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一张蓝图干到底———探访曹妃甸系列报道之三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1日 20:26 来源: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年份,1992年是曹妃甸启动的缘起年。这一年,当首钢不动声色地在曹妃甸组织勘测时,这个小岛也同样吸引了唐山的目光。从此,唐山的历任决策者锲而不舍,终于,2004年底2005年初,佳音频传至曹妃甸,曹妃甸通过国家立项已成定局。“这时,我们回头再看,心里暗自庆幸:多亏了这些年的锲而不舍。”市发改委主任薛渤旬说。

  “机遇来临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为了论证曹妃甸建港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我市先后邀请3600名专家参与论证,形成了50余项科研成果,逐渐形成了曹妃甸完整、科学的资料体系。期间,我市委托南京水利科学院在曹妃甸海域做了一次全国最大海洋物理模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甸滩上建设20万吨级到30万吨级码头,前槽不会受到影响;前槽后方建工业广场后,水流变化产生的微蚀,不会对海域和岛的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

  事实证明,这些付出完全值得。

  我市决策者愿意用“应运而生”来描述曹妃甸被国家认可的背景。宏观上,新一届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可持续发展摆到重要位置。曹妃甸应对原料、能源危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定位符合国家的倡导。但是,曹妃甸一直被搁置,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首钢的搬迁与否,二是港口重复建设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一种观点很有市场,即认为国内港口重复建设严重,大多港口“吃不饱”,无须再新建港口。然而,事易时移,谁会料到,仅仅数年之后,原料、能源的大宗进口,已使当时以输出为主的诸多港口捉襟见肘。继而,“绿色奥运”被提出,首钢搬迁提上日程。对曹妃甸来说,这些均是难得的机遇。

  然而,机遇眷顾的是有准备的人。“是唐山的不懈努力使各方开始关注曹妃甸。如果没有超前谋划和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首钢的搬迁地也可能不是这里”,唐山师范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孙秋生作了一个大胆假设。据介绍,首钢搬迁,耗资不菲。国家和首钢下决心搬迁至曹妃甸,正是看中了它的客观条件和前期工作。“2003年,由省市领导决策,曹妃甸在国家尚未立项时开工,到去年底,水、电、路、通讯等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如果它到现在还是一个沙岛,任凭你怎么说,首钢也不会轻易将‘重注’下在这里”,薛渤说,“可以说,当机遇来临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唐山的发展看曹妃甸”

  曹妃甸就像摆在唐山面前的一张蓝图,缘于对自身出路的清醒认识以及要在全国一盘棋中寻找重要位置的心理诉求。

  唐山是一座老工业城市,靠能源、原材料起家。当资源已逐渐不具备优势时,唐山又能往哪里走呢?任何一个对唐山百姓负责的决策者都会费思量。当他们扫视这片有海、有山、有平原的土地时,发现答案只有一个:200公里的海岸线,恰恰岸线上又拥有深水大港港址。对于唐山而言,建设曹妃甸等于将他人的资源拿来为己所用,从而使自己立足于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并由此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京唐港在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在强化着这个认识。

  “港口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产业。如果只急于出政绩,决策者不会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建设曹妃甸,考虑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孙秋生评价道。

  从最早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到后来因市场需求谋划的煤炭下水码头、深冷天然气码头;从单一的港口,到现在的前港后厂式的临港工业区,唐山人对这张蓝图科学描绘,认识也在逐步加深。薛渤说:“谁也不能预见这里还会增加什么,就像谁也不能完整预见曹妃甸工业区对未来产生的深远意义。”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曹妃甸最终将使我们的城市成为全国一盘棋中的重要一子。“唐山未来的发展还要看曹妃甸。”

  曹妃甸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唐山人民在见证它的诞生,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据测算,到2008年,曹妃甸工业区初具雏形时,仅就业岗位便可提供20万个。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