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华西村和吴仁宝
在拍摄大江截流的日子里
1980年拍摄审判四人帮
历史的见证
拍摄中国女排的启示
在南极的日日夜夜
历史的抉择
 
拍摄中国女排的启示

许昭德

    1984年初,为拍摄《零的突破》长纪录片,中国女排作为影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能不进行重点拍摄的。记得是在春节刚过没几天,摄制组从国家体委办妥采访手续之后,便乗火车南下,奔赴远在湖南省郴洲山区中的女排集训基地。凌晨四、五点钟,天还是漆黑一片,我睡眼惺忪地走下火车转乘汽车,一路像摇煤球似地到达了集训基地,睁眼望去,四周环山,靠一条小路与外界联系。心里想,确实是女排进行封闭训练的好地方,真妙。
    吃早饭时,我们被安排在“工作人员”餐桌就餐,见到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先打了招呼。他说已接体委的通知,知道我们拍片的事,他叫我们先吃饭,后谈工作,便回到“运动员餐桌”那边用餐去了。

                              集训压倒一切 跟着感觉走

    大约早饭后一小时,我们随运动员走进排球集训馆里,场地不小,中间是标准的赛场,四周有好些空地,摆放着一些进行体能训练的器材。在女排姑娘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我找到袁教练研究拍片的事。
    开始,我问袁教练,泉州不是有个女排的集训基地吗?那里交通方便,生活条件也好,为什么跑到这个山沟里来呢?老袁开玩笑说:这里交通不便,可以避开记者的采访呀。听他一说,我也笑了,尔后,老袁郑重地说,现在离去美国参加奥运会时间不到半年了,集训任务十分艰巨。女排在这里封闭集训,可以集中精神不被外来干扰,全力以赴,提高战斗力。力争在奥运会上夺冠军呀,没想到你们追来了。
    我表示,到基地拍摄女排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精神,宣扬我国体运成就,也算是一项重要任务呀。老袁说,你们来拍片我们欢迎,但是最怕你们在训练中提出这样和那样的要求,甚至摆来摆去的。老袁的这些心里话,道出他的为难之处,我马上感觉出来了,立刻表示,请他放心,我们绝不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更不会进行摆布拍摄。我们来个“君子协定”,“约法三章”。全部按照现场抢拍的办法进行,她们训练她们的排球,我拍我的镜头。这样老袁满意了。

                             真实生动的形象最能感染人

    以前,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或者为表现一种什么思想,常常采用开个座谈会,请被拍摄人员表态、发言,发言人按照编导人员的意图,慷慨激昂,讲一些豪言壮语的做法,这样做往往给观众印象不深,观众也受不到什么启示。为了拍好《零的突破》长纪录片,就应抛弃过去这种一般化和老套的过时做法。
    作为观众,我不会忘记,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拚搏,夺得一块块金牌后站在颁奖台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的国歌乐曲时,运动员双眼含满热泪的画面,使许多观众神情激动、热泪盈眶的场面。这些精彩的瞬间、感人的形象,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赞扬,就不是偶然的了。关键的地方,就是编摄人员能通力合作,抓住影片的主题,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发现那些真实的、感人的形象、典型的细节,才能表现出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魅力。
    在这一次封闭集训之前,中国女排已先后在国际赛场上,击败了古巴、美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的强手,先后夺得世界级女排赛的“四连冠”,享誉海内外。但观众对于中国女排日常训练的艰苦情况、顽强精神,所知就不多了。

