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在线精华]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2:27 来源:CCTV.com

    

嘉宾李稚田(右)

    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9:00-13:0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4小时进行《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电视直播,为此CCTV.com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教授李稚田在线解答,与广大网友畅谈文化遗产的点点滴滴。

     开场白

    【嘉宾:李稚田】各位朋友们好,今天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能这里和大家见面,聊聊文化遗产的事情非常高兴。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我们的节日过得非常愉快!

    金沙遗址:科技含量最高的考古工程

    【网络主持人】李老师,您到过金沙考古遗址,能零距离体验古蜀国的风采,感受肯定不同吧?能为我们谈谈您金沙之行的最大收获吗?

    【嘉宾:李稚田】我在我的博客上发过一篇感受,题目就叫《迷人的成都,迷人的古蜀国》。过去我们一般来说,只知道中原文化,我们常常讲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今天这样说不够了,长江也应该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摇篮。比如现在电视正在直播的场面,可能发掘出来了象牙,河南省简称豫,豫的古文应该是一个人挥着鞭子驱赶大象,说明河南当时可能有很多象。但是至今我们很少能挖掘到河南的象牙文物。金沙遗址出土这样大量的象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自然气侯条件,也说明了那时候金沙一带有很多大象。我到金沙看到他们的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呈现出和中原文化很不相同的风貌。我看的时候受到了很大振动,感受到古蜀国那种文明的独特风采,也深深地感受到费孝通先生谈过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法的正确性。

    【秦晴】金沙有发现了!李老师,要是有发现比神鸟更珍贵的东西,标志会不会变呢?

    【嘉宾:李稚田】如果发现了比神鸟更有标志性的考古文物可能会用来做别的标志,就像在长沙出土的马踏飞燕也是一个很精美的标志,后来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那么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采用了太阳神鸟,这已经是经过了法律程序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会再进行变更了。

    【愚翁12】李老师您好!问一个问题,金沙发掘出那么多象牙,难道三千多年前,在古蜀地区生活着很多大象吗?

    【嘉宾:李稚田】象牙一定有它的主人啊,有象牙就有大象,只是我们现在有关古蜀国的文字记载太稀少,对古蜀国的情况几乎不了解。所以金沙遗址的发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谜。比如那个时候成都的自然景观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种动物植物,他们的黄金观念是怎么获得的,他们的金箔是怎样打造的,金沙人是不是三星堆人的子孙。金沙文化遗址现在还没有文字出土,据我所知,也没有发掘到对性的崇拜的遗迹,那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社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谜。我在金沙遗址的时候,在一个墓坑里,我比量了一下,发现那些遗骨的身高差不多到一米八到一米九之间,古蜀国的人都是那样高的身材吗?他们后来去哪里了?这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太阳鸟2004928】请问专家,为什么在遗址内发掘出那么多的宝物,却在距离1公里以内的地方却是一些骨骸而已呢?难道古蜀都邑就才8000平方米那么大吗?反差太大了吧,到底遗址应该有多大范围呀?不会只有金沙遗址公园那么大吧,如果在此以外也发现了文物,会不会扩大遗址公园?还有在遗址周围那么建筑物会不会对遗址有破坏呀?因为我就住在遗址旁。

    【嘉宾:李稚田】现在据我们所知,金沙遗址大约是5到8平方公里,现在发掘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根据掌握的情况来看,金沙遗址应该是一个城市的规模,有居住区、祭祀区、殡葬区,可能还有其他功能的区域。现在金沙发掘的一个是它的祭祀区,金器、玉器、象牙、青铜器都出在这个区域,将近一个公里以外,那个地方可能是殡葬区。我到殡葬区看倒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遗骨头脚方向的都是一致的,我说不清是东南西北,但方向都一样。遗骨的身边还能看到一些玉器、青铜的箭头等等东西,它那里也在发掘中,可能也会有很大的考古收获。另外,在遗址发掘中,也采取的很多保护措施,比如现在的遗址公园原来地势比较低,都加高了两到三米,里边打了龙骨,防止参观游览的踩踏对地下文物产生某些影响。当然,考古的保护技术越来越发达,在这方面文物工作者是非常注意的,比如当年三星堆发掘时,也出土过象牙,但是没有保护经验,出土以后很快就风化粉碎了,这次的象牙发掘就非常精心,所以出土的象牙现在保护得都很好。

    【太阳鸟2004928】谢谢李老师您的回复,经过您的提醒,我又观察了一下现场,果然所有的骨骸都朝着一个方向,大概都是东西朝向的,这会不会和太阳东升西落有关呢?是不是预示人也是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嘉宾:李稚田】这个固定的朝向肯定是有原因的,您确定了方向是东西,当时我在现场的时候是阴天,所以找不到方向。您告诉我这个答案,很感谢您。东西的方向定位的确是根据日出日落来判定的,您的答案有道理。

    【太阳鸟2004928】李老师请问金沙遗址的考古工作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什么时候能参观博物馆,每天都从旁边过很想进去看看。

    【嘉宾:李稚田】恐怕金沙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近几年就结束的。你从那里经过,远远地可以看到一个大棚,大棚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室内,就是现在正在挖掘的地方,另外一部分是半室外,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挖掘的情况。金沙博物馆也正在建设,可能这个时间不会太久。金沙遗址的考古得到了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政府,以及国家文物局的极大支持,金沙遗址考古可以说是我国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考古工程。你住在遗址旁边,我很羡慕你哦:)

    【太阳鸟2004928】站在我家里就能看到金沙遗址全景,我也有一段殡葬区的录像,不知李老师是否想看看?看看是不是您来的那个地方?

