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带动生活的车轮

第四集 牵 手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9日 15:46


  1979年元旦,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年联欢会,人们在笑声中迎来了新年,这一天,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年春天,一架飞机从美国飞越太平洋,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下来的乘客里有五位肩负特殊使命的人物,他们是美国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克莱尔一行,其中有一位美籍华人叫沈坚白,他是美国汽车公司聘请的高级访华顾问。毕业于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沈坚白,是著名的华裔经理人,1973年中美关系缓和后,他频繁地回到中国探亲、讲学。

  改革开放的生机很快被饶斌这样的汽车人捕捉到了,他提出了在汽车工业中搞一个合资试点的大胆设想。

  为了进入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汽车市场,从1978年开始,通用、福特等世界著名企业纷纷踏上中国的土地,寻求合作的机会,其中诞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国汽车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越野车的老牌厂家。

  70年代末的北京,街上的车辆仍然很稀少。在粗糙简陋的路面上,到处奔跑着国产越野车北京212的身影,而就是它,触发了沈坚白为两个素昧平生的越野车生产厂家牵线搭桥的念头。

  当时美国汽车公司经营欠佳,所以一直想拓展海外市场。1979年1月16日,在北汽这栋简易的办公楼,中美双方开始了第一次会谈。

  多年以后,参与此次谈判的屈墨尔在回忆起这次会谈使用的一台打字机时说,这台打字机老得也许只有我爷爷才用过。当时正是从他家里搬来的一部简陋的英文打字机敲出了富有历史意义的中美汽车行业合作的第一份备案,屈墨尔在取笑老掉牙的打字机时,万万没有想到双方的谈判会如此艰难与漫长,从1979年一直到1983年,整整持续了四年半。

  文化的差异,体制的不同,使谈判工作非常艰难,而双方争议最大的分歧点还在于技术转让。1983年,这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谈判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5月5日,中美双方代表举行正式签字仪式,地点选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此时距离中国第一部《合资法》实施细则的颁布还有4个月,中美汽车合资谈判的许多经验后来作为重要依据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资法》。

  1984年1月15日,中美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了,一个举步维艰的老企业开始走向新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这一天对加入合资企业的4000多名老北汽职工来说,意味着身份的微妙变化,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人们沉浸在合资的兴奋与喜悦中,接踵而来的便是两种制度与文化碰撞带来的苦恼与误解。

  厂房被粉刷一新,这次粉刷厂房被美方视为在管理权上的胜利和美国经营理念对中国的成功渗透。今天,在北京东三环路边,依然可以看见这片蔚为壮观的蓝色厂房。但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在耀眼的蓝色厂房里面,发生着一场悄然而深刻的技术革命。

  1985年,耗资3000多万元的设备从国外引进来,工人们奋战了10个月,建成了一条具有年产7000辆切诺基汽车的生产线。开业后又经过了一年的等待和谈判,美方才拿出了他们视若珍宝的全部技术资料。

  为了抢在10月1号前生产出第一批车,向国庆献礼,工人们在美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日夜奋战。1985年9月26日,北京吉普汽车公司门前锣鼓喧天,人们以中国传统的方式隆重迎接中美合资第一批新生儿的诞生。第一款1983年投放市场的切诺基,当年获得了美国越野车“年度最佳车”奖牌,被称为”皇冠上的宝石”。

  不久,这些豪华越野车开始出现在长安街、宾馆饭店和各个角落,它兼具越野车和轿车的性能特点,因为适合当时中国的路况,很快成了汽车市场的宠儿,供不应求。

  1985年10月15号,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访问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布什在题词中写到:祝愿这一重要的合资经营企业一帆风顺,这对美中两国都是有益的。

  美国汽车公司比通用、福特晚到中国,但却率先在中国落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吉普公司的成长,一直被视为美国在华投资境遇的晴雨表,受到美国舆论的密切关注,而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北京吉普是一块试金石,一只领头羊,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化道路的急先锋。

  这次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条经验是动态技术引进,一部汽车有两万多个零部件,依靠动态技术引进,中国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款新车,而且吸收与消化了一整套国际先进技术,提升了整个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水平。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汽车概念如安全气囊、动力转向、防撞试验、尾气排放等都是从切诺基开始引进的。

  从艰难的第一步,到长期的互惠互利,北京吉普公司的合资之路,成为经济学上的经典案例。

  2002年5月,中美双方正式签订了北京吉普公司后三十年合同。

(编辑:东子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