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手记丨在抗震报道一线看到榜样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之声》微信公众号 | 2024年01月02日 19:4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迅速启动二级应急报道方案,抽调骨干记者火速赶赴灾区展开报道。地震发生时,我和摄像记者贺学国老师刚从青海冷湖完成年终报道采访工作返回西宁,准备第二天一早乘坐飞机返回北京。

  回京途中主动请缨 退掉机票奔赴一线

  咔嗒咔嗒咔嗒……准备入睡的我,眼瞅着对面的墙壁突然横摇起来,连续摇了十几秒,墙壁吱吱作响。

  很快,我看到了新闻报道:12月18日23点59分,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那青海西宁这里的震感咋这么强烈呢?打开手机地图,原来震中所在位置和青海省接壤,只隔着一条黄河。

  那赶快请缨去前方。于是我和贺学国老师第一时间向部门请缨,请求赴震区参加报道任务。经新闻中心统一部署,我们成为首批抵达震区的总部记者。

  抵达震区后,我们立刻前往房屋受损严重的村落金田村。尽管参加过多次地震报道,我们也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厚达三米的棕色淤泥,在村子里凝结成了一个巨大的泥饼,房屋嵌在其中,只偶尔露出半截墙壁、一个屋顶。村子地势平坦,离最近的山也很远,泥浆从何而来?为何暴发?它是什么?面对如此罕见的情景,我们沿着这片铺天盖地的淤泥,向上游行走探访,希望用自己的报道,向观众解读这一现象。

  要做裤脚沾满泥巴的记者

  一刮风,还真是刺骨。尤其是为了呈现泥浆的质地,镜头前,我用手抓了一把泥。可真难擦,黏稠的泥浆糊在手上冰凉冰凉。我们逆着淤泥流下的方向一直上行,淤泥相当松软,鞋子动不动就陷进去。我一直把一句话铭记在心——要做裤脚沾满泥巴的记者。我心想,这倒真是做到啦,而且不止裤脚,都快到小腿啦。

  拍完夜晚受灾群众安置,已经深夜11点多了。消防救援人员建议送我们回到县里的招待所过夜。考虑到距离最近的招待所也要近一小时车程,既然是参加抗震救灾报道,就要坚守第一线。

  当地老乡特别好。在公路边有座房子,由于是新盖的,而且是木头梁柱,相对结实,主结构没有受损,而且有电!我们就将行李和编辑设备搬了进去。两位大爷欣然收留了我们,还给我支了一张小桌。他俩躺在炕上打着呼噜,我们在桌前写稿编片。

  一名老党员的榜样力量

  凌晨3点,看着编辑屏幕中,一个镜头拍到的废墟上鲜红的党旗,我和贺学国唠嗑:“贺老师,我是党员,党龄18年啦。您呢?”他一撇嘴:“我41年党龄!你和我比?”

  按照原定的计划,此时此刻,贺学国老师应该在北京温暖的家里睡觉,第二天下午,就将去台里的人事部门办理退休手续,因为下个月他就正式退休啦。这次我们去青海冷湖拍摄,路上他感慨万千地对我说:“晓妍啊,这次出差,就是我工作生涯的句号!”地震发生后,他立刻退了票,“句号”变成了“逗号”。片子编完已经凌晨四点了。我睡在了一个沙发上,从这个角度看去,贺学国披着军大衣,倚在炕上,和那俩老乡大爷看着真像。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榜样力量!

  此时,我想起白天采访受灾群众时认识的一位叫王党女的老奶奶。老人说自己六个月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结果是党员医疗队全力以赴给治好了。干爹给她起名“党女”,是党给了第2次生命,她是党的女儿。回忆起这些过往的事情,老奶奶微笑着说:只要有党在,没有过不去的难!党好,党员好,包括你们。说着说着还唱起来: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背包就出发……你们这不也就出发了吗?

  是啊,此时此刻,社会新闻部的七个报道小分队,十余名党员记者和摄像,正奋战在甘肃、青海的各个抗震救灾报道点上。由于任务紧急,大家身边没有带党旗,也没有戴党员徽章,但我觉得,只要我们每个党员的行为到了,那就是我们心中的党徽在熠熠闪光!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记者 卞晓妍

编辑:钱景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党员手记丨在抗震报道一线看到榜样的力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