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声腔板式:西皮原板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7日 08:50
介绍了西皮声腔的规律特征后,下面详细介绍各种板式的程式性规律和特征,首先介绍西皮声腔的基本板式:西皮原板。
西皮原板的结构形式和二黄原板相同,也就是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节奏的板式。
旦角行当的唱腔比老生、花脸的唱腔要复杂、节奏较慢,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一般用4/4节拍记谱。
先介绍老生西皮原板:《失街亭》“两国交锋龙虎斗”这段老生行当的唱腔比较简单、短小,是一段正格、规范的西皮原板。全段共有六句唱,三个上句的落音都落在“2”音,三个下句的落音都在落“1”音。西皮原板是“眼起、板落”的规律,也就是唱词的第一个字从“眼”上起唱,唱腔的最后一个音要落在板上,结束唱句。(变格形式除外)上面这个唱段,六句唱腔都从眼上起唱,六句唱中有五句唱腔都落在板上,唯有第四句,唱词是“赏罚中公平要自由”,这一句唱腔的落音作了变格处理,使这句唱腔不落在板上、而落在了眼上。
西皮原板的用处极为宽泛,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在京剧剧目中,独立存在的西皮原板唱段很多,不同行当接唱的形式、原板与其他板式接转、组合的形式也不少。 《状元媒》导板“蛟龙得意上九天”是生旦接唱形式的原板。
下面介绍花脸行当的西皮原板:《击鼓骂曹》曹操唱“擂鼓三通响如雷”这段花脸行当的西皮原板,唱腔的第一句(上句)是落在“3”音的,第三句、第五句 (上句)和上面欣赏的老生原板上句落音一样,都是落在“2”音的,下句都是落在“1”音的。上下句都是眼起板落的形式。花脸的西皮原板和老生西皮原板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行当不同,演唱风格则有所不同,花脸唱腔要比老生唱腔的棱角大,粗犷强烈、比较夸张。
旦角西皮原板:《宇宙锋》“老爹爹发恩德将本修上”是旦角的西皮原板,它的节奏明显慢于老生和花脸的西皮原板。从行进速度上看,旦角的西皮原板与老生西皮三眼的速度相近,因此旦角的西皮原板用4/4节拍记谱。旦角是用小嗓演唱的,唱腔、音域与老生不同。旦角西皮原板的唱腔,有与老生西皮相同的上句落音,如上句落“2”、下句落“1”。而旦角西皮原板上句落音,用的最多的是落“6”音的腔,虽然也有上句落“2”和“3”的唱腔,但因为音域比较低,用的比较少,下句用的最多的落音是“5”和“1”音。上面这段旦角西皮原板,两个上句都落在“6”音,两个下句都落在“5”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