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北京市投资1亿元人民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现存的清朝光绪时期《耕织平面图》为依照,修复了颐和园内的《耕织图景观》。早在清朝乾隆年间修建时,《耕织图》就被誉为颐和园中的“织女”,寓意“男耕女织” 。那么,有了织女就肯定缺不了牛郎了。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十七孔桥的东侧,有一处独特的景物,一头大小和真牛相仿的铜牛蜷卧在雕有波浪的青石座上。铜牛体态优美,两耳竖立,昂首凝眸,目光炯炯地遥望着颐和园的远山近水。
颐和园的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55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金牛铭》上写道:“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敬兹降祥,乾隆乙亥”。中国古代把铜也称作金,人们也就称铜牛为“金牛”,就连下令铸造它的乾隆皇帝,也这么叫它。
没想到“金牛”的称呼延续下来,差点给了铜牛惹来了杀身之祸……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大肆烧杀抢掠,皇家园林、王宫府第无一幸免。
据传说,在进入颐和园之初,就已经有侵略者听说这里的昆明湖东岸有只金牛。一想到足足有一头牛般大小的金子,他们立刻红了眼睛。十几个士兵坐在一起商量,一定要将金牛弄到手!
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八国联军手持刀枪破门而入,北京颐和园顿时火光漫天。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地图,那一队觊觎铜牛的士兵,毫不费力地来到了铜牛的面前。黑夜中,他们举起手中的火把,金光灿灿的铜牛更被照得通体发亮。
贪婪的侵略者顿时欢呼雀跃,立刻盘算起怎么运走这只金牛。可是,拖动一只真牛也要两三个人费尽力气,更何况这只铜牛!十几个士兵费尽力气,还是没能抬起铜牛,便想到了割掉牛头带走。
一个士兵举起刺刀,猛地向铜牛砍去,只听“当啷”一声,铜牛背上砍出了一个口子。士兵凑近想看看口子有多深,却发现了一点异样。原来,铜牛本就不是金子所铸,划开一个口子就显露出了铜的质地。
看到铜牛不是金子的,十几个士兵都傻了眼,唾骂着离开了昆明湖岸,就这样,铜牛躲过了大劫,幸存了下来。
被砍了一刀的铜牛,历经枪林弹雨的沧桑岁月,仍然看守在昆明湖畔,注视着时代变迁,讲述着那段叫人无法忘怀的历史。
虽然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铜牛依然如新铸造的一般,特别是铜牛背部的金牛铭篆书文字,没有一个笔画缺损残坏。今天,人们把铜牛看成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和铜亭、铜麒麟、铜狮子一样有名,成为来颐和园游览的人必看的独特景物。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