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触摸志愿者的心灵深处 徐本禹的三封信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1日 11:18 来源:

  本报武汉6月20日电 6月17日,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看到了徐本禹在2004年五六月份写给母校团委老师的3封信。那时正是徐本禹支教过程中最困难的时期,面临着经济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孤独和周围人的不理解。

  信中朴实的文字、真实甚至有时显得不那么成熟的想法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再一次触摸到徐本禹的心灵深处。

  第一封信写于去年5月28日,摘录如下:

  “这学期比上一个学期要忙一些,由于上次来武汉拍节目耽搁了一段时间,课程落下了许多。

  平时除上课外,还作了几场报告,有一些是团委安排的,一些是学校请去的。原来我不喜欢去作报告,总以为这是一种张扬。后来又反过来想了想,只要自己对自己不放松要求,通过报告让其他的人了解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奉献一份爱心,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4月上旬的时候,我去大水乡作了一场报告,报告完了以后看了两所小学,其中一所叫大石小学,学校的现状比原来的岩洞小学还要差,教室破烂不堪,这所学校也许就是我下半年要支教的地方。

  暑假我想回一次母校,也很想家,不知道家中一切可好?”

  背后的故事:徐本禹,山东聊城人,1982年生,199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

  2001年12月,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当阳光洒进山洞时》深深地打动了徐本禹。

  2002年暑假,徐本禹和另外4位同学组成了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文章所描写的“岩洞小学”———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狗吊岩不通电、不通车,山洞里黑漆漆的。孩子们都听不懂普通话。临走前,他向孩子们承诺:毕业后,我再来。

  2003年,徐本禹高分考取本专业的公费硕士研究生。他找到学院领导,要求申请保留学籍,去贵州义务支教两年。由于没有先例,学院没有答应。下定决心的徐本禹没有参加研究生复试,准备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最终,华中农业大学破例同意为他保留两年学籍。

  这年7月16日,徐本禹和学校的7名大学生志愿者再次来到狗吊岩,开始了“体制外”的义务支教。由于条件太艰苦,其他7名志愿者呆了半个月就先后离开了。

  孤独成了徐本禹最难对付的“敌人”。一条短信要看上好几遍,他也练成了发短信的“快手”。2004年7月,徐本禹转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大水乡大石小学。

  第二封信写于2004年6月2日晚,摘录如下:“6月1日那天,我去看了一所小学,与猫场镇相距有10公里左右。其中有一半的路连摩托车也过不去,只能步行。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人均收入不到100元,人均粮食只有100公斤。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很难受。对比他们和自己,以及那些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我们不应该有任何怨言。

  自己看得多了,心里沉甸甸的,压力也很大,总想帮一帮山里的孩子。有些学生太可怜了。现在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也比以前成熟了些,也“老”了些。

  我真心希望我们学校能够伸出爱心之手,帮一帮山里的孩子!全校每一位学生和老师每年只要捐一元钱,能够让多少学生上学!?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一年只需把旧书、旧杂志集中起来,按一个人一年卖1.5公斤来算,又能够让多少孩子重返学堂?!

  上次湖北电视台要拍节目,我回到了武汉。一名同学让我请她吃饭,一顿饭吃了30多元钱。为此我难过了好长一阵子。一顿饭吃掉了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费钱!”

  背后的故事:徐本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在当地小学教书所得的几百元工资是全家的收入来源。作为一名特困生,徐本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2002年,华中农业大学免去了他全年的学费。

  看了徐本禹的故事后,一位河南财经学院的贫困学生李华芬发动同学开展爱心行动,将捡废品、卖废品所得的钱资助了大水乡的两个贫困生重返校园。

  今年初,李华芬经检查后发现得了白血病。之后,李华芬仍然给徐本禹写信,询问大石村小学的状况,自己生病的事情却只字未提。

  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徐本禹非常感动,他在大水乡的老师和志愿者中发起捐助活动。学生们听说了,也要捐钱。孩子们拿着1毛钱、2毛钱,在募捐箱前排成了一个100多米的长龙。

  今年5月18日,在参加中国互联网公益日活动时,徐本禹将自己获奖所得的手机和数码相机进行网络义卖,义卖所得的2.5万元也都捐给了李华芬。在他的推介下,李华芬被补列为互联网公益日的捐助对象。

  2004年,徐本禹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但徐本禹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太多的好心人感动了我。”

  第三封信写于2004年6月5日凌晨0点10分,摘录如下:

  “有三件事,第一,我想问一下能不能通过校团委借我5000元钱,我担心我下一年的生活费不够。这一学期团省委每月发500元钱,我能省就省,想用来资助50名学生,减免他们的学费。前几天我问了下学校的其他部门,说贷款不能贷了。第二,学校能否在校团委的牵头下,在我走后,每年选派2~3名志愿者来这里支教,人选可以是考取研究生的或想留校工作的学生干部。一年的时间不长,但对各方面都是一种锻炼,一种提高。第三,我想问一下杨书记,看一看有没有企业想找爱心大使,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山里的孩子。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就是学校能否把我的事迹材料送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加每年一度的消除贫困奖的评选。我不是为了这个荣誉,我只是为了能够得到奖金好用来资助学生。我知道这个想法不对,但现在只能这么办。”

  背后的故事:2004年7月11日,化名“南湖居士”的华中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彭光芒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徐本禹的故事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

  2004年底,徐本禹被评选为央视“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因为社会活动太多,徐本禹不得不让孩子们在大年初六提前开学上课,把耽搁的课时补上。

  今年的一天,徐本禹给母校的老师发来一条短信:“我受不了了,我不要出名,我什么都不要。”

  彭光芒爱惜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徐本禹其实是个大孩子。母校老师劝诫他警觉荣誉带来的变化,要保持本色,要快乐支教。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也是在承担一个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徐本禹沉静了下来,他不仅想教好书,还想结合自己的专业为当地发展经济做一点儿贡献。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果树、蔬菜、玉米、马铃薯、设施农业等专家,走进大水乡,为大水乡农业发展出谋划策。

  今年8月,徐本禹将结束支教,返回课堂。

  来源:《中国青年报》 记者 甘丽华

责编:英子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