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行者无疆

黛螺顶下朝台人 【博陵】 2004-06-14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17日 14:17

  几年前游五台山,看了“五大禅处”之后,在一个凉爽的夏日清晨,去蹬黛螺顶。

  台怀镇众寺庙群东面突起的小山上,有一座不大的寺庙“黛螺顶”。上山后见寺前牌楼上的字是“大螺顶”(大,是不是应读作Daì?)。来这里进香的人很多,虽然它相对偏僻且须登高。

  五台山,以它的五座峰顶平平的高大山峰而得名,五座峰顶各有文殊菩萨的五种“法象”。说到法象,想起了龙门石窟的那座“卢舍那”大佛——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即佛祖的多种法象之一。从前到五台山朝山的人为了表示对菩萨的虔诚,要分别登上五座山峰,叫做“大朝台”。但五台山每年八月底即下雪,平时气候也变化多端。传说清乾隆帝多次欲朝拜五座台的文殊,都因气候原因未能如愿,遂让一位老僧想办法。终于在黛螺顶模拟五座台顶的文殊法象塑成集中于此。后来到黛螺顶进香就成为人们所说的“小朝台”,原来乾隆也是既要虔诚也要剩力呀!

  人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既然有这种说法,就有他一定的道理,不妨去登一登。我虽然一贯喜游寺庙宫观又绝不烧香拜神,但也不对焚香磕头的人有偏见。过去经常的观点“宗教是麻痹人们的精神鸦片”,上学时的我们经常趴着窗台、门口看那各类教派的徒众单调的颂唱,那时里面年轻人极少,影响极小。开放后各庙宇吸引来大量游人和香客,迷信色彩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不也正说明了我们国家社会的稳定吗?宗教与文化、历史、艺术等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拥有一批组织上、心理上的受众,回避宗教不是科学的态度。我想,去庙里拜佛的人许多并不是迷信,而是对逝者思念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企盼平安、幸福的一种心理抒发。凡事左右均不可过头。

  登山的路有南、北两条,北面的略缓。还没到北面的登山磴道起步点,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围着个新搭成的席棚。棚子有角有脊,很精细。走近看是一班和尚正作法事,吹吹打打。里面躺着一个人,蒙脸盖着单子。听旁边人叹息道:“是辽宁的,大远的来了,昨天磕着头上黛螺顶朝台。上了一半觉得不舒服,不听别人劝说,刚上到顶就没了气!”我看不到她的脸,但可以看见她的心。她带着对菩萨的虔诚和对亲人或自己驱灾除病的美好愿望,千里来朝。本来以为一步步走近了希望,但菩萨却没能及时挽回她突然危浅的性命。当她看见“大螺顶”的牌楼,走进了院子,心情为终于亲近了菩萨而欣喜的瞬间,是否知道无常已来向她招呼?怀着复杂的心境继续上山,松柏苍翠的曲折山道上,游人络绎不绝。人们或指点着远方的青山塔影,或谈论着各自的话题。人们大多不知或忘却了山下的席棚。不时仍有三三两两的朝拜者三步一扣头地向山上艰难地攀爬。人们不得不绕开他们,看着他们的眼神各式各样。本来不很艰苦的登山之路,人为地变的艰难。想到西部那些千里朝圣的人们,不知该给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当然,他们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是神圣们的眷顾,是用虔诚换来的心中惦念的实现。

  佛教禅宗的五祖弘忍曾向他的徒众提出:"如何脱离生死轮回?"大家考虑多日后,先是神秀写出自己的领悟:“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勸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慢悠悠地说:你还没有认识本心,见识本性,只是到门外,还没进得门来。后来出身贫苦的徒弟慧能(父亲虽作过官,但慧能三岁时即早逝)作一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终成为禅宗第六代大师。许多信佛或有兴于宗教的人认为佛、主神在己身之外,去求身外之神。如果真有心目中的神圣力量,那应该是人们自己。通过自己身心的磨炼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然这愿望不可不实际的膨胀为奢望,那样必将永为苦闷所折磨,而施加折磨的并不是无形的神,正是人自己。一句话,还是自己救自己。自己努力了,外因才能起作用。

  黛螺顶上确是个好地方,神圣而秀丽的五台风光尽在眼底。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把“朝台人”理解为游览五台名山的游客们,不来此处真是一大缺憾。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是一生幸福的根本。

(编辑:陈玥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黛螺顶下朝台人 (2004/08/17/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