    【嘉宾:李稚田】谢谢你,我非常喜欢成都,参观了金沙遗址之后,我会不断地来成都的。透露给你一个小秘密,我也是半个四川人,我母亲就出生在四川乐山。感谢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多交流。

    【百鬼夜行抄】我是成都人,也非常喜欢考古,请问李教授金沙和三星堆文明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吗?如果有,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是继承?是延续?还是衍生?

    【嘉宾:李稚田】三星堆和金沙的关系也是一个文化之谜,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能准确回答您。但据我所掌握的材料,可能是三星堆人遇到了某种变故(一种说法是洪水),然后整体迁移到土壤更肥沃、气侯更适宜的金沙一带。从文物的承继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有跳跃,比如陶器的平底到陶器的尖底。但又有更多的材料说明,金沙是三星堆的继承,比如鸟的造型,玉器的使用等等。这个谜还有待于科学家、考古学家们去进一步探讨。

    【愚翁12】李老师,已到中午,先向您道声“辛苦了!”再问问题。刚才,金沙发掘出两件大小不同的石质的打击乐器,据您的经验,是不是应该还有更多的成套的同种乐器(请原谅我有点性急)?如果有,今后会把它们吊起来吗?允许敲打这些乐器吗?亦或是只能用仿制品来奏乐表演?

    【嘉宾:李稚田】刚才出的乐器应该属于石罄,按照它的体制应该是成组的,每一个罄表示一个音阶,当年湖北出土编钟也是这种情况。如果在金沙继续挖掘,出土成组的石罄是有可能的。它的演奏是要在木架上吊起来,在研究它的时候科学工作者会敲击它,测定它的音阶。希望您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在展出的时候,就不会允许观众随意敲击了。博物馆可能会复制一套仿制品进行表演。

    【太阳鸟2004928】请问为什么在遗址周围考古完成后就可以修建住宅区?这样会不会破坏遗址?什么情况下发掘工作算是完成呢?

    【嘉宾:李稚田】金沙遗址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不是在一个自然生态的区域发现的,而是在都市建设过程中发现。金沙的遗址发现正是因为房地产开发,我到金沙遗址时看到它的附近已经有大片的建筑群,那么在修这些建筑的时候肯定要挖地基坑,如果那里有文物的话,可能早就发现了。那么现在所圈定的遗址区应该是文物相当密集的地方,金沙文物遗址在全国也创造了一个“之最”,在现代的大都市中出现了一个如此大面积的文物区域,这在其他城市还是很罕见的。据我们了解,这一带不会再搞建筑群了。有遗骨的地方,那里的情况摸清楚以后,并确定了保护的措施,可以回填修居民区。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谢谢!

    【文化遗产123】田野考古发掘是细致、漫长的,不是几个小时就能有结果的。考古不是挖宝,是通过各类遗迹现象来了解当时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议多关注那些寂寞的考古工作和考古工作者、那些与违法破坏文化遗产做斗争的人和事儿。是他们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寂寞、孤寂的时间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他们没有风光的电视镜头,甚至只有低微的收入,但他们为我们守护了祖先的遗产、为子孙留下了财富。

    【网络主持人】感谢这位网友!您的话将感染每个关怀文化遗产的人!向我们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致敬!

    让全民建立“申遗”意识

    【皓月在心】请问专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哪些条件呢?

    【嘉宾:李稚田】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公约中是有明确规定的,首先世界遗产包括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实施操作细则中,规定了很清晰的评定标准,共有六项:第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第二,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第三,能为一种现存的或为一种以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第四,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第五,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之下,容易毁损的地点;第六,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这六个标准必须具备一个或几个,并经过真实性的检测合格。此外还要在保护管理方面达到要求,才有可能进入文化遗产名录。而文化遗产名录也不是一次性制定的,需要每年提交申报项目,经专家检测、评选,最后批准进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推动过程,在推动中提高各国各民族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百鬼夜行抄】刚才谢谢李教授的回答,现在我还想问个问题,请问金沙与三星堆可否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怎样才能成为世界遗产,他的流程顺序是什么,条件有哪些?敬请回答,谢谢 。

    【嘉宾:李稚田】我自己个人认为金沙和三星堆完全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入遗产名录是有一定程序的,而且有一定的限制。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自然文化遗产和一项历史文化遗产,这样就有一个排队的过程。金沙文化遗址正在发掘中,全貌还不很清楚,但是我所了解到的金沙的发掘,从一开始就按照这种标准来进行。金沙和三星堆可能属于一个文化系列,可以联合进行申报。三星堆在德阳的广汉市,离成都很近,与金沙大约有30公里的距离。申报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列入国家的预备名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出申报文件,然后由世界相关部门派遣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评估合格以后,向世界遗产委员会进行推荐,再由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成员审查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做出推荐。由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做出录入、推迟录入或淘汰的决定。这样看来,申报并被批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保护世界遗产更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

    【平林漠漠~~】请问专家,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产生的呢?

