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姚中亮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5月31日 17:25 来源:CCTV.com

  姚中亮同志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一名最基层的专职文物工作者,到现任为安庆市级博物馆的馆长、书记、副研究馆员,在文博岗位奋斗了28个春秋。

  一、勤于学习,为文物保护事业孜孜不倦

  1979年,他就是当时宿松县唯一的一名专职文物干事。

  从那时就与文物保护工作结下不解之缘。田野、乡村,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参与组建县文物管理所,开展全县文物普查,不停奔波,不停忙碌,收集整理文物资料,公布了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被省文物局抽调,参加潜山薛家岗遗址发掘工作,在学习培训期间,虚心向黄景略、石兴邦、洪沛、殷涤非、杨德标、张超儒等一大批老前辈求教,认真、细致做笔录,身上晒黑了,晚上休息少了,但浑身有股使不完的干劲,考古发掘现场,脏活累活,抢着干,在干的经历之中,汲取了不少专业知识。受益匪浅,愈发勤奋,更加热爱文物考古事业,那年被《安徽青年报》记者采访,称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之一。继后,参与了省考古工作队(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古文化遗址调查与发掘以及室内整理工作。通过多次学习与实践,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大大提高。接着,在宿松县举办了首届乡镇文化站基层干部文物考古培训班,邀请了杨德标、陆勤毅、贾庆元等一批专家、学者讲授田野考古调查及文物鉴赏等课程。纷纷吸引了周围市、县人员报名参加,许多学员现已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骨干或负责人。1982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考古专业进修。1986年调入安庆市,曾任市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市文物管理处业务负责人,期间,为加强文物保护,组织开展了全市文物复查,步入城区大街小巷,踏遍郊区山川村落,撰写了大量考古调查报告,为公布50余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现今,许多使用的文物保护材料,都是当年他们搜集整理出来的。1990年在安庆教育电视台开辟《安庆800年》专题栏目,以展映安庆作为安徽老省会、中国近代沿江重镇所保留的历史文化遗产,独撰了系列文本,拍成10集电视片,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该片荣获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纪录片三等奖。1993年为安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参与组织与撰写《安庆历史文化名城》一书,并担任责任编辑。2004年为配合国家重点课题——《薛家岗文化综合研究》,完成了该课题子科目——《安庆市先秦古文化遗址调查报告》,该文发表在《文物研究》第十四期。同时,为加强我市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配合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极组建安庆市博物馆考古队。2004年,受市政府指派,负责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一行讲解安庆历史文化遗存,深感此次任务重大,责任感、使命感驱使他不敢丝毫懈怠,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认真、细致地准备前期的资料,由于准备充分,他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很好地同专家们交流与沟通,赢得专家组一致肯定与好评,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姚中亮同志也被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二、善于创造,为文物保护事业尽职尽责

  姚中亮同志因坎坷的经历,磨砺出了惊人的毅力,同时,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在刚主持博物馆工作之时,面临水电费都无力支付的局面,人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他面对困难与问题不气馁、不回避,积极探索,依靠全体职工,建立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针对本馆实际,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印发了《安庆市博物馆日常管理工作规则》,人手一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严于律己,带头模范遵守。同时,积极推行事务、政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逐渐使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使得居高不下的电话费、水电费降下来了;“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的懒惰思想改变了;从而,焕发出全馆职工“勤奋工作,敢闯敢试”的进取精神。

  唯有苦干求生存,唯有实干求发展,唯有真干求进取。他虚心随和,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常常和职工们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通过交流,凝聚了思想,真正做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会干事的人有好心情,让干成事的人有好待遇,使干事业、做实事、成业绩、甘奉献成为全馆的共同追求。

  馆经费十分紧缺,19个编制,44名职工,除发工资外,所剩无几。往往调查征集到的文物,难以得到妥善保护,甚至没有健全的档案。姚中亮同志熟悉文博基层实情,领悟事业难以发展的根源,尤其在文物保护、管理与业务开展上,有深刻、独到的理论见解。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他认为这种不花钱、少花钱就能办成的事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并想方设法,奔走政府、财政、主管等各个部门,筹措资金,购置必要用品,与大家一起做藏品册、卡,整理资料,使我馆藏品建档工作誉为全省示范单位。2003年省文物局、博物馆学会联合在安庆召开了全省文博单位馆藏文物建档工作现场交流与研讨会。如今我馆不仅藏品档案健全,而且文物的存放环境也得以改善,馆藏文物得以妥善保护。与此同时,加强馆科技设施的投入,先后配置12台电脑和考古、编辑出版等设备,关心专业人才的培养,极大地激发了全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

