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二郎山公路旅行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8:43 来源:CCTV.com

  到达二郎山老公路前,计划的是徒步老公路。去年曾去过一次,那次上老公路不出两百米,因见路面石块众多,怕损坏了车底盘不敢前行,只在附近走了走就回去了。而这次是铁了心要去看那盘山路,哪料路况一直不错,有几处石块挡路的地方,捡来扔路边也就可以了,所以,一路车行老公路了。

  以前没有隧道的时候,老路是唯一的通道,整个川藏线上,二郎山并不算高,海拔只有3437米。据说二郎山第一次被人发现是著名画家张大千和叶浅予1940年到二郎山写生,看到如此美丽的二郎山,回去后告诉了不少同行和朋友,但那时二郎山并不被多数人所知道,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18军进藏的时候,第一个要翻越的雪山就是二郎山,而二郎山并没有公路,于是军人们修筑了二郎山公路。而在只是由当地的采药人和砍柴人踩出来的土路上修公路,是何等的艰辛,不过咱人民解放军是铁打的,草地能过、雪山能过、枪林弹雨能过,这山路,也能修。虽然不能想象那个时候的困苦艰难,但也能明白那份精神了。

  当时文艺工作者们为鼓舞士气,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歌曲,就把大别山的曲子重新填了词,把“大呀么大别山”,改成了“二呀么二郎山”,于是这一唱,把二郎山给唱火了,二郎山从此闻名于世。

  二呀么二郎山

  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荒草遍山野

  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难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那个被它挡……

  二郎山是川藏线上的第一道险关,山上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致使路段滑坡断道时有发生,交通运输极为困难,被人们称为"天堑"。其实,二郎山并不高,“高呀么高万丈”也就是那么一唱,夸张一下以险峻著称的二郎山高度罢了,当地有谚语说明了其险峻程度:“车上二郎山,如闯鬼门关。万幸不翻车,也得冻三天。”还好,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冰雪,也没有暴雨、浓雾和泥石流,有的,是阳光明媚。

  从与新路分杈处到与新路交汇处,粗略估计老路大概有三十多公里(现在有点后悔当时没看里程表),不算长的路,包括了路的苦难与风光:塌方、泥石流、飞石、狭窄、险峻,清秀的风光、美丽的群山,一切风光都美丽如画。

  烈阳高高悬在天空,不知道是否在嘲笑着我们行车的笨拙。我们的车速不快,慢慢的,为饱览风光、为安全,还因路面的不光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会车的缘故,并不感觉险要。行至老鹰嘴,左看右看没觉得有多危险,笑着说他吹牛,其实自己也知道,路窄的山路都是危险的,会车时很有可能让到悬崖下去,否则那歌词里也不会有“高万丈”的夸张了。

  抬头望那有路的痕迹,唯有的反应是:天!我们要去那里?!回头看来时的路,不敢相信自己是从那里走来。弯弯的山路,在当时,个个司机紧张而过,如今行车很少,我们的到来,会不会搅了这一山的清梦?或者,我们的到来对山来说,只是一份毫不在乎。

  在整个老路的行程中,近山顶时遇见了三个安装电缆的员工,还有他们的小卡车,除此之外,别无人烟。那些曾经修筑的房屋也人去楼空破败荒芜,连道班都是一派无人景象。这一切,真的就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然而,不管人类如何变迁,这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依然翠翠绿绿、娇娇艳艳。路边的野草莓已成熟,小巧红颜而甘甜,野花也盛开着,黄的、紫的、白的,迎风摇曳,千万次的重复着一个微笑。

  坐在花儿边的草丛里,看在和那弯弯曲曲的公路,竟没有太多的感慨,也许,这本无须感慨,只需在偶尔能想起它、只需在一个个灯红酒绿后明白,山野的风一如既往地清爽,不染一丝红尘脂粉的沉滓。

  上了山顶,那边就是甘孜了,如今二郎山的西坡植被也渐渐好起来。以前,山的东坡植被很好,树木浓绿茂密,而西坡,光秃秃的山石,树木稀少,一派贫瘠。据说在山顶放声一喊,能把雨喊下来,那是因为空气湿润而又稀薄,一震动就变成了雨水。应该是飘的声音不够宏大,没能把雨给喊下来,依然太阳高挂。

  虽然西坡的植被不如东坡茂密,但也能感受到那份生命的绿。西坡的路也不比东坡的路险峻,正如那三个员工所说,路面也好多了,还有柏油路面的痕迹,而东坡的路只是泥土石子路。

  山顶上有一群牛在晒太阳,慢慢地从它们旁边而过,一头趴在地上的牛懒懒地看了我们一眼又转过去看它的同伴,并不惊吓。动物们的世界其实也很和祥,一头牛妈妈(也许)带着一头牛娃娃、一个马爸爸带着一个马妈妈和马娃娃,好温馨的画面。在西坡还看见的动物有绵羊和山羊,看来这西坡是他们的伊甸园了。以山顶为分水岭,山的东坡阴雨多多,山的西坡阳光充足,现在西坡也植被茂密,有阳光有绿色,难怪这些动物们喜欢西坡了。

  从老路下来左转上大路,全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4176米的二郎山隧道就在不远处,一个几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几分钟,人,到底还是有道行的。

  如今,老路边上有路牌:“老川藏线严禁通行”,这条老路只为战备保留了。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相关链接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