    【嘉宾:李稚田】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的历史上不断创造使用传承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会有非常宏大的文化创造,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文化事象继续留存下来了,有的文化事象时过境迁,或者是以某种载体的形态遗存下来,或者是消失了。这样文化研究者就非常注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现象。他们想研究这种以某种载体的形态留存下来的文化来补足人类文化的进化史发展过程。对于那些快要消失的文化现象,千方百计地希望能够给予抢救、记录,因为消失了就很难再找到了。这样在上个世纪50年代,埃及要在努比亚修一个大坝,大坝修成蓄水以后将要淹没附近山上一些精美石雕,而靠埃及政府自身的力量无法保护,他们就向联合国发出请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组织了一些国家的专家来研究抢救方案,动用世界的力量把这些遗址迁移到附近安全的地方。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全世界的力量来保护一个文化遗址。从这以后,联合国就建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到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首次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世界遗产的概念从此正式诞生了。

    【瓷片.】首个文化遗产日是怎么制定的,为什么要定在6月10日?

    【嘉宾:李稚田】文化遗产日的确定是定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正好赶上6月10号,明年就可能不是了,但也差不了一两天。所以定在6月可能是天气比较合适,适宜大家到文化遗址去参观学习,这是我的猜想。

    【秦晴】国际上有世界遗产日吗?

    【嘉宾:李稚田】国际上没有统一规定的文化遗产日,是由各个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单独确定的。

    【万里一归人】我看了文化遗产日的标志,是个太阳鸟的形象,最终这个标志是怎么确立的?为什么选太阳鸟?我觉得民间的“生命树”图案更适合,更具有意义,怎么设计师,包括入围的那些标志的设计师都没有选择这个素材呢?他们对文化遗产真的了解么?

    【嘉宾:李稚田】作为一个标志,一般应该是简洁、优美、形象生动、含义丰富,我到三星堆看过生命树,看的时候也是很激动的,看到了古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向往。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看到了太阳神鸟图案,我更加赞美和向往。太阳神鸟图案具有很强的图案性,造型简洁、意义丰富,尤其它是用黄金锤造而成的,一方面黄金文化能有这样早的考古发掘,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另一方面,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生命树更为深刻,不但有对光明的追求,而且通过神鸟表达了对生命、对运动的赞美和向往,特别富于动态,给观者一个很强的审美效应。当然,生命树也是很棒的,但标志只能是一个,所以我猜想当时决定者他们还是把票投给了太阳神鸟。

    【月下海棠】感觉中国的文化遗产太丰富了,都保护不过来了。现在有了文化遗产纪念日,以后会不会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嘉宾:李稚田】的确,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大国。虽然我们现在的总量在整个世界排名第三四位左右,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肯定我们要排在世界第一。去年12月国务院下达通知,在每年的6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表明了中国政府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决心和采取的措施。我们有了文化遗产日,这样就能够让全民都建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而且现在已经有专门机构来管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当然,光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秦晴】李老师,我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五台山的商业气息太浓不利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老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嘉宾:李稚田】这个材料我没有看到,但是从你的材料中可以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注意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眼前的商业开发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利益,能够保护好这个文化遗产,将会更大地提升它的价值。在保护问题上是不能急功近利的,这次电视直播中用很大篇幅谈成都的金沙也有这样的意思。

    【来生愿是一棵树】不少地方政府在“申遗”上表现的分外积极,但其动机却值得研究,其中不乏经济利益的驱动,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样的现象如何得到治理和控制呢?

    【嘉宾:李稚田】所以我们对于申遗的宣传工作不仅要提请各级政府关注,更大的目的是让全民建立申遗意识,政府的行为是需要人民来监督的,如果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最后造成了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人民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监督力量。

    【来生愿是一棵树】传统医药的申遗,引起了不少异议,让传统医药申遗,是不是变相承认了中医的没落和衰亡呢?

    【嘉宾:李稚田】列入文化遗产并不等于它就是没落和衰亡,我个人支持传统医药进入申遗,但我现在仍然喜欢中医,也在学习中医,有时候有病了,就去看中医。因为我认为中医有它的相当的道理,中药也比较绿色。

    【wxy7619】看到老祖宗这么多穿越数千年历史长河依旧璀璨耀眼的文物也好,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也好,与现在当下的艺术、流行文化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真的是今不如夕呀。为什么会有这种给人文化“倒退”的感觉呢?

    【嘉宾:李稚田】我倒不这么看,文化遗产毕竟是那个时代的文化遗存,古人有古人的文化,今人有今人的文化,细想起来今人的文化更多的超越古代的文化。比如三峡大坝,比如南水北调,比如青藏铁路,比如“神六”上天,比如人类登月,这些东西过去只能是一种幻想,今天成了现实,所以不必厚古薄今。当然这位朋友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在某一个具体的工艺或建筑上发出感慨,但我们也要想到,一是我们的古人创造了这样精美的文化,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是非常自豪的,另一个是古人在创造这种文化的时候,常常耗费了近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我们现在不大会做这种事情了,我们要做的是更现代化,为全人类做贡献的大事。总的来说,应该看到我们的文化还是在不断前进的。

    【wxy7619】这些能拿到文化遗产保护资格的遗产,会在“保护”有什么优待政策么?而我们知道,能申请到的毕竟是少数,对于相对更多的没有申请到资格的文化遗产,我们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呢?

