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孩子:上网也不快乐 专家现场帮十个家庭脱网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2日 11:34 来源:

  应力教授(左)和主持人(中)、听讲学生在做游戏。

  8月5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北京家长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的“走出网络依恋”专家、家庭交流会在国家图书馆分馆文津楼举行。专家与北京10个家庭的家长、孩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励孩子走出网瘾,现场气氛极为热烈。

  主办方表示,这场交流会也标志着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日益走向了针对性和互动性。

  -交流现场——

  家长提前1小时到场

  记者在上午9时准时到达交流会的地点,发现已经有众多的家长和孩子提前来到了会场,有的甚至提前一个小时到场。现场的马女士对记者表示了她的烦心事,她说自认为对孩子照顾得特别好,“简直比保姆还保姆,但孩子对我还是爱理不理的。整天就是玩电脑游戏,现在休学在家已经4个月。”她希望能通过这次交流会来学习怎样才能跟孩子有更好的沟通。

  此次交流会的主讲专家是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应力教授,她就“网络依恋的成因与心理动机”、“网络依恋与情绪心理及行为的泛化”、“网络依恋与心理发展关键期”、“走出网络依恋,为自己精彩的生命助力”等话题与现场的10个家庭及广大听众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

  以现场游戏开场

  “看到‘为自己精彩的生命助力’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字词?”应力教授首先向现场的家长和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要求不要有任何思考立刻回答,交流会也就从这个有趣的游戏准时开始了。

  现场出现了很多答案:考试、自己、孩子、生活、力量、精彩……还有的学生只写了一个字“无”。令记者动容的是,有位母亲在纸上写下了“平静”这个词。应力教授对这些答案进行了解说。通过这个游戏,应力把家长和孩子的紧张情绪缓解了,并初步了解了这些家长和孩子的个性,游戏结束后,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应力教授。

  游戏冲动就是“本我”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了解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应力还现场上起了心理课。她首先问:“知道弗洛伊德吗?”“长成大胡子的,是个精神学家。”一位学生用形象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了解的弗洛伊德。

  应力请交流会的主持人、一个学生站在了台上,通过游戏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有‘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心理学理论,在这里我扮演‘本我’,代表着本能冲动;学生扮演‘超我’,代表着世俗道德的约束;主持人代表着‘自我’,扮演‘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角色。”她解释说,想游戏的冲动就是“本我”,网络就给了我们一个宣泄的地方,追求快乐的“本我”在网络上得到了宣泄。

  她举例说,有个男生被女友抛弃,他就在网上拼命打游戏,将游戏中的女孩当成现实中的女友,将她杀死,然后再让她复活,再杀死,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这些理论和实例的解释,应力让很多家长明白了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

  孩子:其实我也不快乐

  应力坦陈她也是一个网络爱好者,但她认为,每个上网者首先要分清现实的自己和网络中的自己,千万不要混淆了。“成瘾和什么有关?”她问。“和兴趣有关。”有位家长回答说。“是的,是从兴趣开始的,但如果成瘾了,就不光是兴趣的问题,它和整个人的人格发展有重大的关系。”

  应力表示,网络成瘾的危害,最有权利说出来的其实不是家长而是孩子。“我曾经救助过一个孩子,刚开始他跟我说这三年来,他只做两件事,就是吃睡和上网,平时吃的饭菜都是爸妈送到房间,他极少出家门。他对我说:‘我的父母以为我这样整天上网是因为我很快乐,其实不是的,我一点都不快乐!如果有别的事情,我肯定不会上网。’我又问他:‘你不快乐,那想怎么做呢?’‘我写过两次遗书,但没有勇气去了结自己。’我对他说:‘如果你没有想快乐的愿望,那就真的别找我。’”应力介绍说,后来她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在周末陪这个孩子,跟他一起吃饭,一起上网,一起交流。后来,这个孩子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阔别近4年的学校。

