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国家地理 | 首页 | 民间布艺 | 民间剪纸 | 面花·礼馍 | 民间皮影 | 民间瓷绘 | 民间玩具 | 民间画  
河北皮影
"> " class=text>明清以来,北方影戏以河北省滦县为中心,盛行于北京,流传于冀东、京东、东三省、内蒙古等地,称为“滦州影”,或曰“乐亭影”、“老影”、“驴皮影”,形成较大影响的流派。在刻影造型上又与众不同,以驴皮制作为主。
    我不否认陕西、山西皮影镂雕工艺之高超,更不怀疑已形成造型风格的创造性。但是我认为,河北皮影根据演出特点和要求,在刻工分寸方面把握得恰到好处。太精细不利灯影照射效果,太粗又失去技艺的成熟。因此在形体的刻制把握上做到恰如其分,保留透影的黑、白、灰整体的处理,行刀是刚直利落。河北皮影造型和刻工,是服从皮影演出的特定效果,世世代代长期实践所形成的风格。
    比如,陕西一带皮影的生、旦造型特点,将眉与眼处理成平行线,通向鬓角发际线,而鼻下一点红为嘴,产生一种秀气的魅力。而河北一带皮影的生、旦造型特点是眉端与眼的鱼尾线联结成一圆弧形;鼻下的嘴斜向上挑一红唇,真是别出心裁,既显得精神又富有弹性。陕西一带皮影的生、旦侧面造型,特点是从头部的发际线开始是一小脑门,然后起伏为鼻子,人物侧面头像的线条有变化、有节奏,柔中有刚。而河北一带皮影的生、旦角头部侧面造型,特点是从头顶的发际线起,一条微弧的直线一通到鼻尖,大胆夸张、挺拔有力,省去了人物侧面自然形态的起伏,创造了刚中有柔的魄力,使人不能不佩服世代制作皮影的艺术家们的独创。河北皮影镂雕艺人十分理解艺术的夸张和对线条刚柔粗细的掌握,因此能达到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恰若其分的微妙境界。(摘自《民间,黄河》)
山西皮影
"> " class=text>皮影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各地都结合本土的民曲乡调演出,剧目大都是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主题多是诱善惩恶,娱人教民。生、旦 、净、末、丑行当都能发挥,官府民间均表欢迎。山西是戏曲众多的省份: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晋南蒲剧及碗碗腔,再加上民歌曲调 十分丰富,皮影的发展就有了沃厚的土壤。只是到了近几年,由于各种戏剧、影视文娱活动的发展,迫使皮影艺术的活动范围缩小了, 只是西北一带偏僻的民间尚有保留,为节日农闲增添风采,不过也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况。
    山西的皮影沿袭了陕西皮影的制作方法,材料是以泡制过的牛皮为主,在风格造型上,也与陕西东路皮影一脉相承,生旦头部的刻画是小脑门,高鼻子、小嘴、凤眼与立眉平行。刻工精细、色彩艳丽,与陕西的镂雕技艺争相媲美。不管是人物或者道具、鸟兽,每件作品都会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因此也出现了不少皮影收藏家。(摘自《黄河十四走》)
青海皮影
"> " class=text>刘文泰,七十多岁,个子不高,壮实敦厚,满面胡髭,双目有神,黝黑的皮肤,本身是一幅最精彩的肖像画。见我们到来,也不问人多少,马上命令家人备酒饭,拉我们上炕围坐着,听他讲着一部皮影的血泪史。
    皮影又称“灯影”,青海一带的皮影属于陕西西路皮影的一支。刘文泰一家是传承三代的皮影艺人,从陕西西路进入青海,唱腔是结合本地的民歌曲牌创造的。当年青海主要的娱乐就是灯影,大部分都在农闲季节演出。
    在“父拉子唱孙哼声”的陶冶下,刘文泰自然而然地走着祖辈的卖艺之路。谈起我们一伙是学美术的,他就更显得亲切,颇有相遇恨晚之感,因为他也是描花绘鸟出身的。他口若悬河般滔滔不绝地谈起皮影艺术:“皮人皮马安天下,铜锣铜鼓定太平。”“死戏活影,半台锣鼓半台戏。”“有口没口,权靠人口传皮口,似人非人,依赖真人弄假人。”“十张纸周游世界,一盏灯照亮乾坤。”“十张纸上争世界,一盏灯下表古今。”“一口能说两家话,双手举起百万兵。”
    他真是一口气,就把皮影艺术点得活灵活现。目前他正在整理皮影的历史资料,准备著文成书。
    皮影除了唱腔外,最主要的就是镂雕造型了。关于陕西的东路、西路皮影造型上的区别,我很难道个明白。像甘肃皮影和青海皮影同源陕西西路皮影,其区别更是难解难分。(摘自《民间,黄河》)
甘肃皮影
"> " class=text>在甘肃西峰市见到皮影演出,唱的是陇东道情,历史悠久。据说,陇东黄土高原人民多住窑洞,皮影也多在窑洞演出,又称“窑洞皮影”。
    皮影在中国除了西藏、新疆未被发现外,遍及所有省份。我认为各地皮影的区别,主要在镂刻造型和唱腔曲目两方面。皮影刻制材料大都从用纸起,因地制宜,逐渐采用羊、驴、牛、马皮等材料,而甘肃则大都以牛皮加工制作,陕西的镂刻技巧精细之极,可推皮影之最。以造型特点而论,甘肃与陕西没有多大区别,只有在镂刻技巧上存在着微妙的粗细之分,甘肃皮影表现得比较粗犷、刚劲些。据我所知,从皮影造型的分类区分,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属一类;而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属另一类型;山东、河南、湖北、台湾又属一类;各自形成自己的特色。(摘自《民间,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