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际金融报:解读韩国“新村运动”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43 来源:人民网

  为了充分了解韩国的“新村运动”,以便更好地借鉴,本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部李水山主任。

  解决工农业发展失衡

  记者:当初韩国发起该运动的初衷是什么?

  李水山(简称李):这与韩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该国政府自1962-1971年实施第一、二个经济发展5年计划,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结果是工业和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并且,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也拉大了差距。结果是农村人口大量无序迁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后继无人,加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

  为此,韩国实施第三个5年计划时(1972-1976),把“工农业的均衡发展”、“农水产经济的开发”,放在经济发展三大目标之首位。1970年,发起“新村运动”,设计实施一系列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

  1970年11月至1971年7月,韩国政府为全国所有农村每个村免费平均提供300袋水泥,并限制农户不得自行处理水泥,而要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地方政府为用好这些物质,设计了近20种建设项目,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洗衣场所,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和房顶、加宽村路等。

  主抓七条措施惠农

  记者:新村运动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李:主要包括7个方面:(1)改善农村公路,到70年代后期,全国实现了村村通车;(2)改善住房条件,到1977年,全国所有农民都住进了换成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3)农村电气化,到1978年,全国98%的农户装上了电灯,90年代全国已实现电气化;(4)农民用上自来水;(5)推广高产水稻品种,新村运动初期,政府推广“统一系”水稻高产新品种;(6)增加农民收入,1970年,农户年人均收入137美元,到1978年,农户年人均收入649美元;(7)兴建村民会馆,不仅用来召开各种会议,还用来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

  前后历经五个阶段

  记者:新村运动经历哪几个阶段?

  李: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

  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新村指导员。

  扩散阶段(1974-1976年)

  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自立村根据村民的收入情况改划为福利村。建设的重点变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等。

  充实提高阶段(1977-1980年)

  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期间,因国内政局动荡,新村运动受到责难。后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调整为民间自发。

  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年)

  政府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政府只是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和技术等支持。

  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现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

  不搞“下乡式”运动

  记者:韩国的新村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借鉴?

  李: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为主体。农民需要什么就搞什么,不搞韩国学者批评的“下乡式”运动。对政府而言,他们不是大包大揽,甚至都没列入该国政府1972年第三个五年经济开发计划的事业经费。

  他们的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公务员起扶持作用。运动的开展,由村民选出的新村指导员进行领导,这些民选的指导员有热情、有干劲也有能力,并且还有些泥瓦匠的技能。他们带领农民,制订计划然后去实施。

  他们很注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修路来说,不是每个村都修路,一般情况下搞成沙石路就行了。没必要拓展十几米宽的马路。不需要修就不修,也不搞拆房子。房子的修整,由于他们当时使用的是草房,需要用新草换掉旧草,每年更换一次,非常麻烦。这时,他们只要更换屋顶,把房顶换成瓦片或铁片。有时刷成颜色,很好看,也不需要拆掉。

  他们很注重增加农民收入。因为他们的土地都是私有的,土地增收容易让村民产生共鸣。政府也会考虑采取措施鼓励他们,比如鼓励种蔬菜和一些农作物优良品种等,让农民看到希望。我觉得,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一定要跟他们家里的收入挂上钩。

  增加收入的同时,他们看得见的生活环境也变好了。比如修路时,由农民选举产生的新村指导员带领大家干,有时这些指导员还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出来用于公共设施。平均每个农民每年参加8天的义务劳动,大家都很踊跃。不是强制,而是自愿。

  在新村运动中,教育是核心。学员在新村中央研修院报到后,首先领取统一的服装,接受同等待遇和培训,不分将军、部长、教授、医生、法官、记者、农民还是工人,不管身份、职业、年龄、学历和职务、职称,吃住在同一宿舍,没有房间门锁,一起感悟、感动、讨论和体验,这是消除经济发展初期带来的诸多人身差异和怨恨。

  增加收入、改善环境和精神教育是韩国新村运动的三大法宝。他们让农民充分意识到新村运动的目的,把国家理念和个人积极性衔接得非常好。

  立足“三农”也跳出“三农”

  记者:我们目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我们搞这样的活动,最怕的就是地方一些部门很兴奋,只看到部门利益,而农民看热闹。我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个。韩国比我们假大空的东西少一些,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个体的积极性,再通过新村运动发挥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就把事情做好了。

  我很担心会搞形式主义。现在苗头已经出来了,比如说把农民集中到小城镇居住、搞大拆迁这样的做法。很怕各级政府大包大揽,为农民做主。

  这也涉及到政治民主,目前的方案没有农民参与的机制。尽管村民自治可以体现一些,但将来有可能脱节。政府采取“注入式”,很容易搞成“花架子”。我们不要搞样板工程和形象工程。

  我觉得我们的立场,不能仅仅停留在“三农”上,要升级和升华。韩国的新村运动就是一个包括农民、城镇居民、厂矿、学校等各行各业在内的“泛国民建设新国家运动”。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