  近年来,我馆每年坚持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和丰富多彩的暑教系列活动,并利用举办各类展览广泛宣传,提高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社会各方力量来参与,特别是一些安庆籍的全国知名书画家和民间收藏家看到了我馆文物存放环境的改善,职工的责任心增强,藏品档案的健全,纷纷将其精心创作的获奖作品和收藏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于我馆,仅近一、二年就接收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珍贵文物共178件(套),征集戏剧文物200余件。为此,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增加文物征集经费10万元,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馆藏文物,研究地域特色提供了保障。在文物安全方面,原我馆藏品及文物库房的安全只能靠“死看硬守”。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他几经奔波,借省博物馆改造之机,争取到部分撤换的安全监控设备,在省博物馆的支持下,又乘势而上,求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购置安装了一套造价20多万元技防设备,还改造了文物库房,大大改善了文物存放环境,被省文物局、公安厅及技防评审专家组认定为全省地级市的文物库房物防条件最好、技防设备俱佳的博物馆。在加强技防建设的同时,加强人防,组建了保卫科,还饲养了警犬,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现了“人、机、犬”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且制定了安全应急预防和防范措施。每逢节假日他亲自带班,还常常深夜巡查,确保了我馆年年安全无事故,多次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目前,我馆文物保护与存放环境、工作环境,今非昔比。对此,他并不自满,深知博物馆发展的利与弊,博物馆要发展,唯有“苦干”,以实绩求发展。现正满怀信心,带领全馆职工投入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2千平方米,总投资9千万元的新安庆博物馆。

  三、甘于奉献,为文物保护事业呕心沥血

  自踏上文博岗位,就注定一生清贫,就注定要苦干一生。同时,也注定要倾注毕生的精力而为之奋斗,默默无闻地奉献。

  姚中亮同志深知其中肯綮,尤其是在领导岗位,模范遵守《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行为道德准则》和馆内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更加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与时俱进,一步一个脚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劳苦,多方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争取各级组织的理解,以一流的业绩,赢得了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三年共筹集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经费30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业务建设之中,为文物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如市博物馆一直依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熊范二烈士专祠”为馆舍。年久失修,于2003年7月经市房屋质检所鉴定为B级危房,亟待修缮。此时正值“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即将举行,并确定他负责艺术节期间,同时推出五个大型展览;又逢正在建设中的陈列馆二期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加之经费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艺术节期间,我馆能“安全、整洁、如期”对外开放,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毅然承担负债的风险,敢于负重进取。一边与多家施工单位协商,落实馆舍修缮工程,一边以馆为家,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奋战在第一线。筹布展期间从早到晚,24小时交替工作,没有休息一天假。为节省经费,他还经常组织全馆职工,发扬连续作战,自觉奉献的精神,与同事们一起到施工现场义务劳动,亲手清除施工垃圾,整治周边环境。 就在这时,家中岳母,突患癌症,住院治疗,妻子下岗多年,忙在医院中护理,而且,儿子正是高考最后关键时刻,可是家中连饭都没有人做,孩子学习严重受到干扰。他已是疲惫不堪,各路工作都汇集到他工作案头,等待最后决策,他没有动摇,也没有退缩,亲情让位于工作。由于长时间工作,休息很少,他的右耳忽然听力减弱,都没有时间上医院治疗,直坚持到各大展览推出后才上医院,已经是很严重的耳炎,耳膜积水太久,只得做穿刺治疗。关键时期,领导的言行和榜样作用,都悄无声息录入了职工们的眼里,那种忘我的精神和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鼓舞和感动所有的职工。他和全体职工一起,凝心聚力,共同协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终使“熊范二烈士专祠”修缮如期竣工、陈列馆二期扩建顺利完成、五大展览陆续按时对外开放、馆容馆貌焕然一新。为此,我馆荣获了“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文化活动先进集体”。2004年个人荣获市直机关优秀党员。2005年馆又荣获“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总之,姚中亮同志,是一名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默默奋斗的普通文物工作者,在文物保护岗位上,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努力开拓文博事业新局面。

责编:红立

1/1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