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首页

第八部 《烈火天车》 下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5日 10:46


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戚发轫

  1999年7月,一趟专门列车开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车上的一名特别“乘客”正是人们为之已经付出了七年努力与心血的、准备进行首次无人飞行试验的第一艘飞船。这是航天人自打创业以来的首次破天荒的举动。把原先必须在北京研究院内完成的编程等调试工作直接转移到发射场上去进行。

  张建启:“船箭地没见过面,要再到发射场去合练,用合练这个东西进行发射,等于我发射的东西还要参加合练,这历史上没有过,在咱们航天史上没有过。”

  “GNC”,是飞船控制导航系统的专用名称。通俗地讲,就是控制飞船听命于人的指令的中枢大脑神经。有专家形容说:如果没有“GNC”,飞船只能停靠在科学的幻想里。第一次飞行时重点考核的是船的返回技术,而这时忙碌在飞船身边的专家们还远没有编好能让飞船的大脑活起来的控制程序。焦急的负责领导这时最希望能在主管的专家嘴里听到真实的话语。

  陈祖贵:“那时候想,我系统没有做完,软件没有编完,我要说回不来,那影响领导下决心,要说回得来,确实有点难。”

  尽管此时飞船已经就在登天之梯的脚下,但这咫尺之遥对此时的航天人来说却是那样的难以跨越。不久,一个致命的故障出现了,它让中国航天人的努力在1999年那段关键的日子里几乎功亏一篑。

  王楠华:“快到塔架上发现我们的陀螺、马达的电流不正常了。这个不正常也不是完全不正常了,就是偶然有跳动。那个时候算不算问题?要不要解决?”


年轻时的戚发轫与家人的合影

  陀螺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夹层中,它的上面已经安装了许多设备,如果要想取出陀螺,惟一的办法是将返回舱早已密封好的底部--俗称大底的底层外壳拉开。而这个时候拉开大底是绝对忌讳的。因为船在太空飞行及返回时,会经历到零下上百度低温和高达两千多度以上的高温考验。如果返回舱密封性不好,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打开将影响飞船的安全,不打开飞船将存在致命的隐患。1999年云集在酒泉发射基地的航天人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抉择。

  排除故障的行动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原先停滞的工作又开始运行起来。然而对那些刚刚松了一口气的人们来说,却很快又有挠头的事情找上门来。

  此时让这几位高级专家心烦意乱的是在几天前的一次测试中,人们捕捉到飞船上推进系统的数个排气阀门曾有一次未能全部打开的现象。根据设计要求,只有这些阀门按照程序准时打开,排出其中的气体,发动机才能将两种燃料混合到一起燃烧喷射,飞船也才能获得动力。如果这些阀门其中哪一个届时发生故障,都会造成相对应的发动机无法点火的结局。

  虽然故障在测试中只出现过一次,但是预示着严重的后果。而解决方案迟迟不能确定,致使整个工程处于停顿状态。眼看着最后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先前拼命争取的希望再一次受到威胁的现实让本来文质彬彬的专家们不能不着急上火。

  时间的紧迫,让人们来不得再犹豫,专家们决心“快刀斩乱麻”。问题终于解决了。

  今天,对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航天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飞船要从测试厂房转到加注厂房,进行燃料的加注,等待发射。它说明飞船已经通过了最终测试,获得了飞天的资格。现场的工人们到是另有说法,他们把飞船比喻成新娘,说今天就要上轿了。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它是不会再回到这里了。

  经气象会审后,确认11月20日有一个窗口时间,11月19日开始火箭液体燃料的加注。

  发射顺利完成后,飞船系统的人们迅速返回北京的飞行控制中心。正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必须由这里发出每一步执行的命令。


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实现火箭垂直转运

  袁家军:“早晨六点半发射,我们八点上飞机就回北京,十点多就到北京了,然后就到了,飞控中心以后,就紧紧的盯着屏幕,看着我们飞船的各项功能,实行的情况。指令执行的情况是不是有问题,都是非常的紧张。那么特别是在执行回收任务之前,我们在前三圈,提前三圈就要注入指令。”

  毕竟是第一次,看着正在太空中绕地球一圈一圈飞行的飞船,航天人此时的心情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到了飞船即将返回的最后三圈时,人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这时急得满头大汗的控制人员报告,本该对飞船注入的返回指令,此时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飞船的回音。

  对飞船注入指令,只能利用飞船绕地每一圈的飞行中飞到中国头上的那段短暂的时间。如果这时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注入不上去,那么飞船将会偏离预定的着陆点。

  飞船再一次绕过来的倒数第二圈时,人们的努力又失败了。对航天人来说机会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张庆君:“仰角飞船刚出地平线的时候,一般这时候跟踪比较差。而且恰恰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系统马上就建立了一个稳定的联系具备的注入条件。当时大概也就是在两分钟之内,就把所有数据注入到飞船。”


承载飞船的火箭进入发射塔架

  陈祖贵:“整个操纵大厅震动真听得见,一点声音都没有,后头刚刚到了‘卡拉奇’,我一看那飞船的数据,配备工作调好了,本来按规定不允许我喊的,喊口号专门有人的,我是按捺不住喊了一声,配备工作调整成功,我一喊,整个会场,哇。”

  前一天晚上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让火箭人兴奋不已。祝贺完他们的飞船人当时却还不敢掉以轻心。这是航天领域的一个现象,火箭人总是笑在前,而卫星人总是笑在后。

  成功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有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许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对很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始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须为一个民族的理想去争分夺秒!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