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电视连续剧《沙场点兵》导演阐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8日 16:57 来源:CCTV.com

  郑方南

  与其说是导演阐述,不如说是一些创作上的体会。

  这是一部继《突出重围》《DA师》之后,又一部反映当代军人训练生活的大制作电视剧。以上两部电视剧播出后,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虽然对剧情,演员等褒贬不一,作为当代军旅题材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毕竟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为什么喜爱现代军事题材作品,而且喜爱那些大制作的作品,我想,应该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人们喜爱英雄,崇拜英雄。英雄情结无论对男人还是女人,都是不可缺少一种审美需求。

  第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关心,有一种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对军队依然有一种神秘感。对军事题材作品,对军旅生活,对新武器装备,对国防建设的未来和发展现状的关注程度、热情在不断提高。

  第四,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军队不甘落后,包括我们中国军人。谁都清楚,落后就得挨打,落后就会分裂,落后就会亡国。一系列反应我军军事变革的文学作品应运而生,电视剧也随之而起,军内电视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身其中,用电视剧的艺术形式来反应这方面的生活,为中国军队的军事变革推波助澜。最具代表性的为《突出重围》和《DA师》。

  从2000年电视剧《突出重围》播出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国际上与军事斗争有关的大事件不断发生。911事件震憾了世界,引发反恐战争的话题,随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给各国军界再次敲响警钟。关心国防建设的民众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自己的军队。人们对中国军队的实力,对中国军队如何打赢未来战争,对中国军队的现状的关注程度也就越来越高。我们就是在这种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创作和拍摄了《DA师》。

  从2003年元月3日《DA师》播出后至今,又近三年了。在这近三年当中,中国和世界都在不断地变化,信息化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越走越快,恐怖主义活动越发猖獗,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暴发呈现出出人意料的战场局面;尤其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台海形势的不容乐观,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自己国家的军队。中国军队的现在究竞如何?能不能迎接挑战,去赢得未来战争?

  对于军队的电视工作者来说,的确需要有一部反映我军现状的电视剧。2005年年初,我们在总政艺术局的指导下,在军区宣传部,文工团安排下,深入到北京军区部队采访,受到启发,深受震动。我们就把我们的感动,我们的思考,我们所感悟到的一切通《沙场点兵》这部电视剧表达出来。

  2005年元旦,总政艺术局李洋提出《沙场点兵》的剧名后,对这部戏的创作推动很大。春节前,我和总编剧邵钧林,编剧黄国荣,李心安等同志开始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同年3月份,我和邵钧林开始在南京重写剧本,6月基本完稿,并开始建组,选景选演员。初稿送中央台、总政获得通过,吸收意见后,继续修改,最终形成了32集《沙场点兵》这个剧本。

  北京军区首长要求把《沙场点兵》作为明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元大戏来做。这个标准实在是太高。无论从时间也好,从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好都是不可想象的。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辉煌的目标,但谁都清楚,面临的困难就实在是太多了。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只有超常规的办法来工作。

  但我心里清楚,说归说,干归干。电视剧不是吹出来,它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出来,一段戏一段戏地接起来。要想冲击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还必须把戏拍好,做出精品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大的工作量,大小作战场面几十场,拍摄难度又这么大。30多集的戏,同年7月20号开机,要在11月底完成并送审,不到5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面对这样一张时间表,我认为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过的拍摄,一个完全违背电视剧创作规律的举动。当然,对我来说,不是一点希望没有,但必须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紧紧跟上,一切事情超前去办。但我听说,到现在为止军事预算还没批下来……

  特殊的机遇需要特殊地运作,我们只采有超常规的方式,首先在技术支持上只有上最先进的剪辑设备,边拍边编剪,上无压缩大容量采集等办法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在打一场硬仗,打一场攻坚战,也可以说是打一场遭遇战。我听说,已经有几部大戏制作完成送到中央台备播了,有的已经开始做广告宣传了,而我们的《沙场点兵》还在娘肚子里呢。

  说实话,《沙场点兵》这个剧本已经不是三年前的那个二十集的《骄子》了,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全新的剧本。除了保留下原来部分人名字外,人物关系,剧情内容,主题立意,情节结构等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说,这是在打一场遭遇战。比打仗还要紧迫,比战争还要残酷,这比指挥一场大战役还要复杂。可能有些同志还没意识到未来工作中的复杂矛盾,但我是预感到了。

  《沙场点兵》到底是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前面谈到了电视剧《DA师》,本来《沙场点兵》与《DA师》没有什么关系,一个南,一个北。但好像又脱不了干系(主创人员大部分来自《DA师》剧组),来到北京后,许多人只要听说我们拍《沙场点兵》就要问:比《DA师》怎么样?有说《DA师》好的,也有说不好的,甚至当着我的面就骂《DA师》怎么虚假,骂王志文不像军人,但有一点我觉得挺有意思,那就是,首先他们都看过《DA师》,对剧情人物了如指掌,其次都在拿《DA师》来作参照系,做对比。如果比《DA师》好看,他们就满意,如果不如《DA师》他们肯定不满意。

  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南方部队和南方观众喜欢《DA师》的多,而北方部队里面,尤其是高层领导喜欢《DA师》的不多。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在我背后,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我。

  我不管他人是怎么看我,相信也好,怀疑也好,一切我都按部就班进行,我不会放松对艺术质量的要求,只有出来的是精品,才有竞争力。我知道,我这样做肯定会与制片部门产生冲突,但我相信,当最后制片方看到了一部好剧时,他会后悔当初不该骂了我。

  有人说要我超越自己,我不敢说超越,但我想要的是不一样,一部与《DA师》完全不一样的作品。

  怎么不一样?我想,所谓全新也不可能,但要有百分之七十的不一样,百分之八十的新思想、新内容、新点子、新手法吧。因为我有一点不想改变,那就是我对军事大片所追求的:格调高雅,大气磅礴,呼唤崇高,忧患意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严肃的内容,通俗易懂的故事,复杂突变的情节,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时代气息,这些方面不会改变。而且会在这部戏中得到更极致地发挥。

  所不同是:《沙场点兵》与《DA师》相比,是从理想化回归到大现实。她的着眼点是不折不扣的部队现实生活,反映的是部队现实问题,暴露的是官兵们的现实思想,触及到的是部队的现实矛盾。这就是两部作品最大的不同。

  在这里我不想谈对各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我会跟每个部门负责人详细探讨(有的己经谈过了)。我想在这里谈谈这部戏的几个特点,如果你们能把握好这几个特点,拍好这部戏就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剩下百分之二十就看我们的运气了。