    【嘉宾:李稚田】申请到文化遗产保护资格并不是要获得更多的外部的资助,实际上是强化了一种保护的责任。联合国设定文化遗产目录,会经常地来检查保护情况,也会提供更先进的保护技术,也会提供适当的资金。但是如果你保护不好,也会把你列入濒危遗产目录。如果一旦列入濒危遗产目录,那就不是愧对国人的问题了,而是愧对世界的问题了。所以我们现在在进行文化遗产的普查,建立我们国家的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遗产名录,就是要发动社会各界全民都来关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当然,如果条件合适,也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为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越多,越说明这是一个文化大国,是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大国。

    【秦晴】李老师,去年韩国的端午节申遗成功了,今年我国把中秋,端午,春节等打包申遗,这有冲突吗?

    【嘉宾:李稚田】有些文化事象和政治区域并不完全吻合,不同的国家都可以结合本国的文化发展进行申遗。但是我们可以采取联合、分别种种方式,比如十二木卡姆世界上已有几个国家申遗了,我们自己也单纯申遗成功,蒙古长调就是我们和蒙古共和国联合申遗。有一个规定,如果联合申遗成功,不占用该国的申遗指标,这是一个申遗的经验。

    

李稚田做客CCTV.com畅谈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到发展中的保护

    【哥哥1984】李老师您好,谢谢您的答案,andychen想再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金沙文化遗址的发现,除了有完善历史记忆的功用之外,有没有现代商业的价值?每年花大笔的金钱来维护一大批的文化遗产,是不是应该想想办法来挖掘它们的商业价值了?如果文化的“金子”能够用自己的价值养活自己,那不是更好吗?当然,我所言是建立在对文化遗产的精心保护之下的盈利模式。

    【嘉宾:李稚田】你的思路很宽阔,保护不光是一种静态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发展中的保护。这里边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开发挖掘者继续推动保护的责任。这样就需要一定的资金,过去有很多文化遗址进行了商业开发,今天看来,成功的不多。所以受到了很多批评,这方面的例子我就不举了。今天在文化遗产日中谈这件事,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开发思路,一种新的保护模式。比如金沙文化遗址,就是先盖保护棚,然后有计划地一点点发掘,当然它也会为成都带来极大的价值,比如提升成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资金,比如它可以修建博物馆,成为成都的一个现代化的文化景观。比如金沙遗址的开掘使得周边的房地产建筑、旅游观光事业迅速发展,这些都是一种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度开发,而不能像曾经有人提过的一样,把兵马俑卖到国外几个,以换取保护的资金。这种想法是很荒唐的。

    【愚翁12】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何时才能找到呢?!说到这,不由得让人痛恨日本侵略者!

    【嘉宾:李稚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下落到底在哪儿的确已成为一个世纪之谜了。2004年,《北京晚报》等新闻单位发起了一次线索征集活动,据说当时征集到了几十条线索,但后来一一落实都不太可靠。现在各方面还在为寻找它的下落进行努力。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材料说天津市曾在80年代初有过头盖骨下落的线索,当时天津市委书记亲自批示去追查,结果也没有找到。它的下落真是扑朔迷离,又引起各方如此的关注,说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重要性。现在找不到,不等于将来永远找不到,它的丢失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重大的文化遗产一定要全民动员,加强保护,如果一旦消失或丢失了,真是一个民族的损失啊!

    【yococo】北京段的长城保护的还行,其它地区的也该好好保护啊!

    【嘉宾:李稚田】北京段的长城也是局部地区保护比较好,有些没有人能到的地方毁损的也比较厉害。北京市最近做了决定,要认真地管好北京段的长城。那么长城还牵涉到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也需要各有关的省份把长城保护纳入到工作日程中来。

    【秦晴】十一月份的时候去了山西的平遥,当我正在感叹古城墙的宏伟与深沉的时候,发现有一段城墙已经在沧桑中倒塌了,我很是心疼,不知道是已经年久失修了还是这座城墙没有引起当地的注意,而更令我心痛的是,从我与当地的居民交谈看来,他们却对自己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去保护与珍惜,甚至,他们会从古城墙上抠下几块砖回家当床脚的垫脚石。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部门有没有修好那残缺的一角。全面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迫在眉睫。李老师,你说这样才能提起全民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呢?

    【嘉宾:李稚田】刚才在电视直播中,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官员的一段讲话,我对他做过采访,他的讲话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它的核心不是物,而是面对文化遗产的人。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倡导保护文化遗产,实际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懂得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在保护文化遗产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它对于今天的人已经不适用了,比如古代的居住方式、古代的城市规划、古代的衣食习惯,没有必要让今天的人退回古代。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护,这样就需要寻找一些科学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在进行文化保护的时候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平遥是我国古代城市的一个典型,已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但它并不是一劳永逸,城墙就会永远的那么结实,这就需要我们今天的人们去想办法保护它,科学地使用它。

    【冷月孤帆】李老师,您好。我是学习文化产业管理的大学生。我们知道,中国是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相当丰富。我们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大型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如万里长城,明十三陵等,小型的物质文化遗产则有无以数计的传世珍宝,比如秦始皇兵马俑遗址群这样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文化精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昆曲、古琴艺术等丰富的资源。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长年的战乱与贫困,使我们很少有时间与精力去关注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为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从近来媒体上的报导上,我们知道:自然文化遗产的不断地被不程度地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地消亡。这些都向我们警示着: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这样,我想请教李老师您一个问题:我们在这种既丰富又矛盾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向国际社会学习些什么?有哪些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成为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国际上各国较为成功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案例,谢谢。

