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频道 > 交响纵横 > 正文

美国音乐大师――列奥纳德?伯恩斯坦(三)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31日 18:31)


  谁也无法准确说出伯恩斯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哪个领域,他指挥乐团,他谱写歌剧,他教书育人,音乐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指挥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伯恩斯坦似乎和一种鲜红的颜色永远联系在一起,鲜红的外套、雪白的头发,形成极强烈的反差。尽管伯恩斯坦不会穿着鲜红的礼服上台,但红色似乎成了他永远的象征。它意味着激情、诗意、浪漫和隐含在微笑中的睿智的幽默与俏皮。当论及作为一个指挥是如何运用他的影响力时,伯恩斯坦的回答是,感我所感,我要让我的团员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所知与所感的关于音乐的一切,我都与我的乐队成员分享,只有真正理解它,我们才能携手去实现它,对我来说,指挥工作全部的喜悦就在于我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简直是一次使人沉醉的爱情的体验。

  (伊萨克?斯特恩):列奥纳德?伯恩斯坦指挥的音乐会场场都不同凡响。罗斯特洛波维奇曾经对我说,每场音乐会都应该不同凡响。对莱尼来说,情况确实是这样。

  (安德烈?普雷文):莱尼是有史以来对美国的指挥艺术影响最大的人,同时也是使所有人改变对美国的艺术总监的看法方面产生影响最大的人。无论你是祟拜他还是诋毁他,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就指挥而言,莱尼是美国音乐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

  (约翰?阿尔多因):莱尼之前没有美国指挥,甚至也没有年轻指挥。他带来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新空气,是对于我们过去已熟知的乐曲的全新诠释。这种新的活力是前所未有的。

  (列奥纳德?伯恩斯坦):指挥的时候,我完全沉浸在音乐中,沉浸在演奏家们中间,就像是与他们一起呼吸,与他们的脉搏一起跳动。

  (杰利?哈德里):他和你一起工作的时候,就像是他在和你恋爱。那是真正的心与心的默契。

  (斯坦利?德鲁克):大家都被他磁石般的力量或者说是热情所感染,尽可能做得更好。

  (雅可夫?米肖利):他总是看着你,你觉得他哭泣的时候,你和你的乐器也在哭泣。他欢笑并充满幽默的时候,你也跟着他一起笑。他将一种波浪,活力的波浪传达给你和其它演员。

  (斯坦利?德鲁克):他的博爱精神总是处处可见。

  (列奥纳德?伯恩斯坦):通常,一部作品的演出是不是一流,我从自己在指挥过程中对这部作品的沉醉程度,从同事们沉醉的程度以及从作曲的角度对作品的感受等就可以判断出来。


  (米歇尔?蒂尔森?托马斯):伯恩斯坦继承了迷醉式音乐创作的传统。只有想象力达到极致才能理解精神之旅将前往何方,这正是表演所必须达到的境界。有人责备他将某些人所认为的高雅加以滥用。但是他是在探索,他在探索一条明确的道路,使音乐不仅是一种仪式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忏悔,一种交流。

  (爱德华?索科尔逊):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高高跃起。有人说,莱尼喜欢炫耀,爱哗众取宠。这种说法不对。他只是在对他感受到的音乐作出反应。他不过是在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感受。

  1958年,纽约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伯恩斯坦的《给青年人的音乐会》,在这个节目中,他运用那种看似轻松随便的口吻,如同闲谈家常般的讲述着每一段音乐,每一个作曲家,每一部作品的细节,使音乐更贴近听众 ,他的节目宗旨就是要唤起年轻人心中的音乐乐趣,让他们理解“无穷无尽的音乐世界”。当时有成百万的人收看或收听了他的节目,伯恩斯坦成功的影响了听众。

  (列奥纳德?伯恩斯坦):你曾否体会过一种感觉:你希望得到某种东西,觉得它胜过世上的一切。可是,他们却说,不,你得不到它。你又说,我希望得到它;他们又说,不。你更大声更激动地说,我想得到它。你又说一遍,声音更大,我想得到它。一直到你感到头像要裂开来,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喊叫。是的,这就是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受。听(弹钢琴并唱歌)――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我想得到它。最后,什么东西从你的头脑里迸出来――你喊出来。现在听乐队演奏它,看看你是不是能体会到某种类似的感情。

  (约翰?科里格里安诺):在人们心目中,古典音乐从根本上来说是昔日的欧洲白人创作的音乐,是精英艺术。莱尼希望打破这种观念。

  (约翰?阿尔多因):如果他在音乐上有了新发现,他就会高兴得象个孩子。音乐教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罗杰?安格兰德):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奏鸣曲的形式?这其中有许多无疑是他必须回答的问题。

  (列奥纳德?伯恩斯坦):什么是真正的维也纳音乐?什么是调式?什么使音乐听起来有趣?什么使美国音乐听起来具有美国特色?