  一、真实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它需要生活的真实,反映出来的思想真实。思想真实,往往又要表现在人物的情感,语言真实和行为状态上的真实。我们这部剧不是纪录片,不是记实片,是一部有故事情节的艺术作品,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艺术的真实。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本剧故事绝大多数来自于部队真实生活。许多人物的故事、性格、命运也是来自基层部队。剧中反映出来的思想矛盾,也是来自于活生生的部队生活。比如,对目前部队在演习中搞摆练过多,对抗的真实性不够,在训练中搞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等等。虽然从上到下都有反感,但还是大有市场。《沙场点兵》就是紧紧抓住这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深入到矛盾的终极点去接触矛盾,去揭示矛盾,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剧情,去塑造人物。

  如剧中所写到的没有预案的背靠背对抗演习,在北京军区朱日和基地几乎每年都要搞,几个整师拉上去打。红、蓝军双方相互搞对方的情报,抓对方的俘虏是常有的事。有的通过网上渗透的,电子侦察,也有通过机关熟人老乡去摸对方情况。北京军区某装甲旅就多次在朱日和充光蓝军,他们成立了外军研究中心,旅长、参谋长等主官是全军有名的“蓝军司令”。剧中许多故事就是取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我们剧中反应出来的比较强烈的思想矛盾,搞形式主义的东西,部队基层官兵真的是深恶痛绝。还有剧中所描写的一些战例,就是几年来北京军区多次对抗演习中的实例,只是我们改造了一下。剧中康凯、庞承功、魏嵩平、陆元衡、楚淮海、田青河、魏小飞、肖书悦等人物在机关和部队中都有类似的人物形象和原形,只是不一定具体到某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官兵中的一组典型化人物,部队官兵的一组缩影。

  写虚构的东西难,没有原型,需要想象,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创造。

  但是,写真实的东西更不是那么容易的。实践证明,你要是把真实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上电视剧,人们对许多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事件未必都能接受,都能认同;所以,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追求的真实只能是艺术形式上的真实。观众不能接受的,尽量不要去搞,搞了他也说你虚假,不真实。人们的审美取向,人们的价值观都制约着他们观赏标准。

  比如剧中的魏嵩平,他是师长,后来提升为副军长,他的思想在我们部队就非常有代表性。我们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就要注意,千万不要把魏嵩平塑造成一个坏人,一个故意与部队改革唱对台戏的人。他仅仅是一种后进思想的代表,跟不飞速发展的形势,观念上有些落后。魏嵩平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人,但好人与好人之间的思想是有差异的,观念对立,性格不合,工作思路不一致,看问题的方法不同等等,这都是非常正常有的。

  生活中矛盾,性格上的冲突往往就是我们戏剧冲突的源泉。

  魏嵩平身上,集中了多个类似人物的影子。对于这个人物,我们就是追求他的艺术上的真实性。我们让他讲真话,办真事,对人对事动真感情。他作为某种统传统带兵理念的思想代表没有什么不对的。魏嵩平对他认为不对的东西大担提出不同意见,甚至不怕别人说他落后,不与时俱进,跟不上形势,但他就是他。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成为本剧思想碰撞的焦点。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才能使部队内部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得以暴露,矛盾得以真实地展现。比如“鸿门宴”找人情关系网,为了保红军团的荣誉“搞情报”,与康凯和庞承功、陆元衡等人的一次次的冲突等。

  正是由于这种生活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种人物也实实在在地生活在我们周围,这种现象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会看到他很真实。人们会在魏嵩平身上找到身边许多似曾想识的人物和事,甚至是非常熟悉的身影。但魏嵩平并不是那种搞小动作的干部,自心极得的人物,事事处处为自己考虑的人,也有他闪光的一方,有他可爱的地方,有他通情达理的地方,也有他勇于接受批评的地方。比如他反对投实弹,但他在官兵火热的投弹训练中受到感染,亲自教儿子魏小飞投弹。他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家伙,在儿子战场苏醒中,他深受触动,认识到自己沉睡的可怕。

  这次我们的拍摄与过去的拍摄不同,我们有许多场景,许多戏是要与真实的军事演习结合起来,这就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真实的演习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演员可以随意安排,坦克、直升机不是你可以随意调动的,烟火炸点也不是我们能按照我们剧中要求去设置。尤其遇到实兵实弹,安全问题不能不考虑。还有演习的时间,与天气,光线条件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以往拍戏中没有遇到过的。所以,有许多情况需要在现场改戏,现场调整或即兴发挥,不可能按部就班,从从容容地拍掇。但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给我们这部戏带了更加真实的效果。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做出几套方案,在军事演习开打之前就做好一世准备。尽可能把我们想象到的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把演习变成我们剧中的“真演戏”。如果我们能作到这一点,我们的戏真实感就更强了。

  当然我们还要想到一点就是,这次的“北剑2005演习”是一次背靠背的演习,事先谁也不知道红、蓝双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起进攻,而朱日和基地方圆几百公里,两三个师的部队,天上,地下,四处出击。搞不好跟着跑几天,连部队在那里都看不见。这次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了。但愿我们的运气好一些吧。

  总之,真实感是我们这部戏的第一看点。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特点,突出这个特点,把真实的场面,人物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溶合在一起。

  如果说《DA师》是理想化成分多了一些,那么《沙场点兵》就是一部扎扎实实地回归到现实当中,回归到部队的现状的作品,是一部真正务实的作品。

  对于这部戏来说,我们一定要往真实里走,往真实里拍,我们要把着一颗真诚的心,作对得起我们艺术良心事。只有这样,我们才对提起部队官兵的配合,对得投资人。

  是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我们,我们也要用真实的艺术去打动观众。

  二、深刻

  没有思想的戏是空洞乏味的。没有触及到灵魂的深度是平庸的。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戏剧是写人的,写人的生活,人的感情,你的性格,人的命运,最终还是在表现他们的思想活动,思想冲突。而我们这部现代军事题材剧,表现的是当代军人的事思活动,思想矛盾,情感世界。

  军队与老百姓不同,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和平时期他们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但军队的存在,军事国防与国家民族的利益永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军人的生活就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一旦真正暴发战争,我们的兵能不能真正站在第一线,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作为军人,面对发达国家军队的变革,面对周边地区的不安定,面对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着他们去思考,去行动。

  《沙场点兵》就是描写一群时刻准备打仗的军人,写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剧中楚淮海多次讲到:不是我楚某人在点你们,我也上被点的对象,点我们这些兵的是党和人民。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在问自己:一旦战争暴,党和人民沙场点兵,你准备好了吗?

