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汉语热,热喀什:学会汉语会“有不一样的天空”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1日 09:09 来源:中新网

  维吾尔人居多的喀什,新疆最西面的古城,十岁的阿布都乃比在城市西边八公里处的村庄里住着。

  在尤卡克帕哈太克里村的小学校里,他是三年级的一名学生。

  八月,在村子中自家宽敞荫凉的庭院里,阿布都乃比大大方方地告诉维吾尔语翻译,他和村里的维族小孩刚刚开始学汉语拼音,一周四节课。

  “学汉语,难不难?”“不难。将来我还想当老师呢。”

  村子里,四十来岁敦实的肉孜·吐尔逊告诉记者,村民们生活好起来了,很多孩子在学校读书到初中三年级。上高中嘛,到县城里去;考得上的继续上学,考不上的就只有在家里帮干活了。

  “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新疆南部得到认真执行,很多学校对初中毕业前的农民孩子们免除学费和书本费。考上高中,对于维族家长来说,可就面临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

  在喀什地区的政府机构里工作的古丽说,当地的高中升学考试,竞争可厉害了;三个学生当中,只有一个可以考进高中;三年前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到京津沪等九个省市上高中“民族班”,升学更方便,也就更抢手,每十个报名考生中才录取一个。

  在乌鲁木齐收藏的文史档案中记载,维吾尔族人其实曾视学汉语为苦事。一九二0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在新疆鼓励维族同胞掌握汉语言;新疆每个县里中学都设置了汉语班,要求乡民子弟来就读;怎么办,乡民们甚至想出一个办法,凑些钱请一个乡中子弟代表村庄去上学。

  现在,走出村庄、走出喀什的人越来越多,可以去打工,可以做买卖。喀什的维吾尔人说,单单掌握维吾尔族语言,“出不去,更走不出新疆”;学会汉语会“有不一样的天空”。在乌鲁木齐,自治区高层官员告诉记者,在各地,也有维吾尔族阿訇希望送他们的儿孙到内地学校里读书、升学。

  公务员古丽曾领先风潮。一九九二年在喀什读完维语高中,古丽不想局限在新疆,她通过了高考,先到北京的民族大学读预科学汉语,两年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学经济管理;她赢得了韩国三星在南开设置的奖学金,一度有机会留在天津为三星工作。

  古丽说,在内地竞争激烈,我不怕;但作为长女,不回故乡帮助爸妈,四个弟妹上不了学。回到喀什,她通过公开选拔进入政府机构;如今,弟弟妹妹中,除一人还在新疆农业大学读书,另外三人依次从南开大学和新疆大学毕业。

  在内地生活六年,古丽笑说,自己不算特别活泼开朗,但很习惯大学生活,不感孤单。同期在北京、天津读书的少数民族同学,也有不少人长久留在内地工作、生活。

  喀什地区的疏勒县巴仁乡尤卡克可其其村,从一九八四年起,二十七名维吾尔族农民孩子陆续走出新疆,到内地院校去读书。村里的负责人吾斯曼为村庄感到自豪。他说,如今村里的孩子再考上自治区内外的大专院校,可得到人民币三百、五百元不等的奖励,“这些钱在当地农民当中是很可观的”。

  在这个村子的小学校里,周边地方的汉族小孩和村里的维吾尔族小孩同校上学。二十三岁,刚从喀什师范毕业的汉语老师艾麦江和八十多名汉、维教师共同教学;当然,汉族同学使用汉语课本,维吾尔族同学使用维语课本。

  艾麦江说,汉族、维吾尔族孩子们分开上课,但一起游戏、参加公共劳动,相处融洽;对于维吾尔族孩子加强汉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帮助大了”。(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责编:郭翠潇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