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综艺频道 > 相声名家系列:苏文茂 > 相声名家系列:苏文茂 > 正文

艺友良师--王培元评苏文茂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05日 12:22

  苏文茂先生与我都是相声世家常门弟子。论辈分我们是师兄弟。论艺术,他不仅是我的艺友,更是我的良师。

  1962年,我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正式教我与赵伟洲(苏先生大弟子)第一段相声《论捧逗》的就是苏文茂与朱相臣老师。三十年来,每当我们中、青年相声演员谈起苏先生,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苏先生非常热爱相声艺术。他曾多次对我讲:“我苏文茂这一生,不求大红大紫,只求能为相声事业添个一砖半瓦,让后人认为苏文茂是个真正的相声演员,我就心满意足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整理传统节目。《批“三国”》、《文章会》、《抡捧逗》等作品,经过他与朱相臣先生的改造,已然成为精品。凡爱好相声的观众,有谁不知“苏批”三国?苏先生是穷苦人出身,没有上过什么学校。解放后他之所以能创造出几十段优秀的作品,靠的就是为相声事业添砖添瓦的精神,字不会写,就去查字典;素材不丰富,就去深入生活……梅花香自若寒来。在生活贫困、老少三代同居于一间十几平方米小屋的情况下,写出了《美名远扬》等佳作,不能不令同行折服。

  在艺术上,苏先生独树一帜。他注重提炼语言,刻画人物。一段《批“三国”》,给人们留下了“苏批三国”的佳话:一段《新局长到来之后》,给谄上欺下的人留下了“苏大秘”的绰号。我们相声演员,许多人上台就讲“相声是语言艺术”。然而,不少人只是说说而已。苏先生是将相声当成语言艺术看待的典范。他以文眼见长,每次上台都表现出一个学者的风度,谈古论今,无所不知。情节一旦发展到剧中人乱讲明批时,观众便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既是笑剧中人,又是笑苏先生幽默、含蓄的表演。像不像,三分样。既是自我,又是角色,出出进进,这是相声艺术得天独厚的特点。这方面,苏先生掌握、运用得非常老到、精湛,不过不欠的表演体现出艺术家的修养。说他没学问吧,他能把《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说得头头是道;说他是位文学家吧,他居然竟能批讲出“赵云卖过年糕,诸葛亮研究过代数”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苏先生表演的得意之处;假斯文,真无知,是苏文茂相声包袱的源泉。

  苏先生追求美。他的表演从来不打不闹,不蹦不跳,不歪不邪,不喊不叫。观众、同行、理论家都说他的表演高雅、大方。在运用包袱时,他有一个原则:“宁缺毋滥”。在他的新作与传统节目中,绝对找不出伦理哏的包袱和低级庸俗的语言。他不使嘲笑秃、聋、瞎、瘸、哑等残疾人的节目,坚决反对拿残疾人抓哏。他说:“演员在台上说残疾人如何如何出丑,残疾人在台下心里是什么滋味儿?自己家要有残疾人,他们又会作何感想?相声过去之所以被人看不起,被认为是耍贫嘴,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清自己是演员,没有自尊自重。凡是破坏艺术美的语言,就是饿死我也不应该说。”

  苏先生对待艺术,历来严肃、认真。传统节目从不拿来就用,总是要经过一番整理、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新作品常常借鉴传统东西。他说:“传统节目中的包袱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借鉴它们,我们可以少走不少弯路,节省不少精力。但借鉴不是套用。从过去的节目中这拿一块,那拿一块,拼凑在一起算是创作的人是最没出息的。”我仔细地回顾了一下苏先生创作的作品,还真没有发现一个前人用过的包袱、一段类似于某段传统节目的结构。毛主席说过: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相声艺术不也是如此吗?苏先生被内、外行一致分认为是杰出的艺术家不是偶然的。

  可是,苏先生很谦虚。他对待前辈艺人,不论水平高低,都非常尊敬。他把天津曲艺团当作高等学府。他常对我说:“我在天津市曲艺团有优越条件。我上头有五位师爷、两位师伯、两位师叔,我在他们身上学了不少东西。”看看苏先生,那些自吹“无师自通”、骄傲自大的青年演员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苏先生对待自己的徒弟、学生以及其他青年演员从来不低看,平易近人,总是采取相互研究的方式进行启发、诱导。对别人的所长,哪怕是一小点儿也要给予肯定。对别人的所短,绝不夸大,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与人为善地提出批评。因此在相声界,上上下下,还没有一位对他不尊敬的。这只是个人缘问题吗?不,这是一位艺术家应该具有但又很难具有的高尚的人品。

  苏先生从不突出个人。他总是从艺术整体出发。在与朱相臣先生合作时,他千万百计地为朱先生制造机会(当然都是从内容出发),使其发挥出捧哏的作用来。他明白“水涨船才能高”的道理。他与朱先生合说的《论捧逗》,既说明了甲、乙二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出捧逗之间的默契配合。台下二位是艺友良师,台上是一对针锋相对的人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你有进攻,我有反击。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苏先生讲究艺术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指节目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对社会有什么影响。作品不好,无论来自哪个方面的他都不接受;演出环境不佳,无论有多高报酬他都不参加。他最反对演员为名为利廉价出售艺术,歪曲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地位。有人说他穷耿直,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却说:“我有工资。粗茶淡饭一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他很欣赏一首古诗:“满堂儿女笑灯前,今也谈,古也谈。闲来无事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多么达观啊!因为某种原因苏先生一度没有演出。他是不是“解职入深山”了呢?不!他热爱自己的事业,没有停顿过相声创作,不断丰富自己的上演节目。对口相声《维纳斯的遗憾》,单口相声《吃梨片》、《妻子的误会》、《宋词》,等等,不是深受观众的欢迎吗?真正的艺术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事业当作生命对待。

  苏先生是我的艺友,更是我的良师。我要认真向他学习,为相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苏先生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青春!

(编辑:凌微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