  深深的忧患意识在折磨着一群血性军人,他们在为国家和民族忧虑,为军队的前途担心。他们在天天喊惯了的“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声中看到自己实力的不足,训练的不足,准备的不足,他们要把担忧患化做行动,把忧患被成改革和练兵的动力。

  他们不想来虚的,想来实的,来真的,他们大胆地向形式主义,花花架了说不了。但一切都不那么容易。他们面对着种种传统的,习惯的,陈旧的观念展开斗争,与无形的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戏中反映出来军事训练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事情。当我们把它放大了,拎出来了,摆到桌面上来,写到电视剧里了,似乎就是问题了。我们所说的思想深刻,就是我们接触到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部电视剧不可能解决一支部队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观点,我们想到的问题。

  在以往的演习中,蓝军部队总是以假想敌的身分出现。《沙场点兵》中我们把假想敌变得强大起来,而不是过去的陪练的摆设。让这支蓝军部队站在你面前他就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部队的训练成绩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剧中推出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跟这支专业化的蓝军部队打一仗,交交手,在对抗演习中的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如果天天喊狼来了,狼来了,大家都不相信了,而《沙场点兵》里的“野狼团”就要告诉你,今天“狼”真的来了。

  剧中的蓝军部队装备精良,近似强大的外军,而与之交手的红军部队在装备技术上想对较弱,与我军大多数野战部队装备水平相当,符合我军的现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部队立足现有装备去练兵,去学谋略,去运用战术,去实实在在地考虑打赢未来战争的一切问题。面对强敌,我们敢不敢谋胜,装备不如人,我们怎么提高现在装备作战性能,如何大搞科技练兵,如何改进装备技术性能,如何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如何培育和保持战斗精神等等。所以,《沙场点失》中所触及到的问题都是部队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官兵们天天想到的的问题,她紧贴部队的现实,针对性强,一针见血,含义就深刻。

  作为一部电视剧,我们只能把我们思考的问题演化成可视的形象,把抽像的概念具像化为,我们不可能解决部队的实际问题,也不可能成为训练的模式。

  北京军区近几年来在训练工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给我了们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鲜活的生活素材。本剧中所描写的四次重大演习,都是从部队的训练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过艺术加工,让它更艺术化和形象化。如敖包山口三台旧台坦克堵了先进坦克的戏,就是我们从一次实际战例的学来的。不设预案的背靠背对抗演习,也是我们从军区举行的多次演习战例中提练出来的。

  在《沙场点兵》中,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有所想,既有所为

  在这部剧中,我们提出向对手学习,向狼学习,向外军学习等理念,这些理念的推出不是干吧吧的说教,而是要有生动形象的戏剧动作,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看到一幕幕好戏的同时,了解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请外军指挥官来当我们的军事顾问,参与我们的演习。请外国军专家,武官现地观看我们的重大军事演习,体现开放的国家,要有一支开放的军队的新理念。这些观念和情结都是以往军事题材电视剧中很少见到。这些情节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我军训练思想上的进步。

  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一切方面学习。

  康凯与庞承功多次交手,互有胜败,二人一边较劲,互不服气,一边又在认真地向对方学习。这是虎狼之争的真正意义。通过虎狼之争,最终培养出一支虎狼之师,这就是《沙场点兵》的实际意义。

  《沙场点兵》谁在点兵?点的兵又是谁?

  楚副司令多次讲:是党和人民。假如战争明天暴发,你们准备好了吗?

  楚副司令也多次讲:有人说我楚某人爱沙场点兵,其实我也是被点的对象。

  这体现出一个军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沙场点兵》揭示出来的深层次思想,不仅仅是局限于剧中的几场演习中,能引起我们思考的东西还很多。

  比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实事求是原则问题;部队的训练机制体制问题,干部和人才的选拨培养问题,用人和带兵的理念问题,装备技与官兵素质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的问题等等。还有,剧中蓝军请来外国军事顾问,红军也邀请了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在虎狼行动三对抗中,红军的装备没变,但战法变了,一方面改造了旧坦克,重视了装备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发杨传统,战术上机动灵活,打法上注重多变,并运用人民战争思想,投入了地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战等。

  《沙场点兵》想传达这样一个道理,想所有能想到的问题,做眼前能做的事情。

  改造老式坦克虽然在剧中笔墨不多,但我认为对我军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走具有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还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论语中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就是说,要循序渐进,要脚踏实地,做我们眼前能做的事。

  我们在承认差距的同时,我们不抱怨,我们想办法,我们去努力,这就是《沙场点兵》中能给人一些启示的地方。它不仅让你思考的东西很多,而且还要把你住深入引导。所以,我认为,本剧的深刻之出不在于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些问题,而在于他还是一部启示录。

  电视剧是艺术作品,不是军教片,也许很多战术战法在实战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是不规范,不符合条令条例的,但我们尽量以艺术家的思维去合理他,把想象的空间和情境展示给观众。

  本剧提出了几个鲜明的观念。

  第一, 战斗精神是什么,如何在部队中培育战斗精神。

  第二, 承认差距现实,立足现有条件,为打赢未来战争做好一切准备。

  第三, 作为军人,决没有放弃胜利的理由。

  第四, 在未来战争中,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不会过时。

  第五,未来战争更要注意城市保卫战。

  《沙场点兵》提倡不背荣誉包袱,敢于创新大胆创新的思想。

  剧中的猛虎旅原来是支红军时期创建的部队,荣誉一大堆,但在新时期的军事变革中,面对编制体制调整,领导干部考虑荣誉多了,怕出事的思想重了,想思包袱重,其实这不仅仅是剧中猛虎旅的问题,同样也存在我们许多老牌部队。

  荣誉多了,输不起,败不起,训练作战就缩手缩脚,保荣誉,保传统保安全,成了干部抓部队日常工作的中心任务。

  《沙场点兵》庞承功的红军团就是一支荣誉过剩的部队,在演习中败给了康凯那只组建不到一年的蓝军部队“野狼团”,猛虎变成了猫。这深刻教训说明,再辉煌的荣誉也只能说明你的过去,而敌人是不会因为你有一段光荣历史,你有很多很多的荣誉就不敢来打你,不敢打败你了?如果我们往深层去想一想,翻开历史看一看,我们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不是多次被外国军队侵略过吗?

