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冬日阳光下的黄龙溪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5日 16:23 来源:CCTV.com

  冬日阳光下的黄龙溪

  烟雨弥漫了整一星期,终于,阳光露出笑脸。

  在暖暖的阳光里驱车来到黄龙溪,经过短短的石梯再走长长的步行街就来到古镇的牌坊前。牌坊的年代似不久远 ,但其中一副对联很吸引人,至少,吸引了飘:“一镇灵奇明时宝刹元时树,两河隐约中古神龙上古风。”一镇,自然是指黄龙古镇了,宝刹和树,龙和风指的是什么,走进古镇或许能明白吧。

  黄龙溪距成都二十多公里,在双流县境内,我们从雅安出发,一百来公里。到黄龙溪的时候已经中午,刚进牌坊就有人招呼吃饭,说的话很暖人心:“吃了再逛吧,慢慢逛细细地逛。”于是在第一家“芙蓉豆花”吃午饭,黄龙溪的石磨豆花很有名气,是自家推磨的,豆香浓烈,所以自然是要吃豆花的,拌着店主自己制作的斗瓣吃,很是不错。店主还推荐了一道特色菜:焦皮肘子。肘子,最著名的当属东坡肘子,这焦皮肘子风味也挺特别,喜欢!

  肘子足豆花饱后就踏上了石板慢慢去体味那古镇韵味了。


  顺着街道走着,阳光懒懒而暖暖,边上的人们在冬日阳光里享受每一秒。有一群人在撬掉店门前的水泥阶梯,后来转了一圈知道,那是为了复古,要给人们一种古的感觉而不是钢筋水泥般的感觉,整个古镇都在大兴土木,春节前要古镇有一个全新的模样。

  街道两帝旁一家紧挨着一家小饭店和小卖部,小饭店前大多都挂有蓝底白字的酒旗,显眼地招徕着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是非常有名的,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在一些店外有长长木把手的石磨,店门上那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顺着街道走到丁字路口,有路牌指示着方向,我们转右去了古龙寺,寺门前两尊威武的石狮子左右挺立。买了门票,一圆,不贵是一惊喜(这年头,一圆的门票太少了),第二惊喜是门票塑料做的,像很多年前的书签,只不过少了穗儿罢了。

  从低低的天花板走过便来到寺内,数柱香烟袅绕,弥漫整个空间。左右边各一棵老树,右边的老树上盘旋着两条龙,龙的金黄色已淡。

  在大雄宝殿前,一个小师傅指点飘去拜拜佛祖,看看佛祖再笑笑,与师傅攀谈起来。师傅说东汉建安年间,黄龙溪叫“赤水”,黄龙溪的来历是因人们在溪中沉入了一龙形鼎用以镇压水患,才叫黄龙溪的。

  那么,那只龙形鼎应该是黄色的了吧,也不知道是否还在那溪中,也许随岁月流走了,剩下的只是神话和传说了。古龙寺已有千年历史,但大雄宝殿房屋却只有十几年历史,那些雕花,很漂亮,在多年后必定也是幽古之物了。牌坊上的“明时宝刹元时树”指的就是古龙寺和寺内及镇内的老榕树了。黄龙古镇上有六棵大榕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其中古龙寺内的这棵榕树需十几个人才能合抱,树叶覆盖的面积可以达三四百平方米。冬日的榕树没有了青枝绿叶,那树干依然雄浑厚重、那枝丫依然苍劲。于是,古老的木质建筑,古老的寺庙,加上遮天蔽日的古榕树,就这样在物质上构建了黄龙溪的古风。

  寺内有树,树内有寺,是古龙寺的一大特点,还有一点是“三县衙门”也建在寺内,三县指的是华阳、仁寿和彭山。如今,三县衙门已是文物所了,只是我们去时门紧闭着并未开放。那只鼓也完成了它的任务,现在也只是仅供观瞻和遐想了。


  今天不热闹,据说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不只寺庙,整个古镇都会热闹非凡了。

  出古龙寺时问师傅三县衙门有何典故,师傅说没有典故,那只是设的一个办事处。历史上黄龙溪属“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所以设了三县衙门,也就是今天说的办事处来管民事、水政及匪患。

  出了寺,继续漫步,这时又有大婶前来询问是否看相,说是黄龙溪最有名气的看相师霸王花,先看以前,看不准不收钱。对于看相,不相信也不怀疑,也从未看过,以后,也不看。相信,是因为心存美好愿望,怀疑是因为人定也不能胜天,不看相,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才能活得精彩与刺激,象看一部书,如果知了结局,便有索然无味的感觉了。

  虽然没应邀去看相,但大婶还陪着我们走了一段,正因为黄龙溪具有川西小镇的典型风格,所以一些电影导演钟情于此,古龙寺里就列了好些在黄龙溪拍的电影,最有名气的就是《海灯法师》和《芙蓉镇》了。大婶告诉我们《芙蓉镇》里,刘小庆就在下河街卖的豆腐。那烽火墙还在,虽然已斑驳,虽然伤痕累累。

  沿古镇缓缓流过的府河在这里与鹿溪河交汇,水映古镇,平添几分水灵之气,也就难怪是四川十大水乡古镇之一了。河边竹椅一字排开,喝茶发呆的人们尽情享受这一方水土的滋润。

  顺着河边走着,来到码头,黄龙溪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据资料说:“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亡。黄龙溪原名永兴场,原址在府东岸的立新村境内,毁于一场大火,故又名火烧场,后迁至府河两岸建场,由于旧时水运交通发达,外来商客增多,经济文化繁荣,航运上达成都,下通重庆,是水路运输的重要码头。解放后,由于陆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距镇12公里的成昆铁路和穿场而过的双彭(双流至彭山)公路相继建成,使水路运输逐渐中断,城镇一时变得萧条。”现在,码头已不再担负历史任务,但码头依然热闹,有游船供游客享受休闲和去对面寺庙祭拜。

  码头边上一老婆婆不停劝飘买一顶花环帽来戴戴,一个劲儿地说戴着好看,才一元钱。看着和蔼慈祥的老婆婆,笑着买了一顶,不为戴着好看,只为那份融融暖和。接过花环帽闻着好香,仔细一看是有腊梅,呵呵,香飘一季情浓一世。后来买芝麻糕时,把花环帽送给卖芝麻糕的姑娘了。


  从上河街走过,尽头是镇江寺,不及古龙寺的香火,但一样的有着虔诚和愿望。这镇江寺居与古龙寺以上河街下河街为主干,左右两端而居,街如扁担,两寺庙如挑起的担子,潮音寺在主干街旁,于是有了“街中有寺,寺中有街”之说。主道中间为码头,其他几条街有的斜穿,有的垂直,均为主街的叉道。严谨的廊坊式古典建筑融入其中,突出了川西平原的建筑特色。

  出了古镇,走在两边皆是买用古老的方法制作名扬川中地带的芝麻糕和豆豉以及兜售小白兔、珍珠熊等小动物的步行街上,淡淡的,没有兴奋的感觉,或许,这正是自己想要的感觉吧。

责编:红立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相关链接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