    【嘉宾:李稚田】你的想法很好,作为文化产业管理,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对文化遗产给予精心的保护。现在保护文化遗产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很多国家都创造了保护文化遗产的经验。比如意大利是一个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的国家,他们就专门建立了一支宪兵部队,职责就是文物保护。已经把保护文化遗产提升到国家宪法的水平。再比如,一些国家积极申报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址得到了很精心的保护。再比如,一些国家联合申报横跨两国的文化遗产,像蒙古共和国与中国联合申报蒙古长调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吸取的经验。

    【哥哥1984】andychen问题又来啦(趁年轻多向李老师学习)要唤醒国民的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我想仅仅制定一个文化遗产日是远远不够的,那么除了这些之外,请问在不久的将来,国家还会有什么样的举动?老师您的见解,心里是不是有几个比较中意的构思了?能简单说说吗?期待老师积极向国家提建议,我相信我们的广大国民会踊跃参加的。(对于文化遗产是不是该盈利的问题,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始终相信,这些艺术与商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总有理顺的时候,我们聪明的国民也会做到的。

    【嘉宾:李稚田】我因为原来学业的关系比较多的是偏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现在也很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记录和保护工作中去。目前我是做传播工作,所以我也尽我的努力为传播文化保护的思想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密切相关,这样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出谋划策,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会做得极为出色了。

    【秦晴】李老师,文化遗产是应该对公众开放的,但是开放之后就会使文化遗产受到破坏,老师你说怎么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嘉宾:李稚田】文化遗产应该对公众开放,使公众通过文化遗产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当然开放就会对文化遗产带来影响,我们的保护工作就是要尽可能地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把正面影响升到最大。比如故宫就采取了限定参观人数的措施,还有一些遗产不允许参观者去拍照、录像,都是这样的措施。还有最近广电总局、建设部等有关国家行政部门规定电视剧、电影摄制一般不能到文化遗址区域,也是类似的措施。

    【菩子】李老师,您好,请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历史的洪流中,难免会有许多珍贵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淹没,虽然我们一直在尽力挽救,也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可是终还是收获甚微,我们是不是也曾考过“只记录、留影,而放弃花大力气挽救”呢?

    【嘉宾:李稚田】对珍贵性和价值问题总是会有一个历史变迁的,有些问题有时候没能看到它的价值,它消失了,等到将来再看到价值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地方去获得资料了,这种教训常常使我们感到很痛苦。所以在资料的搜集和记录问题上,应该不要过多强调它的现实价值性,我有一个想法,对资料要像韩愈说的,牛溲马勃,兼收并蓄,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搜集资料占有的态度。一切结论从事实出发,从资料出发,有了资料才能有科学的研究。

    【百鬼夜行抄】那么对于汉服,是否也该有所保护与发扬,我认为应该在某些节日,如春节、端午、成人礼上着汉服,还祭祀天地祖先,也可以表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现在的社会太过于先钱看了 。

    【嘉宾:李稚田】服装当然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服装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一个是保暖,一个是美化,一个是仪式。你所说的像成人礼上着汉服、祭祀天地祖先穿汉服,这都带有仪式的色彩,所以对于服装我们要看到它的多功能性,根据活动的目的来决定服装的穿法,比如刚才有一位朋友提出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打领带穿西装,这就有各自的理解。

    【可曼】说起汉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到底什么能算我们的汉服?

    【嘉宾:李稚田】汉族是个很有特点的民族,它既能胸怀博大,又能够整合各民族的优点,形成自己的东西。一般我们来讲,汉服主要是沿着汉代、唐代、明代,以及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对服装的定义。它自身还是成为一个体系的,但里边也吸纳了很多外来的东西,比如旗袍,虽然它来自满族,但也成为汉服的一个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忠实记录、科学整理、慎重改编

    【草露未晞】刚刚过完博物馆日,又迎来文化遗产日。不免想到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关系。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像都是记录啊、保存各种形式的资料啊,为了进博物馆做准备,有什么办法能“活态”保护呢?那些看来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让它继续活下去吗?它能真正的活下去吗?

    【嘉宾:李稚田】活态保护就是力求让它存于它的原生态中,这的确是一个矛盾,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含义就是已经没有这种原生态了。那么我们的活态保护实际上是有分析的,有针对性的,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要活态保护,但是有的要作为资料、影像记录留下来,供我们或者是后人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的进步使用。这和进博物馆还不一样,博物馆的目的是普及,记录的目的是做科学研究。

    【wxy7619】昨天看《焦点访谈》介绍有的省提出文化保护应该是“活态”的概念,挺好的。实施上,比如山歌,让会唱的老人教自己的全家,这样一家祖孙三代都可以唱了。但对此我的隐忧是:1、采访着自己也说,自己唱不出老人家的味道了,虽然已经学了10多年了;2、年轻人对这种古老的文化可以真的出于喜爱而传承的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困难,那么这种“活态”的保护能够实施多久呢?

