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民俗频道 | 专题首页 | 系列在线 | 网上展览 | 相关文章  
"> "> ">
在线主题


北方草原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



    时间:8月27日14:30—16:30    >>>>进入论坛



相关文章
· 蒙古族的游牧传统与环境保护
特邀嘉宾
朝戈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麻国庆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人类学研究、民族学。参与蒙古民族的民间环境知识与草原生态保护的课题研究。
在线精华
· 开场白
· 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及草场的保护
实际上在中国草场的退化是个非常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历史时期,游牧的文化体系和农耕的文化体系之间有一种你消彼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会涉及具体的人的流动,文化的互动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而战争本身也是在历史时期发生了很重要的历史场景,比如说历史时期很多次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往往和当地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不是决定的关系,但是有直接的关系。
· 传统游牧技术的传承与利用
我们知道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公有地悲剧理论,它强调草原是一个公有地,每个人出于个人的私利、经济利益无限制的利用草原,从草原中攫取资源,这种攫取的过程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这是人的本性。但事实上如果从人类学来看,这种理论完全忽略了生于斯,死于此的当地的主人——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对草原的情感、认知。事实上,我们知道在蒙古文化体系里面,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民间生态保护知识
· 草原文化与草原生态的相互影响
历史上蒙古人信仰博教,博教的核心理念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包括许多自然崇拜的因素。这些对于草原和植被的保护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如今的情况比较令人惋惜,这也是许多原因造成的。今天从国际社会到我们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内蒙古的若干地区,退耕还牧作为一种政策已得到强力的推行。从近一两年的情况来看,草原植被有所恢复,不过前面的路还很长,生态环境总的来讲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的意义
由不同的人群创造的不同的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对特定自然环境和生态适应的结果。将来地球的气候或者自然环境可能会发生某些剧变,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证我们这个物种得以存在和繁衍的有效手段,比如航海文化、狩猎和采集文化、畜牧和农耕文化,乃至势头正盛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技术,其实都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的不可彼此替代的遗产。
· 别论:游牧民族南下原因 游牧民族女性地位 如何让学术走出书斋
知识的作用是要正确地认识对象,从而服务于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生产和知识的运用不应该局限在书斋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实践色彩,能通过知识生产服务于社会也是许多学者的期望和追求。在学术选题中,重视现实问题和现实需求自然就会使学术走出书斋,至于让知识从田野回归升华,按我的理解,是说从个案的研究抽绎出普遍的规则,这其实是田野研究工作者的终极目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然是有这样那样的规范和制约,但学术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规律。
·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