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一部写给成人的童话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9日 16: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卜大炜

  《霍夫曼的故事》北京版 中法文化节演压轴戏

  编者按:7月29日,在北京的“中法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上,将上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这次演出由法国里昂国家歌剧院与中央歌剧院联合制作,法国的导演、指挥家与中国的歌剧艺术家同台演出。这是奥芬巴赫的歌剧首次在中国上演,也是自1982年歌剧《卡门》在北京上演以来,中法歌剧艺术家们的再次同台合作。为此,特载文介绍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艺术特色。

  所有的喜剧演员都想给人留下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因此有人说,法国轻歌剧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在最后的阶段,担心他以往的那些轻歌剧不够厚重,日后会被人遗忘,于是想创作一部令自己流芳百世的大歌剧。最终,他挑选了剧本《霍夫曼的故事》,并且将最美好的旋律倾注其中。

  《霍夫曼的故事》改编自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家霍夫曼(1776-1822)的3部短篇小说。在霍夫曼的文学作品中,热情的诗的世界和冷酷的现实总是一对不能化解的矛盾,而诗意的幻想是一种崇高的真实。他的作品常常充满神秘的气氛。他的两个童话分别被改编为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德里布的芭蕾舞剧《科佩丽亚》。如果说格林童话是儿童的童话,那么霍夫曼的作品则是成年人的童话。他的作品对巴尔扎克、爱伦·坡、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都产生过影响。

  在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霍夫曼成为了剧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风流倜傥而略显颓废的诗人形象。他在序幕的歌剧院酒吧场景中出场,在酒酣耳热之际向众人讲述了自己过去3个恋人的故事。这3个故事构成歌剧的主体戏剧结构。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机器玩偶奥林匹亚。在剧中,霍夫曼得到了一付魔术眼镜,通过它能将奥林匹亚看作完美的真人。他对奥林匹亚唱起了爱情的咏叹调,但这个机器玩偶对他的爱情不屑一顾。当他摘下眼镜后,霍夫曼不愿正视真实的现实,他唱道:“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梦幻是真的。”

  第二个故事讲述了安东尼亚。她喜欢唱歌,但她的健康状况不允许她唱歌;然而她总是受到画像中已故母亲的昭示而情不自禁地歌唱,最后为追求艺术而歌唱致死。这也是剧中最为有力地体现了文学家霍夫曼创作主旨的一个戏剧线索——抛弃现实而进入非现实世界。

  第三个故事讲述的是威尼斯妓女朱丽叶塔。霍夫曼中了朱丽叶塔的圈套,被朱丽叶塔偷走了自己的影子,偷走了自己的灵魂。

  这三次恋爱均告失败,理想爱情成为海市蜃楼。讲述完这三个故事后,歌剧进入尾声,女歌唱家斯泰拉从歌剧院的舞台上下来了,她一度也是霍夫曼的偶像。在歌剧中,这4个女性体现了霍夫曼爱情理想的4个侧面。奥芬巴赫发挥了音乐的特长,突出和歌颂了梦幻与升华的理想。从奥林匹亚到安东尼亚到朱丽叶塔,再到他的偶像——歌唱家斯泰拉出场,形成了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斯泰拉达到神化了的顶点,她可望不可及。奥林匹亚、安东尼亚、朱丽叶塔和斯泰拉这4个女高音角色,具有4种不同的声乐色彩:奥林匹亚和朱丽叶塔的花腔、安东尼亚和斯泰拉的抒情女高音或次女高音。霍夫曼的爱情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爱情。在尾声中,霍夫曼醉眼朦胧地眼看着斯泰拉随着议员林多夫弃自己而去,如同唐吉诃德眼中的杜西尼亚,看着一位女神而不能有所作为。这里赋予了角色一种虚无的色彩,体现了原作者霍夫曼的后期浪漫主义思想倾向。“爱是一种神”。霍夫曼最后决心将这种普遍意义的爱写为诗篇。

  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奥芬巴赫先前的轻歌剧作品相比,同样是色彩绚丽、妙趣横生。那首著名的“船歌”出现在剧中朱丽叶塔那场戏中,这首歌的旋律极为优美,令人牵魂摄魄,绕梁三日;这首歌的素材取自威尼斯贡多拉船歌曲调。乐曲选用了平滑而流动的节奏型,投射出浓浓的人情味,那是体现朱丽叶塔的二重性格。但全剧更突出的是许多声乐写作都以抒情色彩为主导。因此,也有人将这部歌剧归为大歌剧或抒情歌剧,这也是奥芬巴赫唯一的一部可以称之为Opera的歌剧,尽管这部歌剧中不乏轻歌剧的手法。安东尼亚那忧伤的抒情咏叹调充满新意,还有霍夫曼与安东尼亚的爱情二重唱,它们一扫当年某些轻歌剧的肤浅之气。安东尼亚一场的音乐无可置疑地使奥芬巴赫跻身于伟大的大歌剧作曲家行列。

  如果说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都立足于浪漫与现实,那么《霍夫曼的故事》则涉入了超现实的界河。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面向世俗的轻歌剧,却在最后的一部歌剧转向了反世俗,从而也超越了自己。

责编:晓宇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