  本剧中楚淮海、康凯等多次提到接力捧思想。作为一名军人,带兵的人,谁都想有建功立业的那一刻,当这一刻轮不到你头上的时候,你也要象接力赛运动员那样,尽全力跑好自己手中这一棒,为最后撞线的队员创造一个好的机遇。每一个军人都不可能当一辈了兵,但每一名军人都有责任在他军装期间,把手中的部队训练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不管将来谁带领她去作战,都是一只打得赢的部队。

  剧中对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进行了毫不留情面的批判。这也是军事题材电视剧中少有,矛盾尖锐,冲突激烈,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深层的,了解部队的人看了一定会有触动。

  我军是双主官制,这点与外军有很大不同。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塑造梁明辉这样一个政委。

  专业化蓝军部队的设制,编制体制,组织编成等都是现在部队没有的。在现在的军事演习中,有许多部队扮演过蓝军,有的是红蓝军互换角色。我们在这部戏中塑造出一支专业蓝军部队,他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为了磨砺部队而专门设置的一支模拟敌军。这在以往军事题材做品中也是没有见到过的。这与《DA师》中的那支试验性的数字化师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我军现有编制中所没有的,是我们编导设想出来的。

  这种想象是否成立,这种设制是否合理?我以为,有《DA师》的成功经验,我觉得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只要我们设制的合情合理,是一种发展的主向,不管将来有没有这样一支部队,我想他对我军的训练体制变革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和平时期怎么去训练部队,部队官兵已经有了许多经验。如北京军区的基地化训练,朱日和战术合同训练基地的建设,基地五大系统的运用等。但是,对于《沙场点兵》这部戏来说,完全照搬现有的训练和演习实况还不够,行不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所以剧中就出现一支专业化蓝军部队。

  这是一支虚构出来的部队,好比一个强大的对手,要想练出真正能打仗的部队,能打赢未来战争的部队,首先要有一个很强对手。一支军队如果不敢与自己强大的对手较劲,比拼,将来真的到了战场上是无法与敌人交手的。所以,我们设想的蓝军“野狼团”是全军区最强的部队,装备是最好的,指挥员是最优秀的。部队和各级指挥员平时是真练还是假练,工作成绩是真好还是假好,二话不说,拉到沙场上与“野狼团”较量一番。“野狼团”就是一块试金石,一块磨刀石。对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对考核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沙场点兵》在许多方面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敢于承认失败,承认落后,知耻而后勇。无论对自己的对手,还是对自己战友,亲人,甚至在外军顾问面前也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我想,这就是当代军人的境界。其实,实力也好,战法也好,我们有不如他人的,他人也有不如我们之处,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不是你承不承人的。在过去的军事题材剧中,似乎在外国人,尤其是外国军人面前一定要表面出特自信,从不言败的样子。以为那就是一种骨气,那就是一种尊严,不能掉价等等,其实,那只是一种虚荣。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你有没有实力真的不在于你的嘴多有硬。有些东西是糊弄不了别人的。坦诚相对比固步自封要强得多。对于今天的中国军队,嘴硬不如拳头硬,实力比面子更重要。

  三、大气

  《沙场点兵》应该是部什么风格,什么样式的戏呢?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大气。大气磅礴。

  我不太喜欢小里小气的东西,做人做事做戏都是一样。我所拍过的几部戏都在追求这种风格。当然,一部长篇电视剧要表现出一种大气,不仅仅是样式风格的问题,它是一种整体的审的美情趣的驱动。他具体体现了导演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

  我在拍摄《DA师》是就说过,要大气。大气主要指格调要高,思维要正,不搞小家子气。中国画也讲究气,气运,气势。一部戏中不仅有构图上的大气,也要有故事内容上的大气,弘扬主题的大气,人物形象上的大气,情感世界大气,时代感上的大气。这要在总体把握上去不断地推导,从细微之处去雕磨。从剧本创作到故事、事件和人物的设置编排,从理论层面到思想深度的开掘,情感意境和气氛的渲染,都要一气呵成。

  《沙场点兵》描写的是军事训练,军事演习,军人的气质,军人的忧患识,军人的行为,军人的情怀等等都不能太小气了。

  拍与军事演习为背景作品,少不了军事演习场面。拍出气势,做到磅礴大气,恢宏壮观才行。不然,就会有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剧中几次重要演习少不了动用各种重装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拍了二十年军事题材戏了,我深知这其中的难处,但难也得搞,随便找点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次我军现代化部队作战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种气势的张扬。我希望制片部门要多想办法,军事预算一定要落实到位。

  场面要宏大,壮观。战场就要有气势,要有震撼力,强烈的冲击力。小打小闹不会有冲击力的。但我们的演习场毕竟是仿真战场。就是演习场面也要拍出让观从看了为之激动的画面来。

  大气不等于光摆大场面,开大会,讲大道理。也不在于高级首长露面多少次,讲了多少话。往往某些细节的处理,小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转变也能折射出大道理来。比如剧中魏小飞这个人物,从被吓得尿裤子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而后从负伤到苏醒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支猛虑旅的转变过程,虎威的恢复,精神状态的变化,军魂的回归。所以,我们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写旅党委开了什么会,搞了什么重大举措,作了多少思想工作,搞了多少教育活动,我们把镜头对准魏小飞的变化,洽洽魏小飞的变化代表了猛虎旅的变化。小事件小人物的戏拍好了,才能撑起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有些戏自以为很大,花钱也不少,但拍出来让人看了还是小里小气的,就是没有把握好小与大的关系。

  信息量的丰富也是一种大气的表现。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小的细节感受到这部戏的时代背景,时代特色征,。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地方,在他的背后有着宏观辽阔的大世界。比如楚冰冰的一些台词中,我们就加入代有时现代特点的语汇,她这种军人形象的出现,本身也有一定的时代感。比如巴雅尔在蒙古包内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卖牛羊,虽然与主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闲笔而已,但它传达出一种时代的大背景。他会让人感受到信息社会的存在。网上交易,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连接到边远的草原牧区,牧民都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别外,牧民们在言谈话语中透露出对草原退化的关注,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等等。

  另外对演习的戏来说,还要有大志良谋,打出人的精神状态,打出军人的气慨来。把握住风格上的大气,还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不能土,二是演员整体阵容不能太差,主角与配角不能差距太大。土里土气往往是一些人对军人的偏见,认为当兵的没文化,驻地完离大城市,就得土。说话粗,形象土等等。也有人认为,军人就应该粗一些,粗和野就像军人,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过去,我军的装备差,人员构成以农民为主,拍那个年代的戏当然就是要土,而且农民出身的军事家多多少少带着土气,甚至匪气。那也是一种独有的个性美。我们的军队毕竟不是贵族军队,皇家军队,所以,70年代以前的戏这来表现都是可以的。但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以后,部队的条件变了,而且变化非常大,现代化程度也很高,官兵的文化结构更是大不一样,如果还以老眼光看部队,那就不行了。

  《沙场点兵》虽然主场景是在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场,但我们剧中人的生活必须有时代感,必须贴近生活。这也是一种真实。我们的景,画面,色彩,构图,用光,镜头的运动,化装,服装,道具,置景等部门一定要注意把屋这一特点。

