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旅游频道 > 驴友维权案 > 驴友维权案 > 正文

  二、 从愤怒到走上诉讼之路

  当1998年旅游论坛(俗称“驴坛”)成立的时候,网络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成规模的旅游网站别无他家。驴坛在国内首先明确提出和倡导背包客精神,并感染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网友和背包客。1998-2000年初是驴坛的辉煌时期,不仅在国内旅游论坛出类拔萃,在全球的中文旅游论坛也是名声响亮。

  驴坛设有开放的精品库,以往的精品帖子都可以查到。论坛精品库的资料来源于每一位热心网友的游记。论坛经过多年积累和精心经营,内容详尽、扎实、丰富,为所有喜欢上网和旅行的人免费提供出行参考。2002年6月,有一个版主曾统计过,论坛的精品帖已有10800多个,估算字数大概有3500万字,这些精品帖囊括国内外许多地区的旅游经验。

  论坛上的文字主要有两类,游记和攻略(实用信息),后者包括景点详情、交通住宿状况等。有的网友将自己从早晨吃什么东西,一直写到怎么包车。从目前情况看,涉嫌被剽窃的文字大多为实用信息。《中国自助游》第一版即2000版可以说脱胎于驴坛,几乎所有能利用上的旅游信息整篇整篇抄袭,抄袭得非常原始和肆无忌惮。

  2000年前后,旅游出版物市场尚未活跃,市面上的旅游书籍缺乏系统的、全国性的、详细的出行信息。因此这本大量抄袭驴坛实用信息的书籍一出来,卖得非常好,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再版5次,发行量可查是2.2万册。从这本书出版前后,书商嗅出了时尚的味道,市面上开始出现类似的旅游书籍,或多或少都抄袭了网络的文章。2000年之后,黄金周催生了无数人奔向远方,网络的旅游论坛也是遍地开花,旅游出版物市场顿时活跃起来,类似这种只有编者,没有作者的旅游书籍越来越多。《中国自助游》适时推出了2002、2003版,名利双收。由于近来网络普及,信息来源很多,因此盗稿的范围就不限于驴坛了,还有携程网和各种旅游杂志。抄袭方式也逐渐隐蔽,作者的一篇文章通常被打散后分散在书中相应章节,给作者识别和原告查找证据带来了不少困难。

  从2000年,《中国自助游》出第一版,驴坛上抗议的声音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曾经多少人愤而指责他们剽窃,但终因想到维权的艰辛而不了了之。2003年3月11日,当我也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文章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时,那种气愤更是有了切肤之痛。

  2000年《中国自助游》出了第一版,我们抗议;2001年他们重印,我们抗议;2002出了第二版,我们抗议;2003年出了第三版,我们还是抗议。如果他们继续出2004、2005……版,难道我们仍然只是继续抗议下去吗?如果始终在网上指责,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我们的气愤只能伤到自己。难道除了从道义上谴责外,我们不能做些别的了吗?为什么不能拾起法律的武器,保护我们自己、惩罚违法者?

  网络因为过于自由,所以网民这个群体更像是一盘散沙,发泄愤怒容易,采取集体统一行动却很难。必须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召集、组织,并愿意为此承担大部分的义务和责任,否则诉讼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另外,大部分的网友也不了解国家对于网络著作权的一些规定,总把维护网络作品的法律程序想象得很复杂。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困难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做好准备去克服。

  打官司也有一个“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结果我们在诉讼前就已经充分考虑过了。其实参加诉讼的那么多网友,大部分人都没对判决的经济赔偿抱以太大的希望,何况还不知道判决能否顺利执行?我们担心过许多问题,因为大家都没有诉讼经验,不敢乐观,但是该坚持的原则我们还是会坚持。

  有人说维权的艰辛,可是如果没有人走出第一步,对剽窃行为就只能姑息下去。我们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抱着就算是败诉也在所不惜的心态做这件事情的。我们这个案子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索赔案件,所以很难用经济利益去衡量。像我组织这场集体诉讼,一共30人(除了上面提到的18人外,还有21人,其中9人被2家出版社侵权是被另一家出版社侵权的,中国自助游前后由两家出版社出版),不要说找证据、打电话等,光是通过邮件联系,我前几天计算了一下,组织诉讼的5个月里我一共收发了2000多封邮件,这个精力的耗费是很惊人的。这些精力和时间的付出无法量化,法律也很难以给予原告补偿。

  但法律的不完善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理由。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侵权者听到、让社会听到。维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过程。如果我们的付出哪怕让剽窃者有损毫发、如果我们的付出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那么这种付出就是值得的。

  于是,我们站了出来,走出愤怒、走向了艰辛的诉讼之路。

<<上一页下一页>>
第2页
(编辑:青朴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