣是在互动中将自己的爱国热爱尽情释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喜欢的方式参与这一盛世庆典。”

  居住在黑龙江省农村的85岁老人李政华最近在孙子帮助下参加了某网站组织的“网络升国旗”活动,并当了一次升旗手。当五星红旗伴着国歌声冉冉升起,老人的双眼湿润了。

  到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突破3亿。“网络问政”唤起了广大网民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感。

  在一个论坛举办的迎国庆节专题活动中,网民发帖对国庆筹备工作提出建议。一位网民说:“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对祖国的热爱!”

  爱国“集结号”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中国网民一次次爆发爱国热情,让我们看到中国互联网走向沉稳、大气。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田雷认为,网络传播的超时空性、超地域性和交互性,决定了网络世界具有自由、开放的特征。这为广大网民集中表达爱国主义情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组织平台。

  田雷说,互联网使过去依靠传统媒体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为主动参与,满足了广大网友发挥创造能力和选择能力的需求。互联网正成为思想文化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爱国主义”理念在这里聚集、放大和传播,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

  “网络给人们提供更多‘爱国’的机会。”董鸿扬说,网络不仅打破了时空界限,还打破了种族界限、信仰界限、文化界限。只要有一颗“中国心”和一个想要表达爱国情感的愿望,都可以通过网络得以实现。从这一点来看,网络发挥了它特有的号召力,唤起了广大华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李建平)

责编:郭筱紫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