  《沙场点兵》不仅需要演员的台词来表述情节和交等事件,环境背景,同时还需要有大量的画面信息,图文信息,色彩信息等视觉语言的相结合,与演员的表演一起组合成一个整体,相得益彰,相辅相承,才能构成我们所追求的那种大气。

  千万不能因为想省点钱,演员选得不错,服装穿上去不合体,场景搞得不象个样子,道具很不讲究,特写不敢出。置景光想着省钱,瞎对付等,如果这怎,这部戏拍出来肯定大气不了。

  大气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把握,一步步地提升起来的。千万不要以为有一两个大场面就叫大气了。

  演员阵容的整齐很重要。光有一两个男女主演形象气质好还不行,而其他角色较差,不匹配,搭不上戏,作品出来也不会大气。我们是一部群像戏,各个层面的角色都要到位才行。我提醒导演和制片部门,一定要注意这个环节,包括群从演员有内。

  这是一部难度很大的戏,在操作上,很大程度要超常规,而我们在管理上,计划上都要想得多一点,准备的多一点。用过去组织拍小规模拍摄的戏的经验来运作这部戏肯定是不行了。没经验不怕,怕就怕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没干过,怕就怕叶公好龙,眼高手低,困难来了,不是去想办法克服,而是想方设法说服导演放弃艺术上的追求,降低艺术质量,快怕快完,只要省钱,怎么糊弄都行。所以,《沙场点兵》要做到艺术风格上的磅礴大气,很关键的一条,制片部门要大气。

  情感戏也是《沙场点兵》剧中的重头戏之一。有人认为,沙场就是杀场,拼拼杀杀就是男子汉,其实不完全对。我们写军人的勇猛,不一定都要写得一身土匪气,整天坏戴着帽子,骂骂咧咧。尤其是写当代军人,这是一群有文化,高智商的军人,而不是土八路时代了,所以在《沙场点兵》中的军人形象不能兵不像兵。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但无情未必是豪杰。军人是最有感情的,最有义气的,那是大气中的情义,国家民族的大义,战友之间的情意,是对手,又是同志。我们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和情感都要紧紧扣在中国军事变革的轨迹中来,不自私,不自卑,能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牺牲自己的一切。要有一种崇高感,一种责任感。大情大义方显英雄大气。

  四、开放

  这是一部开放形的作品,同时又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

  首先,在创作思想上开放。从下生活采访到后来对《沙》剧的定位,我们始终瞄准部队的现实,探讨现实问题,思考现实问题,寻找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

  我们始终把握创作初衷的那种激情和冲动。

  我们知道,拍部队的戏,难就难在说问题,揭问题,直面现实矛盾。多年来,部队的宣传工作都是以宣传好人好事,树正面典型为主,一旦说道问题,好像就是写负面东西,开始进入情况时我们不是没有这种顾虑。

  但我们来到北京军区后,无论是采访军区首长,还是在基层部队与官兵的座谈,我们的这种担心渐渐打消了。从军区副司令员到训练基地的司令、政委,112师的许多官兵,他们在谈到我部队现存的训练模式和训练体制存在的问题时,公开说:这样根本不行,将来没法打仗。有的干部说:我们这哪是演习,就跟你们拍电视一样。一个战术动作练几十遍,上百遍,就是等上级一次准考核,等待首长一次观摩,真正在实战中能不能用上,那就很难说了。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广大基层官兵特别希望能通过电视剧的形式代他们呼吁一下。我到演习部队,有一位副团长私下里就跟我说,郑导,说实话,我参加了十几次演习了,有几回是来真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其中有对现状的不满,有对部队前途的忧虑,也有部队发展的期盼,总之,我觉得他说到点子上去了。后来我就想,我们这部戏是否就围绕着是玩真的还是玩假的展开戏剧冲突。

  真和假,这是一个多么司空见的问题,但真要是叫起真来,那就真是矛盾重重,四面楚歌了。因为我们在许多场合,许多环境下已经习惯了一种虚假的生活,一但发现身边某件事是假的,你会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呢,这怎么可能呢?

  比如我们部队常喊的口号: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句口号一点没错,什么时候喊也没错。可有人就提出质疑。如果今天就把你拉上去打仗,你能保证必胜吗?被问者往往尴尬地笑笑。

  有的战士在我们的追问下说了实话,他入伍两年了,一共就打过十发子弹。

  有的战士参加我们演戏,让他们打空爆弹,他们都高兴的要命,开心的要命,打几发空弹都跟过年似的。每次看到这些战士,我心里都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我们的战士是爱枪爱训练爱作战的,可部队怕出事,不让战士摸枪,打枪,练枪。这说明和平时期长了,我们对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淡化了。训练和管理成了对立面了。上级机关考核的重点不是训练成绩,而是安全,稳定。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不能回避。要是回避这些问题也很简单,绕开走,讲成绩就是了。写好人容易,写坏人可就麻烦了,所以,以往我们遇到种问题的时候,都要尽量回避,最多点到为止。

  但是想,我这次不回避了,不绕圈子吧。有什么说什么,迎着问题和矛盾来吧。至于在艺术上如何处理,如何把握分寸再说。再说,总政,北京军区请我们来合作,不就是希望我们来做出一部好戏吗,如果我来糊弄事,最后片子出来了,观众不满意,首长不满意,反回头了一样会骂我。

  我跟战友电视中心的郭志强主任,李心安主任说了我的心里话。我说,既然请我来做这部戏,我可就要把它做大,做出点动静了。我不想做那种温汤水的东西,播出后没有反响,那就等于白做。你们要是没有这种决心,我也就没有必要跑到北京来折腾。你们请谁来都可以。

  没想到,北京军区文工团的领导特别开明,明确对我讲,请你和邵钧林来就是要搞大,搞出名堂来。有什么问题反映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都大胆拿出来。

  这种开放的意识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开放意识是推动这部戏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因为有了这种共识基础,我们也有决心做出一部真正反映部队真实矛盾和真实生活的戏来。所以,全剧的开场就直面问题。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是玩真的还是玩假的。

  要拍好这部戏,很简单,也是一句话:是玩真的还是玩假的。

  对这部戏来说,从运作到创作乃至后来的拍摄制作都充满了开放的意识,开放的思想。《沙场点兵》在创作上思想解放,敢于大胆探索,勇于直面部队现实。针对部队训练中存在的矛看和问题不是绕着走,而是正出强攻。从军区领导到战友电视中心的领导,思想一致,对主创人员放开手脚,鼓励我们要有超前的意识,不要回避回题,回避矛盾,这在创作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五、故事