  (舒勒?察宾):他希望打动你。他希望感动你。他希望紧紧攫住你。他要让观众深信他所从事的工作很美丽,希望观众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他热爱这项工作。他希望与人分享这种爱。

  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在美国的电视台主持了15年节目,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数以百万计。在有些国家《年轻人的音乐会》甚至登上了收视率的榜首。莱尼出色的头脑和百科全书般广博的知识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每一句解说词都是他自己亲自写的。莱尼对自己像花衣魔笛手一样给青少年普及音乐乐此不疲。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巡回大使。

  作为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以及音乐教育家的伯恩斯坦,他的多才多艺,善于学习、极富创造力还有坚定的信心,让他身边的人以及所有关注他的人不断有惊喜,他不断的展示自己,不仅在指挥台、电视上和他出版的书中,他还寻找机会与同事们,读者,以及听众接触,并与他们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他们一直跟随他走过很长的旅程。


  (卡洛斯?莫斯利):与莱尼一起旅行总是十分刺激。

  (伊萨克?斯特恩):无论他到哪里,他都给人们的意识流中投入伯恩斯坦式炸弹。公众不只是喜欢莱尼,他们是祟拜他。

  (卡洛斯?莫斯利):我们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音乐之旅。不管到哪个国家演出,我们总是报刊的头版新闻。有一些国家还常常对我们的节目作电视或电台直播。国家领导人会观看演出,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会来。

  (米歇尔?巴瑞特):他是那样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有过许多不寻常的经历,(他所到之处)几乎会引发骚乱。人们把他抬起来,沿街游行。这是他自己介绍的。

  (尼娜?伯恩斯坦):我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记起哪次演出是在哪个城市。我觉得自己是马勒,是贝多芬,我们常常面面相觑着说。

  (杰米?伯恩斯坦?托马斯):他自己被自己感动了。

  (尼娜?伯恩斯坦):他又被自己感动了(笑)。

  (米歇尔?蒂尔森?托马斯):他需要那些演出。他需要那强烈的兴奋,他需要人们的认可。但是这种情形影响了他,使他在作曲方面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成就。你看看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之前的创作就可以看出,到创作《西区故事》时,他的作品数量在稳步增加,而且越来越具有个性,越来越有份量。但担任乐团总监后他的作品便突然减少。大量减少。

  (尼娜?伯恩斯坦):通常在欧洲短暂演出回来之后,他会对自己获得的赞誉和自己的演出成功兴奋不已。但那是别人的音乐。他回来之后会通常会有一个较长的创作期。他当然对这一点感到兴奋。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但是,他常常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从指挥演出后的兴奋情绪中冷静下来。

  (杰米?伯恩斯坦?托马斯):外出演出时他处于激情外露的状态。回到家之后,他必须进入一种全然不同的状态,变成一个潜心创作的莱尼。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做一次这样的变换,他都像是脱胎换骨一般。后来这种转换似乎越来越困难。

  (米歇尔?巴瑞特):这种情形常令他疯狂。我的意思是说,他既讨厌这样,又喜欢这样。他说,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你坐在创作室里,坐在钢琴前,或者是眼睛瞪着稿纸,而……

  (尼娜?伯恩斯坦):却写不出音符。他会非常痛苦地去努力,他会通霄不眠,极力想找到灵感。但灵感却和他捉迷藏。

  (亚历山大?伯恩斯坦):作曲的时候他会躺在沙发上,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灵感到来时他会一跃而起冲到钢琴旁。

  (伯顿?伯恩斯坦):有时也写得比较顺利。他坐在钢琴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他抬头一看,面前堆起一摞写好的曲谱。看着这些曲谱,他会很惊奇地说:天呀,我都写了这么多了?

  (杰米?伯恩斯坦?托马斯):他的创作室对着公路,是一所独立的小房子。那是他创作和做自己事情的极好地方。但是当他激动兴奋的时候,他会回到家里和大家一起玩。家里好像总是那样,总是充满喧闹和笑声。混在这些喧闹的人群之中我有一种成人的感觉。他们总是很热闹,很快乐。

  (尼娜?伯恩斯坦):当时非常快活。你会感觉到,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做得恰到好处,无论是认认真真时,还是傻里傻气时,对一切东西,他们都能点石成金。

  看看这些50和60年代拍下的家庭录相带,你会了解这个奇妙的社交圈,这些奇妙的人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就会永远不愿离开,你不会想到离开。为什么要离开呢?

  就如同伯恩斯坦的一位朋友所说,他是一个需要人类的亲近情感的人,他不是那种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不像卡拉杨,始终把自己包裹得严严的,伯恩斯坦和他恰恰相反,他总是给予,给予,在给予。如果说卡拉杨是通过音乐活动与人们交流,那么伯恩斯坦则要求自己投身到多姿多彩的艺术和人生中去。对于伯恩斯坦来说,使他感到最安全最舒适的时候是在家庭的氛围或者是与多年的好友,同事面对面亲密谈话时,这种交流、回忆和思想的碰撞经常要延续很长时间,有时通宵达旦,有时直至曙光微现。(未完,待续)

责编:芊川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

相关文章: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