    【嘉宾:李稚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比自然遗产和历史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我曾经谈过三种学习的方法:一种是旅游者式,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去了解,这种学习方法敏感性很强,但很难深入,常常浮在表面。第二种是本土式,就是你所谈的全家祖孙三代传承,这种传承因为延续了文化根脉,所以很原汁原味,但它的缺点在于视野受限,缺少对比,所以也无法看到它的真正价值;第三种是本土成长,而通过在外游学,就是平常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学习方式拥有前两种的优点,避免他们的缺陷,所以我们现在很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到外面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多学一学,进行比较,再来研究自己本土的本乡的本族的文化传承。这可能是活态保护的一个有效途径。

    【万里一归人】专家怎么看《云南印象》这样的歌舞演出形式?它并不是纯正的原生态,而是对原生态的歌舞有所改编,但这种改编后的,舞台化的歌舞似乎比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更受欢迎?但这样会不会让老百姓会对民间歌舞有所误解呢?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的正面作用更大还是负面作用更大?

    【嘉宾:李稚田】当年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有一个提法,叫做忠实记录、科学整理、慎重改编。《云南映象》我的观点是,它不是纯正的原生态,搬上舞台的这种做法就不是原生态。所以它应该说明自己的改编方式,观赏者也要注意它和原生态的差异及关系,避免造成误解。我很反对一些打着原生态旗号,而底下进行了比较大的改编变动的做法,你改编了,就实实在在地说明做了哪些改编。

    【yococo】金点子:传统节日应该放假,这样才大家才有时间庆祝,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嘉宾:李稚田】其实有些传统节日是放假的,比如春节,这个假期不短。当然现在又提出一些新的民间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有些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提出了这些方面的建议,据我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节日和放假与这个社会的经济发达、文化传承有密切关系,所以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研究起来要慎重一些。但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推进。

    【冷月孤帆】大家听,现在直播现场的好精彩的京剧“七张半”!这是一种穿越了心灵的一种声音、一种拥一百年的魅力与力量的穿透力、一种历史的传承。

    嘉宾:李稚田】自然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常常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你必须到那个地方才能产生感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具有很强烈的扩散性与普及性,你谈到的京剧,说它是一种穿越了心灵的声音,一种拥有百年魅力与力量的穿透力、一种历史的传承,说得很好,我是非常喜欢京剧的,京剧的二胡和琵琶一响起,我就沉醉在里面了。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京剧,问题在于他没有接触京剧,接触了就能感受到,这样就需要我们利用传播媒介,把它们传播到年轻人中间,就会有更多的喜爱者。我们的京剧走出国门的时候,开始有个误区,以为只有像《三岔口》、《闹天宫》这样的动作戏外国人才能看得懂,其实不然,像很多唱功戏,如《失街亭》、《霸王别姬》等都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秦晴】古琴真的很棒啊!!中国的古韵都在里面了,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遗产阿!!!

    【嘉宾:李稚田】古琴是在2003年11月7号继昆曲以后第二个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一把唐代的古琴拍出了891万元的天价,使得古琴一下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也是世界让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关古琴的记载在《诗经》、《尚书》中都有。中国历史上和琴有关系的人、故事也非常多。在古琴音乐中保存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外来音乐对中国如此大影响下古琴能够完整地坚持到今天,这点就值得我们格外重视。古琴音乐有很多特点,一是它的发展手法和曲式结构是按照乐器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来决定的,所以曲式非常丰富。在艺术表现上,它也常常采用再现办法的发展关系,它的扩充、变奏也和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它的强弱、虚实能够密切地配合内容与情感的需要,它的滑音手段使得它的音乐像唱歌一样有浓厚的语气感。另外,现存有上千首古琴曲,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文化宝库。可能很多朋友看过电视剧《笑傲江湖》,其中就有古琴的演奏。

    【姗姗未来迟】李老师您好:很高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了。我刚刚参加完高考,对这次的文化遗产日很关注。我从小听外婆教我念的童谣,但是需用方言讲才好听,那是外婆童年的记忆。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来关注童谣,这些童谣如今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对童谣有相关的保护吗?

    【嘉宾:李稚田】童谣应该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过去的专业里面专门有一个类别,就是研究童谣的。在80年代我国曾经组织了一个十套集成的文化工程,其中有一卷就是中国民歌集成,发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搜集民歌与童谣,应该说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没有全部完成。欢迎这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相关的专业深造,加入到对童谣的搜集保护工作中来。

    【ninadn】保护和传播中华非物质遗产,责无旁贷!我是北京的一个普通人,正好赶上在文化遗产日前夜,观看了话剧《白鹿原》,话剧中整个贯穿了高亢婉约的秦腔老腔。昨天的演出让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中华民族这么精髓的东西,当时我还不知道那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那种激动以及被感染的情绪,几乎让我忘记了剧情。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回家后,我查询了一下,发现华阴老腔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的能够唱老腔的演员全国不超过20个。而且都是50多岁以上。而发现这种美妙而令人激动的乐曲居然已经到了如此濒危的状态,真让我非常担心。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参与到抢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并能出一些自己的力量呢?我想除了我自己努力的宣传之外,还需要有正常的途径可以推广给更多的人。比如是否可以建立古琴的普及以及宣教的基地,对于文化演出与文化遗产的结合(比如话剧中的老腔运用)等等。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自己的民族精髓!附件中是我从网络上找到的一个话剧的图片,对于没有与作者商量就提供照片,实在抱歉,但希望能通过咱们的途径推广一下秦腔的华阴老腔的魅力,谢谢!