  我历来主张,拍电影电视是要给观众看的,首先是要让人家看懂,看明白,第二是要吸引观众,看着好看,看得下去。尤其是对当前的电视剧市场来说,没有好的故事情节,观众是不买账的。所以,一定要把故事讲好,讲生动。讲得引人入胜,讲得明明白白。

  电视剧和其他的文学艺术有他的共同点,要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如何能让观众看明白,看下去,要看编导的功力和技巧。《沙场点兵》作为一部长篇军事题材电视剧,没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要想故事性强,就要把悬念造足。全剧安排了四次大的军事演习,这在现代军事题材作品是很少有的。打多了容易千篇一律。第一次演习是有预案的常规演习,但冒出了蓝军自己拔掉蓝旗替红军提前把红旗插在自己的阵地上。这一绝妙的情节产生了极大的讽刺意味,他揭示了官兵们对走形式走过场的不满。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在第一次背靠背的演习还没有打响之前,红军师长魏嵩平又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搞到了蓝军的作战方案,本来是十拿九稳地打赢这一仗,没想到蓝军“野狼团”将计就计,利用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导演了一场“蒋干盗书”,搞得红军晕头转向,最后一败涂地。故事的发展再起波折,蓝军团团长本来想转业,突然调任新组建的红军部队“猛虎旅”当旅长,而红原军团长庞承功没当上旅长不说,却调到蓝军团当团长,悬念再起。

  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引发出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人物情感的多侧面性。康凯与庞承功虎狼之争一争到底。陆雅池是庞承功的恋人,意外地与表哥康凯重逢。魏嵩平摆鸿门宴,本来是想用亲情友情打倒康凯,反而杀出个陆雅池等等。戏要一环扣一环,认人喘不过气来。

  意想不到,情理之中也是这部戏的特点。

  庞承功与康凯在“虎狼行动2”的演习中,作为“野狼团”团长的庞承功和过去与康凯搭档的参谋长肖书悦来了个突然袭击,堵在营门中就把康凯部队打了,不但打了营区,还炸了火车站,五百公里一路走一路打。庞承功一招接着一招,而康凯一次又一次果断还击,猛打猛拼,三天之内按时赶到训练基地,马不停蹄,连夜向庞承功的装步营发起攻击,由被动变为主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赢得演习胜利的大有希望,但他又因胜利冲晕头脑,被庞承功抓住机会来了个诱敌深入,打掉了一个坦克营,最终全盘皆输。

  五百公里的战场的每第一仗,蓝军都形象地比喻成一道菜肴,烤全羊,水煮鱼,麻辣烫等。仗打得有声有色,同时又充满了一个个悬念。

  鸡毛岭,庞承功初战告捷,得意洋洋来到康凯驻地“探班”,用意复杂,没想到遇上楚冰冰的发难,搅局等等。

  陆雅池与庞承功的爱情关系从头贯到尾,直到全剧结尾才能看到他们爱情的结局,庞承功与陆雅池恋爱两年,陆雅池迟迟不在结婚报告上签字,又出现陆雅池的父亲陆元衡曾有过想把让女儿长大后嫁给康凯的情节。国防报记者楚冰冰又放出“预言”,庞承功与陆雅池一个是火一个是水,二人水火不想容,早晚要分手一说。更有戏的是,康凯因梅雨晴出国办了绿卡,二人离婚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悬念,陆雅池很有可能最终嫁给康凯。但结局出人意料。

  全剧故要充满故事性。要有故事性,我想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人物个性独特观众才会喜欢看。如果一个人物和其他电影影视剧中的同类人物一样,观众也就没有味口了,兴奋点就会减弱。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塑造人物的与众不同。造形,台词,表演,服装,细节,性格突出来,观众就觉得有戏可看。康凯离开阵地跑到那达慕大会上去摔交;庞承功的白手套;听说蓝军阵在上有人搞鬼,立即亲自跑到蓝军阵地与对手康凯会面,二人在阵地前的会面,又正是两人性格的展现,以后在暗地里较劲的开始。

  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仗之后,谁也没想到狼头康凯到了猛虎旅来当旅长,而庞承功到了他的手下帮助工作,庞承功当然不服气,表示不愿与狼共舞。楚副司令更绝:你不是不想与狼共舞吗,我干脆把你扔到狼窝里去。庞承功调到基地野狼团当团长,也当上的狼头。

  庞承功不是等闭之辈,他提出重组野狼团,要把野狼团打造成一支真正的摸拟外军部队,在技术上,装备上,人员上都要超过红军部队,让所有与她交手的红军部队都吃吃败仗,尝尝与外军打仗的滋味。这个大胆的想法没得到楚淮海的认可,被军区批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庞承功竟然把原来猛虎团,现在的猛虎旅的两个最选进的J9坦克营也调走了,充实到他的现代化蓝军部队。猛虎旅原来就是靠着拥有这两个先进的坦克营威风八面,现在等于让庞承功砍掉两只臂膀,将来二人再成对手,庞承功肯定要报一箭之仇……

  政委梁明辉是不同意这个方案的,认为庞承功有点太“黑”了,但康凯同意了,同意两个J9坦克营全部调出,但没想到的是,康凯坚决不同意军医陆雅池跟着庞承功调到基地,此做法的确有点不尽人情,但康凯就是这样做了。康凯与庞承功的矛盾更加尖锐。

  六、通俗

  军事片容易概念化,军事术语多了,老百姓听不懂也看不明白,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这作战过程艺术化,把军事通俗化,把复杂的军事斗争尽可能演绎得简单明了,让老百姓看得过瘾,看得明白,要做到雅俗共赏,通俗易懂。

  一个深刻的道理,一种正确的思想,没有一定的艺术手段是不能传递出去的。电视剧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是靠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去感动观众的,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悟作者的心灵世界。艺术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而电视剧又是一种最直观,最贴进老百姓的艺术形式。

  军事题材作品有着很好的观众缘,这是我们选题的优势。但不是所有的军事题作品都能吸引观众,感染观众。综合分析,那些不太受观众认同的作品主要的问题就是艺术性欠佳,说教太多,会议太多,概念化的西多,老一套的东西多,长官意志多,反之,真实的东西不少了,矛盾冲突少了,人物性格弱了,由此带来的播映效果就是观赏性下降,收视率低。

  我们做电视剧的人一定要清楚,现在的市场就是一个无形有战场,观众是自私的裁判,是不接受强制的,他看着不欢喜的东西,立马换台,让你出局。所以,收视率是一个硬指标。电视剧又是家庭艺术,一播放就进入千家万户,喜不喜欢不取决于我们制作者本人,而是观众。所以,做好军事题材剧要把握这样几点。

