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首页  全程报道  巅峰全纪录  珠峰五十年  大本营  登山者说  线路模拟  视频专区  互动论坛
     

大本营快讯
珠峰概况
珠峰攀登史
登山常识
珠峰掠影
14座高峰
登山的精神与登山的方法----川崎隆章(三)



(瑞 比 尔 的 登 山 观)
法国著名的向导高斯敦·瑞比尔,不但是攀登岩壁的专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登上安那普尔那山(位于尼泊尔境内,海拔八千公尺)[ 安纳普尔纳峰/Annapurna,8091M ] 的主要队员之一。他曾攀登了阿尔卑斯山北壁所有的险峻处,也曾经登上意大利的帕那迪山、瑞士的柏歇山,是被登山者推崇备至的专家。
我在一次偶然机会中,观赏到他本人导演的“天与地之间”,并曾有幸访问到他。当我问及他个人的登山观时,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那纯属于正统的观念,和日本登山社所拥护的“只有攀登岩壁才是登山”的观念,大相径庭,各位不妨来看看他对登山有什么样的观点。兹节录于下:
——最近,法国的年轻登山者,有热衷攀登岩石的倾向,把征服困难当作个人夸耀的目标。难道这即是登山者的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登山应该以欣赏自然为目的。在纵走勃朗山时,欣赏落日的余辉,并于山顶间扎营,这才是登山者最高的享受,也是每位登山者沿途所应具有的心境。
至于登山者应具有的心境还有哪些呢?我首先以为除了登山的热情之外,仍是热情;没有热情,就无法克服登山时所遭遇的困难,也就无法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其次呢?则是需要具有冷静的判断力,为了考验自己的体力而向困难挑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超过本身的体力所做的登山行动,却是愚蠢而危险的,应该严格禁止;反之,如果因为过于担忧面前所将遭遇的困境,以致裹足不前,也将失去了登山的意义。因此,冷静的判断力,是每一个登山者必须具有的条件。
就像最近将目标指向阿尔卑斯山的日本登山者,在连续数日的恶劣天气下,仍然尝试着去攀登,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举动;因为在日本,一般山的高度,皆不能与阿尔卑斯山媲美,在经验缺乏下,日本的登山者对高度的判断就失去了准确性,在体能不足下,很容易造成遗憾的事件。
瑞比尔先生从年轻时代起,就从不做超过自己体力的登山活动,而且在攀登岩壁时,也从未曾有过死亡或害怕的念头。他说:“攀登岩壁并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个真正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在他本身的能力范围内,定会想办法接触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继而从大自然中启发自己的思想,发挥自己的志趣。
最近,年轻人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确实值得钦佩,唯有具备此中精神,青年人才会进步,才能发展他们登山的志趣。但是如果只重视登上险峻的山脉,而忽略了纵走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也是不成熟的。我们来借用瑞比尔的伟大哲理——接触所有的山,投入山的怀抱中,让人性在大自然中成长——来互相鼓励,使自己在登山中能深深有所顿悟。
服务满四十年的前任富士山测候所所长藤村郁雄先生,身居雄伟的山脉中如此之久,他显得有无限的感慨。每日,他抱着虔诚的心,来到山顶的浅间神舍内膜拜,在那一霎间,每每感到自己被大自然所拥抱的愉悦;山与他的感情,就如基督徒对耶和华神具有敬畏的心理一样。他很难过的表示,如今的登山者和山之间,已没有如此的情操。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大自然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在登山时,为了自己的方便,不惜用铁钉在山上乱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多么希望,所有登山者都能记住“登高必自卑”这句自古不变的名言。德国的歌德有一次在旅游时,忽然看到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禁不起住取下帽子,向山行最敬礼;日本的柳田国男先生在看到闪烁着雪光的富士山时,立刻跪下膜拜。这两个绅士的举动,足以使我们汗颜,更何况常常在无意间破坏大自然的登山者呢!日本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女性登山队员,看到日本登山队以前遗弃在山上的生锈空罐头,感到十分的惭愧,,便呼吁民众注意个人的品德,培养公德心,不要破坏了自己国家的名誉以及美好的大自然,并希望大家从自己国内的登山活动中,重新学习维护自然环境的习惯。
话说回来,攀登岩壁不只是模仿外国人的行径,也是登山的一种基本技术,是每个登山者都要学习的过程。事实上,也没有一种登山像攀登岩壁时,那样的具有充实感和刺激性,所以也难怪年轻人趋之若鹜。有志于准备登山的人,除了学习如何使用登山绳索之外,攀登岩壁也是必须训练的一项基本技术,其中包括登冰雪的技术,以防止许多无意义的事故发生。登山学校也是为了此种缘故,特别重视指导个人无法学习的课程;虽然,纵走的实际技术并不多,但也不能忽视“攀登岩壁”的训练。我不赞成由于登山的危险性较高,青年们就乐的逍遥于平地上,只偶尔从远方眺望,沉迷于自我的感慨中,类似这样的青年,怎么能使人信任?又如何让他们去担负下一代的责任?年轻人应该由登山中,求取人生的经验,接触原始的大自然,有时到山顶间遨游,欣赏山峦的起伏和溪谷的奔流;有时浸浴在高山的怀抱中,重新涌起对人生无比的斗志,这才是登山的真正意义。
登山的另一要诀是,不要走人家走过的路,或是跟着众人的后面走;在登山前,先察看地图,确定自己的路径,才踏上征途。英国人的做法即是如此,常常在登山的途中,若发现已有人走过,就马上变更预定的路线;例如当初便因为南极被史考特(Scott)先开拓,所以英国人才变更去爬珠峰,这就是他们的登山精神。我所主张的“独创性登山”就是这种观念产生的;登山学校所强调的开拓精神,也是以此做出发点,希望国内的登山专家都能持有这种原则去登山。
以冒险的精神,去爬没有开拓过的山,最能享受登山的滋味。而且在登山的途中,有陡峭的岩壁、色彩缤纷的高山花圃,更有深邃的密林,以及不知何时会发生的迷途,都是极富刺激和乐趣的经验。经过了这些精彩的过程,蓦然发现自己站在山顶上时,那种兴奋与感激的心情,又岂是外人所能享受到的?但也唯有充分的学习到攀登岩壁和冰雪上的技术,对自己的性命能有所保障的登山者,才能有此人生的经验。当然,登山的时候,免不了要在山腰间歇息,不得已时,也许会寄宿于山间的小屋或庙宇;或者过着无趣的帐篷生活;但是,最使人难以忘怀的,还是以大地为床、蓝天为帐,深夜里仰躺于草从间,眼观天空繁星闪烁,耳听山岚间风声怒吼,在深山里度过特别的一夜;这种境界用不着雷比华先生特别强调,只要经历过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出精神和山嶽的交流,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境界!但要尝到此种滋味,也只有在登山的人数较少时才得以揣摩到。