    【嘉宾:李稚田】戏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品种,昆曲已经申遗成功,京剧正在申办之中,还有很多剧种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并逐步计划申报世界名录。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很广,影响很大,我记得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火焰驹》,第一次领略了秦腔的魅力,后来和陕西的朋友聊天,他们告诉我,八百里秦川都会吼秦腔,这一个“吼”字就非常传神,可以想像得出陕西老百姓是怎么沉醉在秦腔里的。新中国成立以前,陕西有一个易俗社,在保护秦腔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我想这次《白鹿原》话剧的上演,也向社会展示了秦腔的魅力,我很希望陕西的朋友在保护秦腔方面继续努力。

    【瓷片.】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应该引起重视:这些无形的财富会随着那些承载者的老去而衰弱,随着那些承载者的消亡而不付存在。

    【嘉宾:李稚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还有不一样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靠一些传承人来继承,没有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容易就失传了。所以你的这个提法非常正确,我们始终有一个要抢救的提法。

    【太阳鸟2004928】我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像戏曲、古琴一类,还有一些濒临灭绝的技艺,我很想学习,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要花许多钱?所以,怎么样让老百姓有能力能够主动地参与传承这些艺术,是不是还有一个物质文明不够发达难以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嘉宾:李稚田】马克思有一个原理,就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并不成正比关系,他特别谈到古希腊文明,那个时候物质生产并不发达,但精神生产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我国也是这样,春秋战国时期,物质生产也不是很发达的,但那时候的诸子百家、《诗经》、《楚辞》都达到了文化生产的很高境界。对于我们个人也是如此。你提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有一年有一位中科院的老科学家通过学校工会找到我,他就是一个古琴爱好者,他愿意带着古琴给学生开讲座,不收一分钱费用,我后来为他组织了这个讲座,来学的学生很多。我自己想,传播文化遗产会有很多这样的热心者、守望者,你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他们,和他们联络,他们会帮助你的。

    【哥哥1984】老师,我要举手发言。嘎嘎。李老师您好,据我所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梁祝传说、格萨尔史诗、蒙古族长调、秦腔、吴桥杂技等也属于其范畴。请问李老师您在研究这些民俗民间文化(尤其是接触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经常会通过什么形式来传播这些文化?您会不会把它们当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比如说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动漫形式来演绎华夏文化并带动产业链发展)?李老师您对电视电影也有独到见解,您会觉得用这些现代化媒体来承载和传播我们的非物质文化精髓是个好办法吗?

    【嘉宾:李稚田】今天我们用电视直播的方式来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一个传播的实例。在今天的节目结束以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还有一个固定的长期栏目,就叫《中国记忆》,不断报道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情况。希望观众关注,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照相机、DV来传播我们的文化遗产,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今天的节目里就有对DV、摄影、文章的征集,也就是想请大家用现代化的媒体来承载和传播我们的文化遗产。

    保护在行动 直播进行时

    【网络主持人】李老师,您是最早参与这次文化遗产日直播策划的专家,请您介绍一下最初创意的情况。

    【嘉宾:李稚田】谢谢主持人。去年12月国务院下达了建立文化遗产日的通知之后,因为我在80年代就从事关于民间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对这件事情倍感兴奋。当时我正好在山东出差,那天晚上,今天直播节目的总编导阎东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我的想法和他一拍即合,因为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正是以文化教育科技作为自己的宗旨,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做点事,要用我们的传播优势发动社会,发动全民,来关注文化遗产,参加保护文化遗产。这样就开始策划6月10号的节目,由于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所以阎东和我说,这个节目能做到多大规模,就做到多大规模。当时我们设想了一个12小时直播,后来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调整,就成了今天的4个小时直播。应该说,这是科教频道自建立以来,最大的直播行动。

    【哥哥1984】李老师您好,我是个大学生,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希望能问您个问题?为何在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把节目的重点放在金沙文化遗产上,而对长城等只是一笔带过?相对而言,长城的文化价值是不是要更高一点?这是个矛盾吗?

    【嘉宾:李稚田】原来我们策划这个节目的时候除了台内的直播现场外,还设计了三个台外的直播现场,一个是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一个是长城,再一个是四川成都金沙。当时是想平均使用力量的,三个直播现场都很重要,周口店和长城的意义举世皆知,今天的直播节目中也有所表现,但四川成都金沙是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大发现,它可能会表明中国文化源头的多元一体性质,它所承载的古蜀文化过去我们只是有一些传说式的历史记载。它的发掘可能会使这个文化源头的情况清晰起来。四川金沙今天还在继续挖掘考古中,究竟能出什么更多的文物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想这也可能是广大电视观众和世界都很关注的事情。直播的特点是进行时态,随着直播的进行,可能会有一些重大的发掘成果,所以我们在今天四个小时直播中,拿出将近1个半小时的时间动态地跟随考古发掘过程。我们现在也在焦急地等待,希望今天能有相当精彩的收获。

    【网络主持人】风雨桥这个富于诗意的名字与侗族的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选取贵州黎平的风雨桥呢?