  1,充分发挥部队制作单位的优势,把军营戏,战场演习场戏拍好,把场面处理的壮观,拍出气势来,这是老百姓爱看的。

  2, 战场戏一定要出人物,出性格,出情趣,出思想。单纯的打,炸,冲杀

  只能支撑一阵子,不可能长久地吸引观众。打多了,打重复了,就把观众打疲劳了,打厌倦了,觉得你千篇一律,一定要处理的有张有弛。

  3, 军事术语一定要用通俗的方法让观从听着看着既神秘又新奇。要有形象

  的比喻,加上图形等手段。比如我们在这部剧中多处运用电脑图形,图标,进行形象化的标示,尽量做到红、蓝双方的战术思想,战术动作,人物说到的,同时在画面中也能看得到,而且要非常形象逼真。所以,大量运有现代计算机技术是不可缺少的。

  4, 要把人物性格,命运和剧中所展示的战斗故事紧紧扣在一起,不要游离,

  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和每一场战设息息相关,观众就会在关注人物命运的同时去关注每一场战斗。比如本剧一开始就提到师改旅的问题,321师是否要在整编中被改编成旅,对321师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很重要。所以,跟“野狼团”背靠背打对抗就关系到某些人的前途。魏嵩平表现的意乎寻常的敏感,说白了,一个人物关心自己命运了,就会积极起来,魏嵩平的戏就好看了,人物有了动作和心里依据了。

  5, 通俗不是低俗。我认为,我们讲的通俗是贴近生活。剧中人物要贴近部

  队现实,贴近部队官兵,要尽可能真实地展示他们的思想,采用他们生活的生活语言,环境也要尽可能在真实的环境下拍摄。还有一点,就是要贴近观众。我们所表达的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是观众关心的,容易看懂的,能够接受的。语言尽量现代感,口语化。现代人说什么话,我们就说什么说,流行什么,我们就用什么,让观众有一种亲近感。一定要避免制造视听障碍,搞那些似懂非懂又难上口,难理解的观念和语言。

  6,情感以不能少。有人说,部队是男人的世界,演习场上看不到一个女人。

  这话不假,但不完全对。男人不能天天有演习场上过日子,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恨情仇。把军人封闭有营区里,三十多集的戏,老百姓是看不下去的。所以,这部戏还是要有女人。但女人的出现不能游离剧情,不能脱离部队的现实情况,她们的出现是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要有情有意,有情感波澜,有故事悬念。剧中的陆雅池是一名女军医,楚冰冰是一名军报记者。她们介入部队的训练合情合理。

  7, 最好少开会,少讲大道理。老百姓最怕说教,可部队戏还少不了说教的

  内容。因为不光有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宣传功能。所以,大道理怎么讲,会怎么开就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我们在创作剧本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会尽量少,尽量短,能不在会议室里说的话尽量在外面说,能不坐着说的话,尽量在动作中说。非要在会议室内的说的事,尽量少说,尽快把矛盾和冲突推出来,吵起来,顶起来就好看了。

  军区副司令有三次讲评,不说不行。但怎么说才有声有色呢。第一次,话不多,上千人的场面,几百台坦克装甲车的阵势,我们只让楚淮海说两三句话,上他打了一梭子子弹。第二次讲评上来就点问题,劈头盖脸,毫不留情,讲得人人心里慌,人人心有余悸。第三次讲评来个风回路转,大谈做生意,大段台词中夹叙夹议,有批评有表扬,海阔天空,一气呵成。讲大理引用小道理,注重语言形象化,易上口的同时,适当加入现代语汇和现代语言概念。如果演员的表演到位,我想观众是能接受的,是受听的。

  8, 艺术语言通俗。这里讲的语言就影视语言。镜头,画面,光影,音响,

  音乐和剪等方面。我一开始就说,我们是在给观众讲故事。讲故事就要运用语言,电视剧是综合艺术,所以重视影视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是十分必要的。电视剧不同于电影,电影可以尽量地玩镜头,渲染气氛,施展手段一时半回儿看不懂也没关系,反正坐在黑屋子里出不去,花钱了不看下去也不好,但看电视剧的观众看不懂他就换台了。所以,电视导演,摄像师、剪辑师尽量采用常规镜别和运动手法。在不变中渐变,在某些地方可以玩点想法的地方再方玩点想法,而且一定要玩得到位,玩得绝。但不要不顾剧情,不顾内容和人物身份地玩新鲜东西,把观众搞得眼花潦乱,没那个必要。

  一定要让观众看得明白,听得明的,观从看进去了,听进去了,你想感染观众的东西也就带进去了。

  剪辑上的流畅很重要,节奏上紧凑、明快。但不能完全沉于老手法,要在流畅中寻找跳越点,现代生活己进入图形时代,作画面语言,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标准色块就能代表了个复杂的概念和许多含义,我们也要学习这一点,要用最少的语言讲最多的内容。现在厕所上面很少写男厕所女厕几个字,有的就是一个男人女人的图形,有得更简单,一个烟斗就代表了男厕。所以,我们的影视语言也要跟上时代,要注意传统手法与时尚语言相结合。

  要想好看,就要尽量做到生动而通俗。

  七、人物

  电视剧是写人的,《沙场点兵》剧中的几个人也许会和同类题材剧中人物身分相同,军长、师长、团长、营长等等。但我们要塑造出“这一个”,“独一份”来才行。同样是军长、师长,我们这个军长师长就跟别人的不一样,个性非常独特才行。康凯这个人物,在最早的剧本《骄子》中是个学院派结业生,高学历,有才华有作为。但人物有雷同的地方,和《DA师》里的龙凯峰差不多。后来我们到了内蒙采访后,决定把康凯改为蓝军团团长,一个就快要到点,准备转业的正团干部。而且最大的不同,他是位蒙古族干部。父亲是蒙族,母亲却是江南女子,这样一来,在这个人物身上就多了许多塑造人物的元素。蒙族人,草原人,马背民族,成吉思汗的后代等等特征都可以在他身上出现了。由于有江南人的血统,他又不是那种只有鲁莽,不懂规矩的人。加上把狼文化的某些东西溶到康凯身上,这人物就更有色彩了。

  庞承功是了个农家子弟,但在他身上已经很少看到一点农村出来的影子了,这是一个符合我们现代生活规律的人物。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今天的人物。以为家村出来的就总也抖不掉身上的泥土,其实现代生活的节奏非常快,许多农家子弟上了大学,考上研究生,眼镜一戴,照样白白静静,哪能看出是农村出来的。庞承功是一个自我奋斗非常成功的人,也是一位军事素养很高的青年军官。有头脑,观念新,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但他身上也不是那么完美,他在成长,在进步,在一步走向成熟。这是一个十分真实的人物,他正直,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会利用现代舆论手段来进行包装他认为,张扬不是一件坏事,多少带着海外留学的痕迹。他有因没当上旅长的失落,也有打胜仗后的得意张扬,喜怒哀乐都在脸上,所以陆雅池觉得他还不够成熟。

