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但愿工商总局这一次动真格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5日 13:48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国家工商总局14日上午宣布,今年下半年,将集中整治虚假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广告,其中,社会公众人物以患者、消费者、专家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的广告将在重点查处之列。(7月14日北京晚报)

  虚假广告,尤其是虚假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不仅谋财而且害命,令人深恶痛绝。虚假广告之所以泛滥成灾,一些社会公众人物难辞其咎。名人滥用其“名”,明星乱闪其“明”,为了获取重金,不惜为虚假广告摇唇鼓舌,给公众掘下消费陷阱,这种情形近年来愈演愈烈,几乎已成为一个社会公害。现在国家工商总局要重拳打击虚假广告,并且要重点查处公众人物以消费者名义做虚假广告,自然令人拍手喊好。

  然而喊好之余,我们更有一盼,但愿国家工商总局这次的动作是真正的重拳而不是花拳。之所以有此盼望,恰是因为一直以来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形已是屡见不鲜,从期待到失望,这样的事百姓已经历得太多太多。比如卫生部在2004年就发了禁令,宣布凡是收红包的医生都将被取消行医资格。然而两年过去,不仅医生照样敢收“红包”,而且越来越敢收。又比如教育部不知发过多少禁止乱收费的文件,每年开学之际,就有一个不准乱收费的“紧急通知”出台,以至人们为这种“紧急通知”送了一个外号叫“候鸟”。尽管“候鸟”年年来一遭,教育乱收费却也同样像“候鸟”。再比如查处公众人物做虚假广告,这几年也是隔三岔五都有“说法”。可惜的是“说法”说多做少,甚至只说不做。在一些名人、明星眼里,“说法”早就成了“稻草人”。

  一些名人、明星所做的虚假广告,实际上早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畴而涉嫌欺诈了,完全可以由法律法规给其套上“笼头”。在欧美各国,均视名人代言为“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要求做广告的名人必须是此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一旦查出不实,不仅消费者可据此索赔,法律还要对名人处以重罚。因此在这些国家,少有公众人物敢铤而走险做虚假广告。但愿工商总局这一次动真格的,让百姓真正扬眉吐气。 (作者:奚旭初)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张会玲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