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相关报道

北京,关于皮影的记忆之三: “李民间”用皮影测量市场温度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18日 10:50


  

民间艺人史呈林在演出道情皮影戏


  李戈和他钟爱的皮影 张成刚/摄


  环县现有皮影戏箱92副,有50余家皮影戏班常年走乡串户演出,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将皮影搬上商业的舞台,赢不赢利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试试民间艺术这一文化市场的“水”有多深,进行一次“小马过河”式的体验。

  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进京演出的日子因故推后。

  虽然如此,北京中美同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李戈说他近来仍然常开“夜车”,作为该公司的副总经理、甘肃环县道情皮影进京演出的组织策划者,李戈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或许合情合理——虽然关于演出的事宜万事俱备,可他认为还有些演出的细节需要完善。

  李戈原本就叫李戈,至于“李民间”,那是朋友们赐给他的雅号。因为喜欢包括皮影、民歌、剪纸等在内的一些民间艺术,以及那些或年轻或年老的民间艺人,李戈与朋友们谈论的话题极其有限,除了民间艺术就是民间艺人。

  对于这次演出,李戈既兴奋又有点心悸:首次用商业的方式将古老的皮影艺术推到大众眼前,谁都不知即将面临的结果会如何。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戈这么说,“赢利与赔钱似乎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冲动

  皮影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虽然酷爱民间艺术,李戈真正接触皮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老早就听说过这东西,好像很好玩,满街找,就是找不到。”李戈说。

  直到去年10月,刚到同济文化公司上班的李戈,在朋友的介绍下,与当时进京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甘肃环县道情皮影表演艺术团接触上了。

  也许是职业敏感使然,也许是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确钟爱有加,“当时我力排众议,决定公司赞助道情皮影在北大、清华各进行一场义演。”李戈回忆说。

  李戈至今还记得当时在北大演出的场面:离演出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北大芍园多功能厅里已聚集了不少学生,等到开始演出时,过道里已无法行人了。随着戏中情节的起伏,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原定的三出戏演完后,观众强烈要求再加演一场,有的同学还跑到后台,缠着老艺人让其讲解玩皮影的奥妙。也正是在这两场演出中,李戈突然认识到民间艺术本身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

  “免费演出观众固然很多,如果尝试商业演出看的人还会多吗?皮影艺术一旦与商业结合能挽救其日暮途穷的颓势吗?”这之后,一个试图将皮影用商业的方式推向市场的冲动,就一刻不停地在李戈的心底潜滋暗长。

  时机

  把皮影搬上商业舞台

  时机终于成熟了。2003年元旦刚过,李戈一行专程赶到甘肃环县,对该县道情皮影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经过长时间的分析与论证,李戈决定将道情皮影用商业的手段搬到北京的舞台之上。而在此之前,这样的事从未有过。

  在李戈看来,将皮影搬上商业舞台,赢不赢利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试试民间艺术这一文化市场的“水”有多深,进行一次“小马过河”式的体验。

  李戈认为,虽然国内民间目前还有有限的皮影表演团体存在,可真正能拉上舞台的并不多,有的不是演技粗糙,就是班底不全,抱残守旧的多,从内容到形式创新的少。而甘肃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在历经3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之后,去粗存精,在保留原有优秀剧目的同时,又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不仅如此,在环县,皮影戏如今仍然是当地群众主要的娱乐方式,每逢农闲冬暇、婚丧嫁娶皮影是必唱大戏,最原始、最朴实的西北风情由此保留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县皮影是当地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

  “戏班组织是松散的,而演员都是农民,唱的是时代流传下的歌,从唱腔到皮影人整个儿是原汁原味的。”李戈说,“我们就是要让这种原始得让人感动的民间艺术,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尽管是商业演出,可我们绝对保证了它的本色。”

  李戈说,这次皮影进京演出,虽然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根本不能与大制作的演出场面相比,可事关皮影演出的事宜,丝毫不敢马虎。

  尤其是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环县道情皮影古典的、现代的,严肃的、幽默的剧目多达百余个,仅他们分装在戏箱里的皮影人物就有千余个。在经过反复与精心的选择之后,传统故事《三打白骨精》、市井笑话《王歧怕老婆》、传奇故事《秦石岭》等共十余个本戏,二十余个折子戏成了与观众见面的剧目。

  考虑到皮影演员讲西北方言,观众听不懂,从而造成欣赏障碍的情况,李戈根据录音材料将其唱词整理出来,在演出时配上字幕。

  李戈还将工作的精细延伸到宣传海报的制作与演出场地的选择中。海报考究的质地再加上或伸拳踢腿或媚态百现的皮影人,既突出了皮影艺术本身的沧桑之感,又不乏现代人所追求的怀旧情绪;演出场地则选择了人气较旺、视听效果俱佳的北兵马司剧场。

