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 写在后面的话
即便我们左思右想谨慎掂量,却还是有相当的败笔。大批量的别人已经不屑的景观入画的过程也就是无奈的过程。我常念叨:别把他(作家)拍成导游啊,别把它(城市)拍成观光指南啊!别别别呀。却经常是拍吧。众多的十分精彩的细节,一定在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中失掉了。这使我想起那些曾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熬拍一个主题的人们。
· 导演阐述
一个人的经历是城市经历的一部分。对城市,任何一个人都有充当代言人的可能。只是,镜头通过取舍,赋予代言人以别样的意义。当镜头从文字上移开,重新面对城市与人的时候,它其实已经背叛了文字,忠实的是文字的灵魂。
· 拾一片记忆打水漂
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走进城市记忆的过程。这些作家以个人化的姿态走在城市大街小巷,职业身份退隐到了幕后,与其他人一样,他们不过是同一个城市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但是,既然他们被选定为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其本身的个性特点,就决定了他们要以较为敏感、较为复杂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城市对他们的影响。
· 关于“作家电影”
我们的叙述对象确定为“城市”,除了有栏目定位的因素之外,城市本身的魅力也是我们作出选择的动机之一。世纪的沧桑巨变,在城市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城市被称为是“文明的风暴中心”,这个现代化的过程和终点,既把各阶级、各种族融合在一起,又造成明显的社会差别,既有期望,又有幻灭,它象触须般地、神秘地发展着。左拉和德莱塞很形象地把它描绘成为人类欲望和意志搏斗的整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