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频道首页
西部节目时间表
特别关注
美丽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开发
大话西部
网文精华
视听西部
西部概况
>> 任鲁豫

大上海屋檐下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19日 14:55

  我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河南人,我出生在河南,和上海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每次提起上海,我内心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可以说上海话,会做地道的上海菜,喜欢上海女孩子轻抿嘴角的微笑,但这不是对上海的盲目崇拜,而是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上海人的环境中,浸淫多年。

  我所说的家属院名叫西村,名字很河南,但住户却是由上海人和河南人组成的,将近有二百多户人家,这是上海的一个大企业搬迁到河南的产物。在我的印象中,庞大的家属院一直都弥漫着一股潮潮的气息,早晨是排队刷马桶的身影,晚上是越剧的侬侬软语以及飘着老酒的香气,这与我后来在上海感受到的气息是一样的。而且家家户户会在阳光很好的时候把大衣,皮鞋拿出来晒,尽管河南并不潮湿。上海的阿姨们还会拿出小凳子坐在旁边,一边织毛衣,一边介绍那些“劫后余生”的名贵服装,“侬晓得哇!这件大衣是我娘娘给我的,老好看的!”“我一看见这件衣服,心里难受的不得了!侬看,我穿也穿吾特了。”我听过很多上海人过去的故事,在我的脑中,那时的上海车水马龙,霓红闪烁,泛着黄黄的颜色……

  上海人的生活影响了我们北方人,我们学会了烧红烧肉的时候放一点点糖;学会了把地板擦的泛着青光,虽然地板是洋灰地,但爱干净的上海人会给它打上蜡,让它看上去像大理石一样;我们还学会了睡觉的时候换上另外一套衣服(现在把它称为睡衣),会在家中放上一盆绿色植物,让家显得格外有生气等等。现在说起这些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在当时接受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仅是习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人称这为小资产阶级情调!但这些确实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慢慢地,这都成了我们很好的习惯。

  隔壁阿姨曾是上海一大户人家的小姐,我们都喜欢听她讲老上海的事情,每次听,我都会望着她家那带着历史气息的红木家具深深的沉浸其中,讲累了,阿姨会给我们吃她做的八宝饭,粘粘的糯米,甜甜的豆沙让我觉得那是童年记忆中最好吃的点心,每次阿姨从上海探亲回来,我还能吃上上好的酸话梅,大白兔,这对于当时那个年代,几乎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最高兴的是我的姐姐,邻家阿姨会给她捎来上海姑娘正流行穿的真丝衬衫,高跟皮鞋等等,但每次洗澡,这些衣物的失窃率是很高的,至今,我还记得姐姐丢掉高跟皮鞋哭着回家时的情景。那时我们的家属院是很有名的,不少人转几个弯来求我们帮忙捎东西,院里的姑娘看上去也要比别的姑娘时髦的多,回头率是很高的。尤其到过年,大家穿上从上海捎来的时髦衣服,头发上抹上发蜡,神气的不得了,不要太时髦呦!

  后来,这些上海人随着退休便纷纷迁回了上海,但家属院里依然泛着潮潮的上海气息,看到邻家阿姨紧锁的房门,偶尔也会有些伤感。

  2000年,我和母亲,姐姐登上了去往上海的列车,我和母亲都是第一次来上海。坐上友人的汽车行驶在上海立交桥上,我突然觉得,这和我心中的上海是吻合的,虽然上海更加现代,灯光更加璀璨,但抹不去的是那种潮潮的氤氲,身边的“侬好!”让我觉得我似乎就在家中。

  拨通了邻家阿姨的电话,阿姨高兴的不得了,傍晚时分,我们走进了阿姨的家,一进她的家门,就仿佛走进了她河南的家,窗帘,床单的颜色和她河南的家里一模一样。那晚,我们聊了很长时间,临别阿姨说:“这次,不用在上海买东西了,这里有的,河南也都有!”

  临别上海,真不知要买些什么,阿姨的话是对的,这里有的,家里真的都有!

(编辑:西寻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