  魏嵩平可以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似乎是我们这部戏的一个对立面(我们习惯这么叫吧),其实我认为,他不应该是个什么对立面,而是我们的同路人。就好比我们大家一起走路,有人走的快,走到前面去了,有人走的慢点,走得小心点,暂时落在后面。他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个十分明白的头脑,他并不是完全跟不上形势,他对有着超前思维的庞承功就极力推举,爱护,在这点上他一点也不保守。他抓安全抓稳定没有错,管理部队有经验。看这个人不能一时一事,要看他的全过程,看他的发展。他虽然有跟不上形势的时候,但他最后还是“醒”过来了,这就够了。

  我们千不要以为师长、军长都必须十全十美,他们的形象就是军队的惟一代表,他们也是普通人。剧中魏嵩平通过熟人关系搞来了蓝军的作战方案,也只能说明他在这次演习当的中某些方法欠妥,但他并非就是坏人,就是犯了什么严重错误。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不是这样来看待一个干部的,既要看他的过去,看他的平时,也要看他的能力。所以,魏嵩平能提升副军长应该说是正常晋升。魏嵩平这个人物,我们是把部队中许多有着类似人物的思想集中在他一个人物身上,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同时,魏嵩平又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人,因为真实他才可爱。我不想单纯地把魏嵩平作为一个对立面来看待,对这个人物不公平。但他的思想,他的观念滞后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从他身上折射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许多人,许多事。魏嵩平热爱士兵,热爱部下,爱自己的部队,关心干部的进步成长,康凯与梅雨晴,庞承功和陆雅池的婚姻恋爱都是他做的媒。他只是爱的方式,看待问题的方法不同吧了。魏嵩平还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他从不计较部下的顶撞,一旦认识到自己错误,他会在行动上去改。他也算是个心直口快,心怀坦荡的人,他有不同意见就提,在上级面前也一样,不搞阳奉阴违,不是小肚鸡肠,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十分透明,这正是一个好干部的标准之一。所以,我们不能看到魏嵩平身上有缺点和不足,因为他的职位高就不能接受。其实人犯错误,在识问题有偏差跟这个人的职务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陆雅池是女一号,她虽然是个军医,但她又是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女孩,成熟比较早。陆雅池是一个情感丰富又同时又很正直的女军官,时非分明,讲原则,有主见。他爱自己的未婚夫庞承功,他对庞承功的感情正如剧中所说是水与火,庞承功热烈,陆雅池平静。在她的内心深处,庞承功并非十分满意,但又不是一点没有感情。她看似追求爱情的完美,实际上是等待婚姻和家庭的美满。她希望自己未来男人能更坚强,更成熟,更男人气一些。所以想让庞承功多一点磨难,她心里就多一份踏实。

  她对康凯不能说没有一点感情,这种感情是她梦中的或是蒙笼的,是她追求的一种理想。她想把那种感情移植到庞承功身上。陆雅池又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女子,在医学之外也爱好军事,文学等,她的知识面宽,遇事善意于思考,冷静而温柔,条理性强。所以,他能在恰如其分的时候介入到康凯和庞承功之间,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

  梁明辉是一个优秀的政委,他前后与庞承功和康凯搭档,忠实地履行政委职责。他工作积极主动,但从不越位,从不自以为是。他不是那种因为自己资格老,懂军事就不尊重军事主管而自作主张。更可贵的是,有困难顶着上,有责任敢于揽到自己身上。他时时处处站在后面,但时时处处又为团长,旅长着想。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但他又不是那种逆来顺受毫无原则。在处理康凯与魏嵩平的矛盾中,他善于运用智慧,灵活处置,技持康凯的决定。应该说,他是我军优秀政工干部的典型代表。

  其他人物如副司令员楚淮海,梅雨晴,楚冰冰,陆元衡,小战士魏小飞,参谋长田青河,肖书悦,柳成林,张大印,乌兰,巴雅尔,沈梦兰等,他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性格。对这些人物,我们都要把握好他们各自的特点。每一个人物我们都安排了他们精彩的情节和细节,但从总体布局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是重头戏,只要每一个人物在自己的位置成功是完成任务,这个人物就成为全剧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每个人物都有个自的特点,但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实。这就回到了我前面说的,真实是这部戏的生命。人真实了,人性人格就可爱了,《沙场点兵》不仅仅是康凯和庞承功二人的戏,他是一部群像戏。

  当一群鲜活的人物走到观众面前,他们的人格魅力,一定会打动观众。

  要说本剧作到大气磅礴,首先树起的人物要大气。

  八、文化

  《沙场点兵》是一部军事题材作品。同时,我们又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其中,让它更赋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思想内容,更多的历史厚重感,使人们在观赏中获得更多更多的精神享受。

  一个历史时期,一个民族,都有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征。独特的草原马背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狼形象和狼文化,就是我们引入这部剧的一个特有的民族文化特片。剧中提到草原狼的故事,狼以正面的形象出来在剧中,蒙古民族以狼为图腾,以狼为自己的导师等,都对我们当代军人,战斗精神的培育有着积极作用。剧中多处提到成吉思汗墙,在当地叫成吉思汗边墙,我们把它的含义引申出来,让观众想象到当年成吉思汗铁骑的威猛。中国军队经历的几十的的和平年代,在许多官兵的身上,多少有些战斗精神缺失,我们就想用狼的某种特征催化部队战斗精神的回归。同时,剧中蓝军团叫“野狼团”,也带有一种精神的战争作风。

  如果说,草原狼的形象,成吉思汗墙的象征表着游牧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那么剧中多处运用《三国演义》的典故,计谋等等,同样是汉文化,中原文化的一种象征。这些历史文化元素的运用,使我们的剧而文化含量更厚重了。我们在立足强军强国的今天,对历史文化的发掘也是不可缺少。

  我们历来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融和,农耕文化与游牧民族文化的比较与互通。把这些内容和思想与现代化部队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用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无素,不是生硬地贴上去,而是溶入在剧情当中,化解在戏剧矛盾当中。

  如果说狼文化的引用是这部戏的一个首创,一个鲜活的亮点,让人耳目一新的话,那三国故事的运用又增加了戏剧性和观赏性。人们对三国故事十分熟悉,引用三国典故和故事,一看就明白,一点就通,无形中与观众之间的共同语言多了,故事也显得更生动。

  剧中还溶入一些蒙古族的文化活动,草风情,如那达慕大会,赛马,蒙古长调等。

责编:凌微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