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陈耿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1日 11:32 来源:CCTV.com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陈耿娇,1963年出生,壮族,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及地层学专业,同年到广西博物馆工作,1987-1988年参加广西自然博物馆筹备工作,后一直在广西自然博物馆工作至今,现任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2005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一、野外考察和科研工作

  陈耿娇同志长年奋战在艰苦的野外科考第一线。野外工作的风餐露宿自不必说,野外工作的寂寞就已经很难忍受了,面对这一切,对一个身体柔弱的女同志,如果没有超人的毅力,是不可能二十年如一日的从事这项单调枯燥的工作的,陈耿娇同志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在广西文博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科研成果。

  ㈠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的研究:

  作为古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年轻女专家,陈耿娇同志长期活跃在野外考古工作中,先后到来宾、武鸣、金城江、田东、田阳等地第四纪洞穴考察,考察和发掘了十多个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发现了一些新的、有发掘价值的化石点,对一些有价值的点进行了发掘,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田东雾云洞、宁明盆地鱼和植物化石等大型发掘工作,为研究第四纪地层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经过近二十年艰苦卓绝的野外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⒈开创性地对广西更新世洞穴动物群中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科学采集与系统研究,为更全面地研究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总体面貌、动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和生态环境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填补了广西小哺乳动物化石研究领域的空白。

  ⒉对乐业小种大熊猫化石的研究,是迄今最古老、最完整的大熊猫属动物,在大熊猫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探索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背景提供重要线索。

  ㈡古鱼类的研究:

  陈耿娇同志先后多次对宁明盆地含鱼化石地层进行考察,2001年,她与她的工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文化厅等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对宁明盆地含鱼化石地层进行了细致的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采集到了上千件珍贵的化石标本,涉及鱼类、植物、昆虫和龟鳖类等多个类群,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论文7篇,其中有些发表于国际权威的专业杂志上),一些研究成果在欧盟的“鲤科生态学”会议、古脊椎动物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上向国内外同行作了介绍。该课题已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验收,结题。

  目前她正在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中国东部及南部第三纪的鲤科鱼类化石,已采集和初步研究了产自广西、青海、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鱼类化石,其中以宁明花山命名的鱼化石的研究论文——“花山鱼——最早的鲤亚科化石”将于2006年6月在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大会上宣读。正在研究的中国东部及南部鲤科鱼类化石,对了解东亚淡水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保护我国珍贵的古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连串闪光的成绩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陈耿娇同志,一名科技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一个考古学家对艰苦卓绝的野外工作的痴迷。

  二、科研成果

  陈耿娇同志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业务合作与学术交流,研究成果颇多,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较为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有:

  1.《A new cyprinid closely to Cultrins + Xenocyprinins from the mid - Tertiary of south China 》《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5, 25(3): 492-501。

  2.《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地层研究新近展》《地层学杂志》2005,29(4): 362-366。

  ⒊《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鱼类化石生物地层》《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第1期 。

  ⒋《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地层学杂志》2003,第4期。

  ⒌《广西宁明第三纪翅果化石Palaeocarya》《古生物学报》2003,第4期。

  ⒍《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古脊椎动物学报》2002,第1期。

  ⒎《广西田东却林缅甸先炭兽的新材料》《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 第4期。

  ⒏《广西田林县龙沙洞发掘简报》《龙骨坡史前文化志》第2卷。

  三、突出的工作业绩

  陈耿娇同志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为推进广西文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工作业绩。1988年广西自然博物馆开始筹建,筹备工作十分艰辛,经费匮乏、基础设施简陋。陈耿娇同志甘于清贫,从条件较好的广西博物馆调到正在的筹建之中的广西自然博物馆,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年华洒在步履维艰的广西自然博物馆事业之中。她与同事们想方设法、四处奔波,积极收集、采集、征集标本以及布展、筹展,常常工作至深夜,甚至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日,为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对广大观众开馆做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她为博物馆的群众工作、科普宣传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接待了众多观众,答复群众的来信咨询,协助新闻单位拍摄科普教育节目等;多次参加国际博物馆日纪念活动。先后参与组织了《广西首届奇石展》筹展工作;1994年参加了《大型恐龙展》展览内容的编写与筹展工作;1998年参加了《广西古生物展》筹展工作,主持了其中的《广西的三叶虫》、《六景泥盆纪的古生物》、《广西鱼化石》三个主题的展览提纲撰写、标本采集、征集、布展等工作,同时还协助其它主题布展及查阅有关资料;参加了《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百色旧石器研究成果汇报展》、《新世纪广西巨型恐龙展》的布展、筹展工作;先后引进或参与引进了多个科普展览,如《中国珍稀蝴蝶及工艺品展》、《天象与人文展》、《水族世界》、《历代著名皇帝展》、《机器恐龙展》等。

  她还为丰富馆藏及藏品管理做了大量工作。多年来,采集、征集标本数千件,对馆藏的部分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标本作了编号、鉴定等工作,编写了馆藏植物化石和无脊椎动物化石帐册。

  二十多年来,陈耿娇同志热爱本职工作,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从事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科研、展览教育以及标本管理等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责编:红立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