  应力用这个故事向现场的家长说明,必须让孩子自己产生离开网络的动机。

  “财产”只是数字代码

  “打游戏到底有什么快乐?它有什么好处?”应力又问现场的家长和孩子。没想到,来现场参加活动的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傅中国回答了这个问题:“打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是种放松,它还能锻炼一种坚持的意志,一种随机应变的敏锐度。”他还透露,他和自己的孩子经常在一起打游戏,“他想做比尔·盖茨,做计算机行业的新锐,打游戏有利于他熟悉这个行业,并保持兴趣。”

  但一位学生随后做出了令人惊愕的回答:“网络上没有快乐。”对此,应力表示,如果人们知道网络上所有的财产和财富不过是一堆数字代码,那他的快乐就不会存在。“游戏为什么那样有趣?比如你在游戏里做将军的角色,故事很精彩,画面很逼真,胜利的时候你感到很过瘾。但是,这是真正的挑战吗?你所挑战的不过是很多数字代码罢了。”

  应力还表示,如果孩子把游戏当做放松心灵的驿站,那对他的身心肯定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执迷于这些虚拟的装备,甚至不择手段地得到它,那就可能走向了犯罪道路。”

  要给孩子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家庭比较好?”一位家长回答说:“应该是完整的家庭,家长有比较好的教养。”应力表示:“教养很重要,但比教养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有个孩子说,父母给了我最好的,但却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什么时候需要你谈心,什么时候需要你静坐,你都要了解,要避免呆板地说教。”

  应力解释说,其实在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直觉”。“孩子很多行为都是直觉行为,没有自控能力。特别是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为了宣泄更是会不顾一切。当然这种宣泄适度是有益的,但太过分就会适得其反。”交流会还吸引了不少青少年教育专家的参与,傅中国认为,药物治疗网瘾是有反复的,其实关键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遇到暴力对峙要冷静走开

  交流会最后的时间是专家现场回答家长、孩子的问题。有位家长问:“如果和孩子出现对峙,甚至开始有一些肢体动作,应该怎么办?”应力表示,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不应该继续纠缠甚至说教指责,应该用心理言辞的方法。“孩子那时候已经没法控制,很容易出现危险情况,甚至自杀的情况。这时候,父母就要冷静地走开,不要再讲道理,因为那时候已经没有道理可讲了。”

  应力还提醒,父母走开的时候说话方式要注意,尽量少说刺激的话,比如“你自己好好反省吧”之类。要委婉一些比如说:“那是你自己的想法,我现在不这样想。现在我们都好好想想,过段时间我们再聊。”应力强调,这种预警实在太重要了,很多父母就是因为没有冷静这样做,酿成了让他们抱憾终生的后果。

  -会后追访——

  应力:和孩子交流避免说教

  现场活动结束后,应力立即被参加交流会的家长们包围。有几位家长当场流下眼泪,请求应力救救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家长希望应力能够走进自己的家庭,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

  应力教授对记者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她发现了目前家长中间存在的问题。“很多家长认为网瘾是让自己孩子不能正常生活的罪魁祸首,其实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与孩子健康人格的缺失有关。”应力还表示,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有网瘾现象,就用说教的口气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实际效果却非常差。她建议家长跟孩子交流要注意方式,尽量避免说教的方式。

  而参加交流会的吴女士也向记者表示,她参加此次交流会有很多收获。“首先我认识到要避免用说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次,我认识到必须要多多鼓励孩子,而不是整天为他的表现唉声叹气。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关键。”

  主办方:将继续举办交流会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副秘书长金锐对记者表示,他们曾经组织过很多以网瘾为专题的讲座,这次交流会的特点是针对性非常强,应力教授从青少年网络依恋的成因等角度做了很好的解释,对这些家长认识孩子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非常强,并和现场的10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做了很好的交流,交流会结束后,还有很多家长希望能做更深一步的交流。”

  他表示,青少年网络协会还将组织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家庭受益。同时,还将进行招募志愿者的工作,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行动中。(北京娱乐信报)

责编:英子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