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五年风云人物

吴敬琏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13日 16:00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号称“吴市场”、“中国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中国联通独立董事,曾多次针对中国股市发表令人震惊的独立见解,并时常引发争论。

  吴敬琏简历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30年1月24 日生于南京。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 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 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 年大学毕业, 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5—1956年跟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学习, 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 他的理论文章, 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 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 被国外某些学者 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 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从1979年开始, 他把 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 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 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 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 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 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 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 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 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 主权, 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 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 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 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 市场不太紧张, 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 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 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 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做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1985年11月, 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 中国正 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 必须始终十分注意 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 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 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1986年初, 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 他 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 总结》等文章, 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主要著作:《经济改革问题探索》、《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合著)、《吴敬琏选集》、《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合著)、《渐进与激进 中国改革道理的选择》、《何处寻求大智慧》、《国有企业改革大论战(二)》等。

  关于“泡沫”

  “在我国的股份制试点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没有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化改制,加之财会审计等制度不完善和证券交易法规不完备,使股票市场的发展失去了基础,加上对股票市场的种种误解以及过松的货币政策,就使得我国股票市场对企业经营的评价功能显得很弱,而其投机性却相当强。”

  “股价可以脱离企业经营状况,不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股市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当然投机并不绝对是坏事,但是,如果纯粹的投机,加上大户操纵,弊病就比较大。我国现在合格的股份公司少,供给不足,需求很大,信息又不透明,使股价涨得很快。再加上一条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游资很多,就会出现股价上升的正反馈循环,于是泡沫就吹起来了。”  

  “一个经济没有一定的投机活动,变成死水一潭,这个经济就没有活力。但是过度投机就会产生泡沫经济现象。投机资本横行对经济发展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日本、台湾八十年代后期的泡沫经济教训十分深刻。我们经济刚开始起飞,就出现泡沫现象,很糟糕。”

  “从1992年起,我就一再呼吁,不要让'气泡现象'在我国市场上出现。1993年讲得特别多,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气泡化现象,而气泡是早晚要破灭(崩盘)的。一旦崩盘,对股民和社会造成的损失都太大,所以必须预先防止。”(见《何处寻求大智慧》吴敬琏著1997年三联版)

  关于“赌博论”

  “经济学所说的'投机',是指这样一种经济行为,即不是为了使用,而为了销售(或再购买)而暂时购买(或出售)商品,以期从价格变化中获。”  

  “我们评价一种经济行为的善恶优势,首先不应当是某些道德训条,而应当看这种行为对社会所起的作用。” 

  “投机活动在市场经济中有它不可或缺的功能,这就是有助于实现市场均衡,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不能一概否定。”

  “投机活动在与其他经济活动正确结合、交互作用的条件下,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投机的过度发展却是弊大于利的,特别是在投机活动如果在市场上占了支配地位的时候,它就要变成绝对有害了。”(见《半月谈》1993年第15期)

  “只有当投机者和投资者一块儿工作、股价能够反映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时,才能通过股市的价格机制,改善企业的经营,对创造物质财富起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市场上只有投机者,没有或几乎没有投资者,它就无异于一个赌场。赌博是一种'零和博奕',赢家所赢不过是输家所输。而且由于进行交易要付出成本,交手续费和交税,总是输的人多,赢的人少。赌场上的输赢只能造成钞票在不同的人的口袋之间搬家,而不能创造物质财富。”  

  “中国的股市有效性很差,而投机性则表现得极为突出。前几年就出过这样的笑话:某市有一家亏损企业上市。照理说这样的企业是卖不出价钱的,但是它的价格照样炒得很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股民不知道甚至根本不顾企业的盈利状况。这就涉及到公司的制度的完备性、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以及投资者的成熟程度等问题。”

  关于股评与经济学家

  “为了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普通股民的利益,传播媒介应当作正确的报道和引导。国外报刊的金融报道和股市分析,着重介绍企业的经营状况、技术后备、管理层变化等等,从而推测该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走势。而充斥于我国金融报刊的,却净是渲染短期炒作技巧的所谓'股经'。有些'股评家'等而下之,不过是某些大'炒家'的代言人,以某些不确切的'分析'误导一般股民。”

  “经济学家应当依据一定的原理来说明问题,不能以利益为转移、朝三暮四。现在有一种现象令人感到奇怪,有的人前不久还在说政府不应过多干预股市,不应规定上市额度,法人股应允许转让;现在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股市低迷都是由于扩容太快',政府不应该让更多的股票上市,不应当让法人股流通,如此等等。”(见《何处寻求大智慧》)

  平稳地放掉泡沫中的空气

  “从国外经验看,泡沫经济的危害是很大的。虽然现在中国的泡沫经济还是局部性的,但它一旦爆破,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容易伤元气,所以必须及时加以处理,要趁现在气泡还不太大,把泡沫里的空气缓缓放掉。不过平稳地放掉泡沫中的空气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必须随着现在宏观调控的加强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做起来。一方面从股市的供给着眼,首先要花大力气建立一批合乎国际规范的股份公司,增加绩优股的比重;第二是坚决执行新会计制度,使公司的盈亏情况得到真实的反映;第三是公司只要合乎条件,就批准上市。另外一方面是控制需求。”  

  “现在正在采取的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清理中央银行办的证券公司,把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提高到正利率的水平,还要清理违规贷款,对于股市正常化都会有积极作用。清理银行的呆账、烂账也很重。”

(编辑:水晶石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