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主题: 三论建设新农村不需要“样本”----小岗村之我见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8:00 来源:CCTV.com

  近一时期,论坛上出现了津津乐道南街村的同时,笔锋往往一转,矛头指向了小岗村,说小岗村有两个“没影子”:第一,拖拉机纷纷当废铜烂铁卖了;第二,全村426个人,掰着手指算出了7个大学生。当年第一个在“生死簿”上按手印的严金昌,最小的儿子一过完年,也终于憋不住,跟着进城打工去了。至此,严金昌家里,除了老的,就是小的。村长的父亲严俊昌在寻思:大家都进城打工了,那么谁来种田?当年全国农村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小岗村,似乎沦落到一幅让人可怕的境地。

  我们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小岗村二十八的进程。

  1978年底,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大包干”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如星星之火,第二年就燃遍了近五千万人口的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向全国推广小岗村的经验,迅速传遍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t从此,中国广大农民,彻底告别了那个饥饿、半饥饿的历史。小岗村确实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邓小平对小岗村给予极高的评价:“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应该肯定,小岗村伟大贡献的深远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华西村和南街村。后人在编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对小岗村的伟大贡献,将抹上重重的一笔。

  为什么对普通农民的评价,不能象对待一个伟人那样的评价呢?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市企业也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步鑫生。他原是裁缝师傅出身的服装厂厂长,首先实行按劳计酬,多劳多得,一时轰动全国。后来,各级领导之中,出现好大喜功,要他扩大经营规模,盲目地上了西装流水线,这对一个适应家庭作坊的裁缝师傅,显然很不适应,很快走下坡路,企业最终倒闭,但他的历史功绩还犹在。小岗村后来的变化,虽远未达到这样的结局,但历史的功绩是无法抹杀的。

  小岗村不能成为华西村和南街村,这是很正常的,并不值得奇怪,也不需要惊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教授、博导程漱兰先生认为,像这样一个“淮河旁边缺少资源、封闭落后的小村庄”,难以“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农村能够快速发展。”还有,当年担任生产队长的严俊昌说:“小岗村富不起来,毛病就在于村干部目光短浅,小富即安,脑子里缺少发展意识,结果饱了肚子,空了袋子。”谁都知道,中国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小岗村的农民中普遍存在“床上有被盖,桌上有酒菜,何必出去找罪受”的说法,代表了全国大多数农民 “小富即安” 的观念。 不能因为今天的小岗村农民,没有过上象南街村农民那样富裕的日子,将扳子打在小岗村的屁股上,这是不公允的。我们不能回避历史,离开整个国家政策,去评判小岗村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小岗村的领导人,在走访南街村时,曾经表示将结束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重新走回原来的集体经营制度,在一些人眼里,很快成为传闻。我认为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应该看到,华西村和南街村决不是靠农业富起来的。中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适合集体所有制这种经营体制。采用集体耕作方式,将会遭遇市场经济不可抗拒的风险。如果这种方式,加上盲目的指令性种植计划,可能重犯历史上的错误。小岗村明摆着土地资源质量不高,数量不多,交通条件和人力资源受到限制,这是先天不足。发展工业,又是受到资源、市场和资金等限制,更缺少好的带头人,难免有很大的盲目性。盲目攀比和仿效南街村,是没有道理的。其实他们应该看到,全世界最发达的农业,还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最好、数量最大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现在有些出名风光的富裕村,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的过多依赖,领导人的去留,将决定全村农民的命运,暗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天津大邱庄禹作敏犯罪判刑之后,出现“人走茶凉”混乱景况,就能说明问题。

  现在农村经营体制,是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决不是重新回到集体经济所有制的时代。据一些专家分析,南街村这样的村庄,很有可能在未来还得要实行产权改革,建立农业的家庭经营制度。所以,小岗村应立足于自己,适用于本地,在生产发展的同时,让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组织专业协会和合作社形式,不能存在一年半载就抱个金娃娃。媒体和外人应该以平常的心态,看待小岗村每一步的变化,没有必要苛求、奚落他们。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