                              自己受感动 才能感动别人

    中国女排为了备战奥运,夺取“五连冠”的金牌,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她们多次讨论过,如何把压力转变成动力,我没有拍这些会议,而是把目光集中在训练场地上的人和事,着力拍摄与训练的艰辛、顽强精神有关的镜头。首先使自己受感动,才能感染别人。
    在训练场地上,女排姑娘个个生龙活虎,灵活矫健,虽说室外是二月寒天,但女排身上散发着热气,汗流浃背。对于每天重复的训练,从做准备活动开始,单项训练时候发球、传球、救球、扣球、拦网,到综合训练,战术和技术讲评,几位男教练的陪练练习,指导和相互切磋,还与各种辅助性的体能锻炼等等,我们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没有急于拍片,心想,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应该在观察中捕捉拍摄对象或内容。自己看准了,拍摄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最难拍到的就是“生动形象”和“典型细节”的镜头。有三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第一件:有一天我看到周晓兰在场地的一角,一人进行体能锻炼,她肩扛一副杠铃,一起一落不停地锻炼着。出于好奇,我走过去看看。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全身大汗淋漓,由脸上、手上滴落到地板上的汗水汇成一片,我听到了小周发出呼呼的喘息声……我被感动了,我的心颤动了,急问自己:这不正是我想要拍到的生动形象和典型细节吗 ?我赶忙跑回去扛摄影机,很快把这组镜头抢拍下来。从带环境的全景镜头到脸部满头大汗,又摇到双肩及杠铃;再顺着摇到双脚以及滴淌着汗水的地板;再变换着角度拍摄她脸上豆大的汗珠特写、肩膀和杠铃的特写;一起一落的双肩、双手抓托杠铃的特写;汗水滴落在地板上的中近景……这些镜头都在一气呵成之中抢拍成功的。特别是她脸部的庄重而吃力的表情,我从左右俯仰几个角度拍了个够。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周晓兰刻苦和顽强的形象和精神。拍完后,我才知道这副杠铃的重量在近百公斤以上,双肩顶着杠铃一上一下,一练就是几十分钟,神情专注,大汗淋漓。这与日常见到的周晓兰斯文、娴静的外表简直判若两人,形成多大的反差,不让人感动才怪哩。
    第二件:女排姑娘在训练中,常常是双手贴满胶布,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这些贴满胶布的双手,正可以从侧面表现女排苦练本领的精神。每一天的训练,每一个队员要用双手成千上万次地发球、传球、扣杀、拦网,她们的顽强精神、聪明才智都要通过双手去夺取每一分的成绩。一天训练下来,她们有的双手肿胀、有的疼痛难忍、有的手指甲充血、有的指甲震裂流血……十指连心呵,姑娘们用贴满胶布的双手,坚持着每天的苦练,不吭一声忍着苦和累,她们从精神到肉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细心的观众,在看到苦练中女排贴满胶布的双手,可能对女排的苦练精神和形象,会产生画面之外的联想而感动吧。
    第三件:一次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主教练把女排队员的家信,以及从国家体委转来的各地群众给女排的信件,分发给大家时,训练场上顿时活跃起来,气氛十分热烈而感人,我不失时机地抢拍到这个场面。姑娘们细读来信,都是鼓励她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期望她们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创出“五连冠”的伟大奇迹,这使队员们深受鼓舞和激励。
    对于拍摄女排集训中的单项和综合训练的很多镜头,我也不随便开机拍摄。女排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如果是写文章,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上一大篇。但对于《零的突破》这部长纪录片来讲,也只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取舍上都要认真对待,要与《领的突破》这一主题紧密联在一起,力求每个画面产生一种突破感,产生一种张力,画面的震撼力就大了,所以,在训练中,我注意抓拍那些技术水准到位,形象又最有表现力的时候拍摄,只有在这时,运动员的顽强精神才富有魅力,才能最充分体现出来,此时的形象也才最“美”。铁鎯头郎平、队长张蓉芳、久经沙场的陈招娣和杨希,还有侯玉珠、郑美珠、梁艳、苏惠娟、巫丹等等,也都是在对她们各人的仔细观察,了解各人的特点和长处之后,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拍的。
    我们在基地住了近十天时间,按照编导陈光忠的要求,该拍的材料都拍到了,该返回北京了。在离开基地的前一个晚上,我们来到主教练袁伟民的屋里,征求意见。他笑着说,完全按照开始的“约法三章”和“君子协定”做到了,没有影响他们的训练工作和安排。他表示,这次合作很满意,他要我们带一些牛肉干和桔子在火车上吃,我谢绝了。当我说到真诚地祝愿女排实现“五连冠”的夙愿时,老袁笑了,笑得那样诚挚,那样纯真。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版权所有 http://www.cndfilm.com
北京创典时代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