  冒险

  吃“螃蟹”的代价

  李戈在给别人解释他的这次“皮影行动”时,常爱用“敢吃第一只螃蟹”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冒险行为。

  事实正如李戈所言。相对于目前国内流行文化商业演出尘嚣甚上的情势,传统民间文化演出市场从未抬起过头,一些官方或民间的公司也曾有过将民间艺术作用于商业手段的想法,在谋取利润的同时,期待给民间艺术营造出第二次青春。然而事与愿违,在来自市场各方压力下,一些大胆又不乏新奇的创意就此流产。

  “说实话,用于演出投入的二十余万元,到时能不能收回来,连我现在心里都没有底,市场的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剩下的事做好!”李戈说。

  事实上,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已经向李戈逼近。据记者了解到,尽管主办方承诺买一张最高价位的票(200元)可以获得一个皮影人,但盘点一周售票情况,总共卖出的还不到一百张,而这其中有不少的消费者是李的“哥们儿”,剩下的就是圈内喜欢民间艺术的人士。

  票房是演出市场的晴雨表。李戈在拿皮影测量民间艺术演出市场的温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戈与他所在的同济文化是一匹敢涉水的马,水的深浅与否不是他们特别关心的事,他们看重的只是探索的过程。

  “说不想赚钱是瞎话,可说想赚钱则不是很现实的。我们当初在决定做这件事时,希望能赚到钱,因为一旦赚了钱,就会吸引比我们更有实力的专业或非专业的演出公司,用更成熟的商业操作手段进入民间艺术市场,这对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无疑会产生积极意义;而如果赔钱了,那至少我们将皮影从遥远的西北带到北京人的眼前,让大家更具体地认识皮影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李戈说。

  或许探索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日前在评价李戈的这一行为时说:“他将民间艺术推入了商业的深渊,为民间艺术走出困境蹚出了一条新路。”

  卜昌伟

  

  相关链接

  皮影唱词内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

  家住花果山敖来国界

  我是个天生石产灵胎

  水帘洞聚群猴为王结寨

  进千山和万洞嬉戏而来

  下东洋盗宝针也曾闹海

  在阴曹勾了生死簿反上天台

  在天宫封弼马瘟心中不受

  吃仙桃喝仙酒反下莲台

  有一个杨二郎比我厉害

  他把我拿在了斩仙法台

  用刀霹雷钻打无法可奈

  老君炉反成铜头铁腮

  众诸神他把我无法无奈

  急慌忙奔西方搬来如来

  五行山压定我五百余载

  到今日唐师傅救我出来

  ……

  《唐王征西》

  金钟响玉磬催王登宝殿

  金香炉喜香焚冒出檀烟

  从空中飞过了一群古雁

  口口儿它叫喊国泰民安

  

  尉迟南:

  咱是小小一勇生

  文又精来武又通

  左手能写千张字

  右手能拔两张弓

  

  唐僧:

  西方路上一只鹅

  口含灵芝念弥陀

  蝙毛虫都有修行意

  人不修行为什么

  

  《断桥》

  白云仙:

  旧地重来到,往事难追索

  官人不见面,恩爱如刀割

  冤家若分娩,何处是巢窝

  仰面把天怨,天哪!

  你杀我白云仙太绝情了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

  霜染丹枫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

  想当初在峨眉一径孤守,伴青灯叩鼓磬千年苦修

  久向往人世间繁华锦绣,弃花冠携青妹佩剑云游

  按云头现长堤烟桃雨柳,清明节我二人来到杭州

  览不尽人间西湖景色秀,春情荡漾在心头

  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原本定于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演出的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剧团,时间因故推后,具体演出时间另定。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剧团曾在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巡回演出一个月,获得极高声誉。

  本报也曾报道北京惟一的专业皮影表演团体——北京皮影剧团,于4月18日至5月28日赴西班牙进行为期40天的皮影戏演出。

  不难看出,皮影戏同许多国内民间艺术一样,都面临一种尴尬境地——墙内开花墙外香,往往是在国外受到关注乃至赞誉,而在国内则和者寥寥。

  而作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北京人对皮影的记忆还有多少?北京人距离皮影究竟又有多远?而演出承办方,又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本报自4月14日开始先后推出“北京,关于皮影的记忆”系列报道,试图通过皮影的几个细节,唤起大众对皮影的记忆。来源:北京娱乐信息报

(编辑:郭翠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