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频道 > 解读乡土 > 正文

盘古探源  

  六、盘古之根:瑶族、东夷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盘古崇拜的中心在南方的苗、瑶、畲及有以上民族背景的汉族地区,而其核心在瑶、畲居住的地区。

  1、在这个地区,有丰富的神话口传,以故事、歌谣各种形式世代流传。

  2、瑶族的《过山榜》和畲族的《祖图》都有盘古神话的记载,特别是《过山榜》中,盘古、伏羲、女娲被联结在一起。都被瑶族作为祖先载入文字。

  3、有大量的盘古庙、盘古地名。在广东,方志记载的盘古庙和盘古地名共103处,而方志没有记载的盘古庙和以盘古为主神的庙更是无法统计。粤北的客家地区,如翁源、英德、始兴、曲江等地,每个村都有神庙、神坛,“坛坛有盘古”。又如湖南的江永,据胡健国报告:“在清代中叶,全县民祀寺庙神坛达578所,多为盘王庙”,还有“盘王祭祀图”,证为盘古。

  4、在湘南,赣南、粤北地区还保存着大量的盘古神图、神像。如赣南于都,有同治五年的木雕盘古像;赣南的三南地区都有大量的盘古庙和盘古神像;粤北的不少神图是清代遗留下来的旧物。

  5、赣南、粤北民间还有不少盘古经文的流存。一是瑶族文书中,有不少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记载,作为经文,在仪式中吟唱,如盘才万、房先清、李默等人收集和编撰的《盘王歌》、《拜王歌堂》和排瑶、过山瑶古籍。在汉族客家地区还有大量的《盘古经》、《盘古忏》流传,在民间打醮中使用。目前在粤北的翁源,乳源、乐昌和赣南地区均有发现。

  6、在上述地区,还广泛发现盘古崇拜的仪式。在粤北和赣南地区的神庙中,盘古与其他神祗共处一坛,高居主位。神被抬出到田野巡游,加入到农业和生殖崇拜的行列,如江西于都和粤北乳源都有这类报告。

  在广东粤中地区,甚至还有人创立了“盘古气功”,并且以盘古崇拜为题,出版了长篇小说,可见盘古神话的影响之深。

  在这些族群中,笔者认为,畲、瑶特别是瑶族,乃盘古神话之根,理由是:

  1、盘古崇拜的核心群在这些地区,上文已述。

  2、瑶族以盘古为祖先。瑶族的《过山榜》、口传的故事,歌谣中都以盘古、伏羲、女娲为祖先;瑶族的庙祭,以盘古为祖先神;有瑶文化背景的客家地区的盘古庙,如赣南、粤北有“上灯仪式”,表明这些盘古庙有祠堂功能,这与瑶族盘古庙的“宗庙”性质,是一致的。而对比其他地区,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差别。

  3、“盘古”是瑶、畲族的命名

  每一个神话人物,都是以本民族的习惯来命名的,神祗的名字即反映其族属:

  盘姓,现在只有瑶族和畲族有。

  “古”的含义,可作两个解释。据报告,在广西瑶语中,是“王”的意思,盘古即盘王。盘古与盘瓠的相混,可能有此原因。另外,在瑶、畲中,“古”也是表示雄性的词尾,如“牛古”、“猪古”,“狗古”等等,男性往往叫做“×古”,广东客家地区也有相类风俗。

  4、瑶族是迁徒的民族,有条件将盘古神话传播到中华大地。

  从历史上来看,自“九黎”始,苗、瑶族从中国北方不断地被挤压到南方,畲族祖图和瑶族的《过山榜》都记载了这段史实。各朝史书上也记载着瑶民被迁徒往中原,京师,边镇的事件。盘古神话在全国广泛流传,而且在汉族早期的古籍中缺少记载,以瑶族来解释,能够很好说明。

  因而,笔者认为,盘古之根在瑶族。而且,从盘古在汉代以前,在瑶族传说年代的祖居地与伏羲、女娲一体,从东夷的鸟图腾崇拜与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从混沌的鸡子“盘古生其中”的吻合,还有蚩尤也是三头六臂的情况看,盘古最早源在北方,源在东夷,盘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精神遗产!

  -------------------------------------------------------------------

  作者简介:

  曾祥委,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1996年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化所访学,师从钟敬文教授。1985-2000年在广东韶关大学任教,2000年调到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任教,副教授,长期从事岭南族群文化和民俗学的研究,有论文80余篇,专著一本。

  本栏目所载网友点评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本篇文章共有 12 页,当前为第 11 页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