    【嘉宾:李稚田】侗族是我国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有几个重大的文化贡献,一个是他们的服装样式和饮食习惯,一个是他们的音乐,再一个是他们的建筑艺术。建筑艺术中比较突出的是每个侗族村寨都修一个塔楼,是属于公房的性质,村里边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再一个就是过河过江的风雨桥,所以叫风雨桥是在桥上都搭了亭子,过桥的人可以遮风避雨,人们也可以在桥上休息、娱乐。我去过广西三江,那里的风雨桥世界有名,郭沫若曾经给它题过诗,在三江风雨桥亭子的柱子上,都有很多谜语,供来往行人坐那儿休息时猜谜语。还有很多村民在那里摆免费的茶摊,所以风雨桥不但是建筑艺术,也是很多的文化内涵。我们这次的直播节目选取了贵州黎平风雨桥,一方面是它的建筑也很精美,另一方面我们从中看到了黎平的侗族同胞如何珍惜他们的文化遗产,当它被洪水冲垮以后,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到水里打捞,后来又千方百计,从下游把很多木料又运回来,恢复风雨桥的原貌,这个精神值得我们全国人民学习。

    【bryan1966】请问这个节目为什么不用中英双语?我先生是英国人,他对中华民族的渊源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也正在看本档节目,但因为语言问题而感到遗憾。

    【嘉宾:李稚田】我们在策划这个节目的时候想到了同时用英语播出,但因为是直播,可能没有实现双语。今天和我一起来的有一个学英语的研究生,如果有问题她可以和你交流。

    【哥哥1984】节目即将到尾声,andychen想再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节目即将到尾声,andychen想再向李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您觉得现在最强大的传播媒介是什么?是电视?报纸?网络还是其他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最强大的传播媒介使得我们千百年的文化得以传播并深入人心?

    【嘉宾:李稚田】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最强大的传播媒介,印刷时代书籍是最强大的,20世纪末电视被誉为最强大的,现在可能是电视加网络,所以今天我们用电视和网络共进的方式来宣传中国文化遗产日。从我在网上应接不暇的情况来看,它可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希望我们学习传播和研究传播的同学,更大地发挥传播的作用。

    让今天告诉未来

    【琥珀里的万年以前】我是上海天山二中的一位教师,今年来我校开设的《世界遗产》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嘉宾:李稚田】这位老师的留言很好,保护文化遗产不但是政府的事情,是人民的事情,也是孩子们的事情。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享用的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同样,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将来,也需要享用我们留给他们的遗产,所以从孩子抓起,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和重要性。今天直播节目的最后,将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师生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倡议书的场面,就是这个意义。上海天山二中开设了这门课,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这也正说明保护文化遗产在孩子们心中也产生了共鸣。你们做得非常好,你们的经验也希望能够在全国中小学进行推广。

    【紫苛玉】节日致谢!天津市塘沽区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全体师生正在电视机前关注央视科教频道为纪念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制作的大型现场直播行动节目《中国记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衷心预祝节目的举办圆满成功,并借此机会向科学教育10频道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因为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将央视科教频道作为未成年人的德育校外课堂,开展“节日共生”教育研究,科学教育10频道的栏目内容,在各个方面提升了职校学生的媒体素养,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节日和放假期间起到了“离校不离教”的良好效果,特此感谢!

    【嘉宾:李稚田】谢谢天津市塘沽区第一职业中学专业学校的全体师生,你们的节日共生教育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我们是同行,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希望今后多交流,谢谢你们!

    【老君山纪事】文化遗产在世界遗产公约明确规定:能为一种现存的或为一种以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就可以文化遗产,那老君仙洞中现有天然溶柱形成的“圣君卧榻、系牛柏、炼丹炉、塔林、高山飞瀑、天门、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嘉宾:李稚田】你谈的这个问题比较带有综合性,天然溶柱、高山飞瀑属于自然文化的范畴,圣君卧榻、系牛柏等属于历史文化范畴。老子的《道德经》和道教思想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带有相对的综合性质。关于老子文化的问题,应该说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本人是河南鹿邑老子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今天在网上见到您一方面增长了我的知识,另外也有了一个有共同语言的新朋友。我会记下来的,有时间一定到您那里去参观学习。

    【网络主持人】本次直播活动已进入尾声,目前已进入“青少年宣言”的环节!

    【嘉宾:李稚田】今天我们的电视直播节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改变过去文化类专题节目纯粹过去时态的特征,不但介绍文化遗产的情况,而且讲述了今天现在时态的保护情况,同时以青少年为载体,关注了我们的文化遗产的将来时态的情况。这是一次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结合的传播形态,青少年宣言的做法是为了使文化遗产深入今天的人心,也深入未来承担着国家建设主人公们的人心。观照过去,关注现在,面向未来,把过去梳理清楚,把今天告诉未来,让我们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明天。

    【版主】刚刚接到节目总导演阎东从现场打来的电话:“感谢网友对《中国记忆-中国文化遗产日》直播节目的关注和参与,感谢各位的来稿和在线提问,大大丰富了我们节目的内容,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科教频道制作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节目。谢谢大家!”

    结束语

    【嘉宾:李稚田】非常谢谢各位朋友,我因为学疏才浅,可能很多问题回答得并不到位。我今天能有幸参加这个节目,我感受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上去。再次感谢大家!

责编:李菁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