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站得高 看得远

-《融合创新 砥砺前行_中央电视台2015》系列报道

来源:央视网 | 2016年01月02日 10:49
央视网 | 2016年01月02日 10:4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讯:中央电视台为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精心打造了系列特别报道:《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在思考和研讨报道如何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热、解读时,我们希望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纵观历史长河,力求做到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谈到栏目创作初衷,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经济学博士肖振生如是说。

  定位:更高更远 更精更准

  《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既精准锁定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又体现“新常态”下引导社会舆论的精心设计。

  肖振生介绍报道的定位时说,长期关注并研究中国经济的人以及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质量、周期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供给侧改革是一场革命。站在这个角度,央视的领导一再强调央视的新闻在主题主线上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率先发声。

  “问题导向”是系列特别报道最鲜明的风格。报道在《新闻联播》中不回避问题,直击当下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难题,这也是践行和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以提出问题来引领整个报道,客观、准确地展示出结构性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逻辑:直面问题 给出对策

  《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系列特别报道共七集,通过鲜活的事例、详实的数据、权威采访,将中国经济结构之困的七个问题:产能过剩、成本高、房地产库存、大城市病等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

  节目后半部分针对提出问题支招。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新常态下怎么干”的精神传递出去,对地方工作起到解疑释惑、积极引导的作用。

  “直面问题——给出对策”的报道结构和完整清晰的解读逻辑,大大强化了整组节目的舆论引导力。“这种方式使节目做得更真更实,中国经济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带来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破解之策是什么?顺着这个逻辑梳理,节目更清晰、更严谨。”肖振生说。

  构思:观众视角 新闻表达

  “报道的构思实际上抓住了中国经济实现转型的七个最重要的环节。”肖振生说。

  在系列特别报道第二集《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中,从当天的雾霾说起,透视化解产能过剩的必要性;第三集《降成本!让企业轻装前行》从中关村一家高科技企业并购的苦楚,看融资成本高对实体经济的挤压;第四集《住房去库存》从浙江农民工领到城市居住证的亲身经历看以人为中心的住房制度改革。

  肖振生说,“宣传在这个时候应该起到一个先行者引领者的作用,把大道理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系列特别报道就是通过鲜活的案例,以观众的视角设计重大国策的解读,借助新闻表达诠释国家主张的内涵,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未来:细化宣传 细化解读

  做有态度的传播解读,更加彰显央视在新闻宣传中的价值。

  《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系列特别报道通过会前走访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人物,提前策划而制作的带有鲜明观点的新闻综述,一改过去会后解读的做法。

  “这种经济报道专业性强,受众小众化。”肖振生说。然而,配套的新媒体报道内容同步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微博平台同步推出,大大优化了重大政策解读性报道的立体传播效果。

编辑:安梦莹 责任编辑:王敬东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正在阅读:《突破结构之困 新常态下怎么干》站得高 看得远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