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藏印象 【错那飞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4日 15:54 来源:CCTV.com

  西藏印象之拉萨

  不知道李娜的“青藏高原”,牵走了多少人的心;郑钧的“回到拉萨”,更是让无数人荡气回肠。拉萨,位于“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畔,是一座具有1300余年历史的高原城市。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相传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后来,“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沉浮,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圣地拉萨。

  从吐蕃时期的法王洞,到和平解放纪念碑,拉萨一直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成长。念青唐古拉山奔腾而下的雪水,在拉萨河里恣意徜徉,拉萨就在河的北岸。历史上,五世达赖的丰功伟绩有目共睹,而后伴随着政教合一体制的逐步形成,这里成为争权夺利的真正战场。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拉萨迎来了发展繁荣的最黄金时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风光、民俗、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心脏,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达拉,梵语意为“普陀”,是一座依山(玛布日山)而建的宫堡建筑群,外观13层,高117米。在达赖时期,这里一直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中心,因而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珠宝和唐卡。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为了保护这一弥贵的文化瑰宝,现在严格限制入宫参观人数,并且实行预约参观制度。扣除旅游团外,每天下午2点面向散客出售的预约门票,只有数百张。100元的票价并不能让排队的游客等待的时间缩短,而不少人甚至等数小时以后也买不到票。现在的布达拉宫内部,也已经完全实行程序化管理,所以没有游客乱窜甚至迷路的现象发生。22个景点看完,最多需要1、2个小时,而以前我至少要在宫内盘桓半天的。走马看花并不为过,尤其是对西藏历史和宗教不了解一二的话。

  大昭寺是拉萨的灵魂。如果说藏族同胞朝拜布达拉宫是出于对历代达赖的尊敬的话,大昭寺前的络绎不绝的长叩膜拜者则显得更平民化,也更感人。且不说寺前地下那数以千计的酥油供灯,无数藏区的虔诚者不远千里,拖家带小,来到这里,难道仅仅是为了朝拜佛祖12岁等身金像?我不懂佛教,更不敢妄言。寺周的八廓街,是特色民族商品街。出于一种特殊的心情,我绕着八廓街转了三圈,还是没有踏进大昭寺的大门。站在长叩膜拜者的背后,凝视他们无数次重复站起的脚、下拜的膝、匍匐滑向前的手和肘,我无言。寺前屋檐下数十道光滑的“叩道”,或浅或深。祝福他们吧。

  拉萨是最应该有建筑特色的城市。这里浓郁的藏族文化、宗教和民俗氛围,为建设具有藏族特色的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布达拉宫的高度是不可逾越的,所以拉萨没有什么高楼。可惜的是,除了大昭寺周围外,拉萨其他地区的建筑和内地中等城市无二。现在政府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正在逐渐恢复藏式建筑。八廓街正在忙碌的建设着,无论是传说中六世达赖与情人幽会的房子,还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影子,都掩盖不了拉萨鲜艳的色彩——红、黄、白、蓝,或唐卡诱惑,或经幡飘扬,是天堂,是人间。

  拉萨的感觉是迷人而特别的。这里汉藏茶馆并列,中藏英文字随处可见。这里是越野车的世界,也是国际友人彻底放飞自己心情的场所。这里的出租车司机绝大多数来自四川,川菜走天下在这里也得到最好的验证。旅游的促进和诱惑是长久的,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的定位都离不开旅游。夏季是旅游旺季,也是藏族雪顿节举行的季节。行走一族、登山一族、探险一族都要经过这里,更让这里的旅馆爆满。在八廓街那琳琅满目的商店内,酥油藏香混合的味道显得格外亲切。变化总是在不知觉间发生的,那些操着不熟练的多国外语的藏族小贩,那些穿着喇嘛红袍的沿街行乞者,尽管是那么的不协调,但是这就是拉萨——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拉萨。我们都是过客,匆匆地来,又匆匆的去,而他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我爱拉萨,我爱西藏,我爱高原。

