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踢鼓秧歌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5月08日 18:24 来源:

   踢鼓秧歌是流传在朔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尤以朔城区、平鲁区最盛行,流传也广。它以粗犷、刚劲、稳健、风趣的艺术特点。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据踢鼓老艺人相传。宋朝梁山伯英雄中,有一人被官府抓获。后被梁山弟兄乔装进城,劫狱救出。为纪念这一事,以后每逢元霄节,群众便扮成梁山英雄人物,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进行庆祝。之后,年复一年,逐渐形成了踢鼓秧歌舞蹈。踢鼓秧歌男角扮相是杨雄、宋江、石秀、武松、林冲、阮家三兄弟等梁山英雄人物。多年来,每逢元宵节,民间艺人自行组成演出班,进行演出活动。一般在街头、广场、院落表演,故又称土摊秧歌。晚上表演时,表演者手持彩灯,在茫茫夜色中,犹如长龙,又似百花盛开。演出时不仅有标会(比赛)的形式,还有串会(闯台),即围观群众被扮角拉动,经稍加打扮,就一起参加表演。“标会”结束,两摊或三摊的踢鼓秧歌班子会合,进行大场子表演,形成高潮。

  表演形式有大场子、小场子和过街场子三种。拉花一手持扇,一手持彩巾,舞姿滑稽多趣,变化多端。有时还和观众斗趣。大小场子主要以表演的人数和节目形式而定。大场子一般在山区较为流行,参加人数最少不得低于十六人,多可达到六十四人或更多。表演时,常以两踢鼓(多扮老生)引路,每一踢鼓后,跟一拉花。队形有时成“一”字长蛇阵,或二纵队相并而行,或四纵队对阵而行,或穿插以各种阵式进行。小场子的前场叫山子,后场叫摊子,结尾叫落毛。

  踢鼓的步法大而刚健,表演刚健奔放;拉花的步小而颤动,表演袅娜柔软。对舞的交手场类似武术中的对打,大场子红火热闹,气势大,阵式错综复杂。小场子表演者需有过硬的功夫和一定的技巧。过街场子是在大小场子进行前表演,穿街过巷,边走边表演,有宣传和召集人的作用。三种形式各有特点,一般是交叉进行。

  踢鼓秧歌的音乐以鼓、锣、钗为主,配以唢呐、长号,奏起大小得胜和将军令曲牌,浩瀚奔放,显示出了塞外之气势。

  每年春节到元宵节,为踢鼓秧歌活动日。从城镇到乡村,到处都是踢鼓秧歌。白天多在街头、广场表演,有的结合春节拜年和慰问,到门口、院落表演,晚上有的跟焰火活动(先表演,后放焰火),有的找有旺火的场地活动。有的踢鼓秧歌和小演唱结合进行。解放前,踢鼓秧歌常演的小节目有《打酸枣》、《摘南瓜》、《拉老汉》、《观灯》等。解放后,这些节目大部停演,改为现代演唱节目。

  解放后,踢鼓秧歌受到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朔城区文化部门经过加工整理的《落帽》、《单凤朝阳》、《大王惩霸》等节目,赴中央、省、地参加文艺调演,均获奖。平鲁区组织的踢鼓秧歌曾赴延安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受到好评。

  踢鼓秧歌有着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时到现在,每逢春节,这种古老的民间群众舞蹈,仍在城乡盛演不衰。(来源:黄河新闻网)

责编:陈玥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