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频道首页
西部节目时间表
特别关注
美丽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开发
大话西部
网文精华
视听西部
西部概况
>> 媒体评述

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说起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25日 16:23

  ·新闻背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

  新华社2月20日电 农村孩子大学难考,考上大学的又大都跳出“农门”。为尽快给农村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教育部决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从7月起在全国百县试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计划单列、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修满规定学分即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收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以及乡镇企业或龙头企业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参加学习。

  ·反方观点:良好初衷如何实现

  教育部的实施方案可谓周到。说实在话,我从来不怀疑,技术问题会对“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形成多大障碍。

  但是,为农村第一线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农村各项先进事业的带头人,决不仅仅是教育这一个环节的问题。如果把人才培养比喻为一座桥,那么这座桥两端的“引桥”——生源的进口与出口,就直接决定着“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最终走向。

  按照教育部有关人士的说法,“一村一名大学生”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这“一名”是有保证的。比如说有奖学金,当然希望最优秀的人,将来他能带动农村的发展。而其他想入学的人,也可以自愿报名,但这是“按照一般的来入学,没有限制”。前者“最优秀的人”,要经过村里推荐,要享受奖学金之类的待遇。而后者“一般的来入学”则没有这些。有了这样的区别,谁能享受村里推荐,成为“最优秀的人”?村里有些权势的人就大有文章可做了。就现在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状况来说,被推荐的人选会是什么样,实在让人不敢乐观。

  再从学员毕业后的“出口”来看,该项工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一方百姓富裕”。可就算是培养出来的个个都是真正的人才,又以什么方式让他们带动一方百姓富裕?是让他们回去后都当村干部,还是当个科技推广站站长之类?如果他们不太具备相应的能力,或回去后不愿干这些“带动”的事,而是只醉心于个人的发家致富,那这项工程的价值不是大打折扣了吗?再者说,对自己掏钱上学的学生来说,自主择业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流动是绝对的,不流动是相对的,谁又能保证他们必然回到原籍“带领乡亲们致富”?这项工程的社会价值是不是又要打上几分折扣?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从初衷、方向上是无可置疑的。由于目前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有一些不完善、不配套现象也属正常。但是,政府应该正视这些不完善、不配套,更应致力于从全社会的高度作为着眼点,将教育本身与生源的“入口”、“出口”来统筹考虑,确保这些学生最终能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马龙生

  好大一个“泡沫”?记者对此计划的担忧

  一忧是经费问题。显然,要想让这个计划真正发挥作用,不能让收费成为就学的门槛和瓶颈。但据说在这个计划中“学费需要学生自己负担,以维持基本的教学运转”,根据大多数农民收入的现实情况和目前高校普遍的收费额度,这大概有点不太现实——是不是应该有专项基金补贴,或专门政策规定由各级财政予以一定补贴呢?还没有听说。那么,这个由教育部独家实施的计划就有点“勉为其难”的感觉。

  二忧对这些“农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即“如何用得上”问题。这些“农村大学生”将来应该怎样在农村发挥具体的“龙头”作用?是作为基层干部还是只作为有某项专长的“示范户”呢?若是前者,或应注意这个形式成为某些有“门路”者“镀金”的渠道,从而加大农村就业收益等方面的不公,损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若是后者,则应该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否则便极有可能让部分毕业生“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忧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学分银行制”虽然是一种照顾农村和农民实际的方式,但我却在担心,这样就可以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会不会由此产生一批“真的假文凭”?毋庸讳言,近些年的成人高等教育已有“泡沫化”之嫌,已经广遭批评,基于这一计划招生对象和管理方式的特点,这一方式会不会进一步吹大这个“泡沫”呢?(郭之纯)

  ·正方观点:目的明确切实可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部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求真务实的表现,是为农村撒播的星星之火,更重要的是这个计划目的明确、切实可行。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对症下药。多年来,不少“跳出龙门”的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不回农村;而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这种状况造成广大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多年来我们的政府实施不少扶贫活动,应该说有一定效果,但从培养人才的根本上入手,这还是比较全面的一次。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目的明确。吴启迪说,这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实用技术,还要学一些基础课;希望这些农村大学生成为农村最基层的干部。确实,看看那些先富起来的地方,富裕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目光、有胆识的好带头人,好带头人从哪里来?这种目的明确的培养无疑值得称道。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切实可行的。不管是采取注册入学、就地上学的方式,不转户口,还是学习过程中实行“学分银行制”,都切实考虑了学习情况和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而今年在西部地区100个县先期投入1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从而保障这些不富裕的学生能继续学业;至于课程将按学分收费,对贫困地区学习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发行的农村版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比其他教材价格也降低30%”等,更是实实在在的措施保障。刘锋

  用得上才能留得住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在基层有一定的基础,如,2001年辽宁已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2年河北农业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2003年黑龙江省启动“村村大学生计划”等。目前辽宁已有7381名农村大学生成为村官,在农村成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的“领导人”,应用科学技术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各地的实践证明,用得上才能留得住,这些新的“科技力量”进入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后,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技术,提高他们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科技素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农村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最终建立一支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需要的高素质农业、农村干部队伍。

  教育部决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从7月起在全国百县试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理由相信,这一伟大的计划,必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冉福

  ·众说纷纭:揠苗助长难以发挥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教育,其发挥的效果和威力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远程教育要求电化教学,很多设备要花不少的经费配置,这对于一个边远农村或对一个小县城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谁来承担?

  再说,一个缺乏知识基础,没有一个受教育的连贯过程,让一些早就脱离书本或者根本就没能力继续深造的农民读大学,他能否跟得上?能否学得好?要是花了大量精力,耗费了巨额金钱打造出来的“农民大学生”不合格,谁之过?果冻

  建立全社会资金投入机制

  这种大规模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要执行起来并达到良好初衷,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光靠教育部发个文是不行的,需要国内、国际基金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投入资金,共同把这个计划更快、更好地实施开来。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来增大教育投入,建立一种由社会和政府共同承担资金投入的机制,才能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真正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张文

  先让农家子弟都能上小学

  农村需要大学生吗,当然需要,何止是一村一名,一户一个才好呢。但就目前来说,农村更需要的是,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能上小学,让更多的农村子弟读完初中。现代远程教育以比较发达的经济和比较发达的通讯网络为基础条件,而真正拥有这些基础条件的农村地区又有几个。所以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治本之道,只能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让每一个农民的孩子都有一张安稳的课桌。王志(北京娱乐信报)

(编辑:西寻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