  西藏印象之纳木错

  第一次感受纳木错,是在1998年。那天我们驱车到湖畔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凭借地图和感觉,我们想寻一个舒适一点的地方安营扎寨。3辆车离得很近,开得也很小心,但是最终还是全部陷车了。无奈只得就地搭帐篷,然后胡乱吃点就躺下了。第二天醒来一看,哈,一片茫茫沼泽。于是,疲惫不堪的我们继续拆帐篷,然后沿湖西行。这次搭在一条不算小的河流旁,因为我们还要喝水、烧饭呢。念青唐古拉山在冲我们微笑,仿佛已经宽恕了我们的鲁莽。下午的天气说变就变,一阵雨雪交加之后,东方的彩虹让我们欢呼雀跃。湖面波浪不兴,这就是我们梦寐找寻的圣湖!第三天,我们说,早晨风小点,我们下湖吧。于是,小心翼翼的我们将船抬到湖边,开始工作。一离开岸,我们便感受到什么叫身不由己。浪渐渐的大了,似乎还很乖,小船摇晃得并不厉害。大约一两个小时后,我们感觉到圣湖的另一面。那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等我终于吐了以后,才想起来,那是1988年,在伶仃洋,这样的涌浪曾经让我第一次晕船,这是第二次。

  纳木错,在藏语中,是“天湖”之意。和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并称为三大圣湖。每逢藏历羊年,虔诚的藏胞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转湖一周,祈求平安祝福。湖泊东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终年积雪。主峰海拔7162米,常年云雾缭绕。纳木错现在已经开辟了旅游线路,游客一般在扎西半岛逗留片刻即返,极幸运的时候可以一睹雪山风采。岛上现今有若干藏族特色旅馆,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都是半固定式的。由于转湖一周费时太长,所以又有转(扎西)岛七圈等于转湖一周的说法。在扎西岛,以及在所有环湖的路口——那种可以同时看见雪山圣湖的“垭口”,藏胞们用石头将他们的愿望和祝福堆成了一堆堆石“塔”。或高或矮,或寥寥数块,是虔诚,更是祈祷。

  没有人知道纳木错有多深,更没有人知道这里有多少鱼。偶尔的测量显示78米,只是豹之一斑。由于是圣湖,鱼是严格禁捕的。每每藏民看见我们扎帐篷,便从远处赶来,而询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打鱼的吗?”。这里的鱼和青海湖类似,属于同一种,高原特有的气候使得这种冷水鱼得以繁衍生息。前辈们说,30年前,在通往纳木错的河流里,只要你伸手,必能抓到鱼。现在这样的迹象仿佛是消失了,不知道是来这里的游客太多惊动了它们,还是真的气候变暖压缩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一笑)?

  纳木错也是亲切的。由于高大的雪山补给,这里的湖水几乎可以饮用。当然,偶尔而已,不能长期喝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总是有些特别,不知道是因为这里4718米的海拔,还是因为湖水的湛蓝仿佛让你照见你的心肺。现今的卫星遥感技术发达,日本人在纳木错卫星图片上看见了可怕的白色旋涡,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还看见纳木错水下有堤,推测那里有古文明。推测而已,我们目前还无法判断,更不敢妄加发掘考证。曾经媒体大肆炒作过一阵云南抚仙湖水下文明考古,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过,结果不了了之。

  路是人类的足迹,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表征。现在去纳木错的路比以前好多了,尽管还是异常颠簸。1998年终于翻过念青唐古拉山口的时候,我还不敢相信车是怎么爬上来的。感谢旅游者,现在的路尽管还是砂石路,但是毕竟是路了,因为沿途有路标。修路工人正在紧张的铺建环纳木错的环湖路,这让我想起了青海湖。一切都是一个目的,我不知道若干年后,会不会有什么环纳木错汽车拉力赛之类出现。在羊卓雍错,一条崭新的柏油路正在紧张修筑中,届时,从拉萨到羊卓雍错,也和青藏公路无二了。

  纳木错现在还没有游船,而旅游开发的脚步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曾经游过渤海湾、英吉利海峡、长白山天池和青海湖的张健,在某些公司的策划下,本来打算今年横渡纳木错的。据扎西岛的藏民说,张健来试游过200米呢,后来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研究决定不让他继续游的(一笑)。听说张健横渡过的青海湖只是其中的小湖湾。从藏民的口吻中,我们也听到了几分无奈和气愤。三大圣湖中,羊卓雍错早已经建了电站,而且旅游开发很红火,纳木错正在步羊卓雍错和青海湖的后尘呢。只剩下玛旁雍错了,圣湖会是永远的圣湖吗?

责编:王卉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