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李最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1日 11:47 来源:CCTV.com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李最雄,男,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11月出生于兰州市。1964年西北师大化学系毕业,获本科学历,1991年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保存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博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1964年李最雄同志毕业后,分配至甘肃省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曾任技术部主任。1985年1月他带着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执着与热爱,离开了体弱的爱人和需要父爱的儿女,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只身前往敦煌莫高窟,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呆就是二十余年,并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都投入到了文物保护事业当中。

  李最雄同志始终牢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1985年担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领导职务以后,在院里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所内科研人员积极探索科学保护的路子,在古遗址的保护、石窟环境监测与研究、防沙治沙、石窟崖体裂隙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材料、壁画病害的研究、治理、修复及中美、中日合作保护研究项目上,做了大量的、可行的工作。工作中,他不怕吃苦,同时放手培养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把年轻人推向工作第一线,指导他们在科研项目、重要文物维修、修复工程及管理工作中担当重任,在锻炼中成长,培养出了一支多学科的科学保护队伍,成为敦煌石窟保护的主力军。目前乔登云院保护研究所已获得“石窟寺和石刻保护、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保护、壁画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和“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保护、壁画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并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设立的“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1998年4月,李最雄同志担任了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职务后,他除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外,还协助院长担负起保护研究所、资料中心、陈列中心、摄录部、学术委员会及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并且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这些部门的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资料中心建立了图书资料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开通了中、英文信息网页,建成了电子文献阅览室等,提高了库藏图书管理水平及图书借阅、检索的效率。同时,图书资料信息化的建设,也宣传了乔登云院的工作方针,弘扬了敦煌文化与艺术,构建了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使乔登云院的图书资料信息建设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前列;在摄影录像工作上,完成并出版了十余部大型出版物的摄影工作及大型活动的摄影、录像工作,同时与保护研究所协同进行敦煌壁画、彩塑的计算机存贮技术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对外宣传工作上,举办了多次重大的陈列展览,在国内外取得较大反响。

  李最雄同志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在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颜料稳定性及变色原因、沙砾岩石刻风化机理及防风加固材料研究、沙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材料、古代建筑土遗址加固等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获得多项重大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奖。他主持的课题“应用PS-C加固风砂岩石雕的研究”1988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沙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研究”1996年获国家文物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1999年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2004年获国家文物局保护科学与技术创新二等奖;“西藏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研究”2005年获国家文物局保护科学与技术创新二等奖。此外,获国家专利三项。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四十多年,李最雄同志发表了重要学术论文80余篇,并于1994年出版了《李最雄石窟保护论文集》,2003年出版了专著《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2005年出版了《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专著。

  李最雄同志是甘肃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面对荣誉,他不骄不躁,面对戈壁,他无怨无悔,他将文物保护事业视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进入不惑之年的他,依然带着一腔热血,奔赴在文物保护第一线,兢兢业业,忘乔登云工作,近年还多次赴西藏参加并指导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的壁画修复工程和新疆交河古城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为文物保护事业在不懈的奋斗着。

责编:红立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