我以前一直主张要注意登山的安全性,目的是尽量避免无谓的牺牲。古今中外所发生的山难,仔细分析起来,绝大部分是个人的大意所造成的,而很少是我所谓的“必然的遭难”或不可抗拒的死亡之下发生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切讨论。
一所相当有名的某大学登山队,在过去十年中,竟失去了十位队员,因而使该登山队解散;同时间,创立已十年的社会人士登山协会,也在山上失去了十名会员。虽然,他们平时登山的成绩十分可观,但是如果每一年失去一名队员,这种登山有何意义可言?而目前类似这样的事件却有不少,怎不令我们感到害怕!不错,登山的危险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今我所强调,只是希望攀登者在迈向山路前,能先学习保护自己,运用个人的智慧,在生与死之间,做正确的选择,绝不是以登山为乐趣而冒昧的结束自己。
山难不断的发生,丧失了许多无辜的生命,统括起来,日本的山难比国外少,可能只是因为日本的海外登山历史比外国较短的关系,还有人认为,登山本身是种冒险的行为,所以登山队的死亡是完全不得已的。这种说法诚然不假,但其中有所矛盾,难道因为人类天性具有冒险精神,就该罔顾一切的登上山顶?在这里,反而“登山时没有发生山难,才是真正的登山”此类道理被忽视一旁了。所以,为免于悲剧的继续发生,我特别深入研究登山学,使登山者都能享受“免于死亡危险”的登山,而所谓的冒险登山这种观念,应该被废弃才是。(摘自《登山技术入门》,日本登山学校编,王芝芳 译,台湾大孚書局出版,1992年9月出版。由李陶编辑及提供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