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探源
瑶族人世代坚持着“伏羲、女娲式”的“姊妹婚”――十二姓都是出自盘古的兄弟姊妹,盘古、伏羲、女娲的故事就是他们婚姻制度的宪章性文本。他们顽强地坚持族内婚,需要这样一个权威的合法性依据。这里面,盘古、伏羲、女娲缺了那一个,就会造成理据不全。他们以盘古、伏羲、女娲为祖先神,并且放到一起来崇拜。广西南丹白裤瑶的盘古庙,用三块石头代表盘古、伏羲、女娲。广西田林八渡乡瑶民的过山榜首有这样一个图案:一个写着“盘”字的葫芦中,上边、左右分别是发光的日月,下面分列 “盘、沈、冯、黄、李、邓、蒋、雷、唐、胡、周、赵”十二姓氏,将盘古生伏羲、女娲化身日月的故事浓缩一图之中。(图8)
笔者在粤北乐昌老坪的地区发现的一本抄于宣统年间的《盘古经》(图9)中,除了盘古之外,也多处出现了伏羲、女娲的段落,证明在实际的祭祀中,三者紧密相联。
令人惊诧的是,盘古,伏羲、女娲三位一体的神像或神图在粤、桂、湘、赣、闽五省的瑶、苗、壮、畲和有瑶、畲文化背景的汉族客家人中大量存在,随着田野工作的深入,慢慢露头。
图10是粤北始兴县隘子镇坪峰?水口庙的盘古像,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的盘古大王肩上,左右分别有一小头,双手分举斧、矩、日、月。该神像重雕于1984年,据乡民说是按老神像的样子重雕的,没有差别。而老神像作于光绪年间,是龙南乌桕坝的李仙师所作。追踪到江西龙南的临塘乡,我们有了更清楚明白的印像。其旧神像仍保留着,木雕的形态确与隘子坪峰?相似,而新塑的神像把盘古、伏羲、女娲的形象展示无余(图11):腰围木叶遮羞的盘古三头六臂,下面一双手分执斧凿,中二手合十,上二手分托日月,中间的大头为老年人,旁边一男一女童子头。乡民们介绍其身份说是“最早的男女”。
这一类的神像或神图在湖南城步的苗族、湘南新宁县、广西瑶区、广东潮州畲族祖图、赣南的龙南、定南(图12)、于都钟公山,广东粤北始兴、英德、翁源(图13)乐昌(图14)等地均有发现。在广东始兴、翁源、英德一带尤为密集。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山东沂南北寨出土的“巨人搂抱伏羲、女娲”神像和隘子、龙南的这两个神像,二者相似的程度惊人!
北寨的神像上方乌兔,分别代表日月,伏羲、女娲分执规矩,中间是“巨人”;隘子的这个,上面伏羲、女娲分执日、月、斧、矩,中间的是“盘古”。
自古及今,我们发现的与伏羲、女娲组合的神像惟有盘古,这一点是“巨人”身份的铁证!由此可以认定,汉墓中搂抱伏羲、女娲的“巨人”是盘古,这种类型的神像在今日依然存留。
解破了这个“巨人”之谜,再环视大江南北,其实文物流传比比皆是,只不过有了小小的嬗变,加上我们过于轻信前人草率的结论,不敢深入想象而已,真相离我们只有薄薄的一层窗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