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生产贸易

浙南夹缬传奇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1日 17:46

  

张琴/文 萧云集/图


萌芽期的浙南夹缬纹样常表现
民间昆曲戏文场面,图为“拜团
圆”中的状元角色

  中国的服装印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古汉语里的“缬”(音xié)字,便是专指在丝织品等物上印染出图案花样。具体操作方法有三种,即“三缬”: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绞缬和蜡缬在今天的中国西南地区仍较普遍;而夹缬,虽然在唐代极为盛行(敦煌莫高窟唐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但由于在宋代两次受禁,逐渐从复色趋向于单色,后来更是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绝迹。其实,夹缬一直默默地流传于浙南地区———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夹缬被(温州的夹缬织品仅用作被面,不作衣饰)依然是温州婚嫁必备之物,民间唤作“方夹被”、“双纱被”、“敲花被”、“大花被”等,或以图案为名,称作“百子被”、“龙凤被”。

  ……新郎家请了两对“福寿双全”的夫妇,打开夹缬被,平铺在喜床上。第二天起来,新婚夫妇一身浑蓝靛青痕。

  

喜床上的夹缬被


“文革”时期的“工农兵”系列夹缬

  瑞安、平阳交界的小山村里,79岁的傅婆婆为我们吟唱经年的歌谣:四角四耳朵,四四十六堂。堂堂放八仙,嘴嘴放横胭……

  【夹缬被面横4幅竖4格kk也有横3竖4的,故称十六堂。每“堂”以八仙、百子等为图案,人物脸部五官清晰。由于是蓝底白图,做喜事讨彩,便用胭脂点染人物唇部。如不点胭脂,则以红色双线绕被边挑缝一匝。至于“四角四耳朵”,是指为了收拾方便,被子四角各缝一方块或红或黑的小布片。】65年前,傅婆婆还只有14岁。那一年她刚刚下定(订婚),家里张罗着要给她做夹缬被了。白发苍苍的老祖母捧着黄历,边挑日子,边唱的就是这歌谣;那是傅婆婆第一次听这歌谣,不大懂,只是不好意思,低了头,跟着母亲纺纱,织布……织成窄匹的白色粗土布,送到染坊。染坊以靛青为染料、雕板为工具,将布夹染上一方方寓意吉祥的图案,“百子”、“双喜”、“龙凤”……然后4幅缝成一床夹缬被。然后就是送新嫁娘入洞房啦。新郎家请了两对“福寿双全”的夫妇,打开夹缬被,平铺在喜床上。第二天起来,新婚夫妇一身浑蓝靛青痕。


在薛勋郎的作坊里

  在永强,永昌堡内至今仍有民间染师健在。旧时这一带嫁女儿,“双纱被”是必备嫁妆。世代相传的染坊师傅挑着箩筐,大街小巷地走,嘴里喊着:“扎青!染蓝!”要做夹缬被的人家应声而出,将家纺的白棉布撂到筐里。当地风俗认为,新婚夫妇如不盖双纱被,小家庭必将不和睦,或总是生女儿,或一方短寿夭折。而女方的娘家将不断地被人埋怨:“嫁女儿连一床双纱被也没有!”所以既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要赶制一床“单纱被”(用一根棉纱纺制,较双纱单薄)。

  51岁陈爱莲取出她的双纱被,那是1969年的作品,极富那个时代的色彩:12个图案,两个为“百子”,小儿穿着背带裤,戴着海军帽;其余10幅呈成人模样,各为工、农、学、兵等,人物手中的镰刀、稻谷历历分明。


夹缬模板

  在楠溪江上游的永嘉,52岁的麻姆弟说,“我娶老婆时,夹被的棉花是我家出的。我们永嘉有个讲究,男方出棉花,女方纺织做被,叫做:娶一个老婆,几厘(几厘:多少)棉花,几厘苎麻,几厘财礼银。”麻的夹被还很新,由12幅(横3竖4)相同图案的“百子图”组成。竖排的4块图案两两相向,即前两幅“百子图”头朝上,后两幅头朝下。同行者咋咋呼呼地嚷道:“阿叔!你这床被子图案弄错了!”麻姆弟凑过来一看,嗬嗬直笑:“这个你就不懂了!以前的人哪有你们青年人新式,夫妻俩睡一头?我们那个时候,是规规矩矩分在二头睡觉的!这百子图,自然也要两个朝这边,两个朝那边喽。”

  家纺棉布耐用,靛青上色后历百年不褪,所以一袭夹缬被足够夫妇俩用上一辈子。二人皆过世后,夹缬被作为遗物分给下代,半旧的继续盖,破烂的也可撕成条做小孩子的尿片。经济困难时期,常有姑嫂妯娌们为夹缬碎片分不均而在葬礼上怄嘴生气。这些年生活宽裕了,子孙们不再稀罕旧物,不是随手扔掉,就是火化了祭奠前人。

  几十年前,温州到处种蓝靛、做靛青,为什么乐清城北的特别好?

  老人接着解释:“打浆的时候,黄檀硐人会用舌尖试坑水的咸淡、滑涩!一边试,一边匀匀地加石灰,自然比外边的人有把握喽。”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郭翠潇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