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2004年一季度

茶乡普洱板山行【白天110】03-11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9日 15:24

  关于板山茶王树

  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交界的板山,是茶乡普洱一个著名的古茶山。

  1977年4月23日,普洱县调查组考查发现了两棵古老的栽培型茶树,其中一棵高8米,茎围215厘米,直径68.5厘米。生长在板山小干箐,据专家推断,有一千多年历史,被誉为普洱“茶王树”。另一株生长在板山的另外一个山凹里,树高和直径,略逊于小干箐“茶王树”。小干箐茶王树由此成为茶乡普洱各族人民心目中的神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茶界人士,纷纷远足前来朝拜。

  板山茶王树,在历史上是有着确切记载的。宋朝李石在《续博场记》一书中就曾记载:“相传云南普洱的黎明、普义和勐先三地交界处板山的原始森林中,有一棵茶神树,其树干要三人才能环抱过来。在茶神树旁,前人曾砌祭台,不知何时,为何民族开始祭奠,当地少数民族年年祭之拜之,代代相传。”

  直到现在,远至西双版纳勐腊县的瑶、傣民族,近至当地农民,年年挑鸡、鸭、肉、果、香等祭品,不惜长途跋涉到普洱板山祭奠心中所崇敬的茶王树。

  感受板山人

  2004年3月1日清晨,我们坐上颠簸的北京吉普,在普洱县勐先乡党委书记唐策明的领路下,从普洱县城出发,坐了足足4个小时的车,至中午11:30才到达板山茶场。虽然路途艰辛,但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已进入不惑之年的唐书记的几则乡间笑话“批发”,就搞得我们四位随行记者乐不可支。中途车子停在一户乡间公路食宿店旁,唐书记下车购置上山用的食物,女老板关切地问:“唐书记,你们是去看茶王的吗?”

  “是啊。有没有菜?买去山上吃。”

  女老板冲唐书记一乐:“有啊,青菜、白菜、腊肉,你要什么啊?”

  稍顷,女老板闪动着诡异的眼神,担心道:“山那边江城人的十条牛被豹子吃了。你们不怕?”

  唐书记肯定地点头:“这样的事近年发生了几台,以前听闻旧社会有豹子,现在可是要得见了。”

  听说板山有豹子,我们的心不由得一紧……

  显然,担任勐先乡党委书记才一年多的唐书记,已经同这里的村民相熟已久了。

  经过一天的相处,我们知道了唐书记的经历:农民、军人、村干部、乡政府办事员、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我看到,在葱茏的茶山上,他是茶工的“技术员”;在碧绿的田畴里,他是农民的“科技专家”;在我的印象中,他首先是个文化人,然后才是乡党委书记。现在的唐策明,在工作闲假之余,还写写通讯报道、写写精短散文、写写乡土诗歌,恨不能把脚下这块土地写尽,他的文章而且见报率相当高,随时可以看到他的文章在省、地报纸杂志上发表。

  唐策明的家乡在普洱县的黎明乡。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已成为他的人生信条。他对我说了一句大实话:“到那里就得唱那里的山歌。”板山茶场,作为普洱茶产业对外的形象宣传窗口,凝集了这位朴实无华的乡党委书记多少心血啊。他到板山来视察工作,常常自己掏腰包买来丰盛的食物,因为他深知茶工们生活的清苦。他关心着茶山的校园建设,关心着茶山的医疗条件的改善,关注着茶工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这位乡党委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已经生根、发芽……

  唐策明,是一个外乡来的板山人。

  在板山茶场,我接触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板山人——板山茶场场长、哈尼汉子龙发学。

  有着强壮体魄,一头浓密的乌发、饱满黝黑脸宠的龙发学,浑身透出一股强悍的哈尼血性。从1984年建设板山茶场就来到板山的他,从挖茶沟的茶农,干到包干组的组长,干到场属队部的副队长、队长,一直兢兢业业地干到副场长,直到现在的场长。他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板山茶场的发展过程。

  他是个纯粹的哈尼人。作为当地哈尼人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曾为了茶叶营销,跑过不少的沿海城市),至今仍操着哈尼话和哈尼茶工布置生产任务。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时会冒出一两个哈尼的词汇。尊贵的客人来访,他依然用哈尼的礼仪和客人饮酒。

  他是当地出名的山歌手。当幽静的夜晚来临,面对莽莽群山,他经常用悠扬的山歌表达对岁月的依恋。很多被历史岁月淹没的哈尼族民间 歌谣,他熟记于心。在我们采访行即结束之际,他手握酒杯,向我们吟唱了一首当地哈尼人流传下来的劝世歌谣——《十劝文》。

  真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龙人;老龙滴下三滴水,今年庄稼有收成。

  二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蛇人;蛇在路中挡起来,串门小伙去不成。

  三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马人;好马不背双鞍子,好女不嫁二婚人。

  四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羊人;小羊吃奶双膝脆,喜鹊还知抱娘恩。

  五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猴人;猿猴上树盘脚坐,脸上生毛不认人。

  六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鸡人;有娘小鸡吃碎米,无娘小鸡蹲墙根.

  七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狗人;小狗吃的蒸边饭,房前屋后咬小人。

  八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猪人;小猪养成胖猪样,刀架脖子死得成。

  九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鼠人;老鼠咬烂皮箱贵,妹妹花鞋穿不成。

  十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牛人;小牛养成大牛样,弯档夹脖犁得成。

  冬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虎人;人不伤心不掉泪,虎不狠心不台(咬)人。

  腊月好唱十劝文,深深拜上属兔人;兔儿不吃窝边草,老鹰不叼脚下鸡。

  他是个富有想象力的企业家。现在种植规模达到1700多亩的板山茶场在1985年以前是一片原始林莽。1984年,一场震惊思茅全区的勐先洪灾使几十户哈尼人顿时失去了家园。普洱县委、政府为了当地哈尼人的生计,决定在板山开垦茶叶种植基地。第二年,龙发学和当地的很多哈尼人加入了开垦茶叶基地的队伍。1996年3月起,他被任命为板山茶场场长。担任场长之后,这个哈尼汉子结识了很多外地的大茶商,把板山茶场的茶叶生意做到了外地。2002年普洱茶集团公司成立后,板山茶场成为了普洱茶叶集团主打产品“板山毫峰”等普洱名茶的主要茶叶供应渠道。他曾经给每户茶工下养猪的计划指标,种养结合,养殖业发展了,茶工们收入也增加了,生活得到不断提高。同时,养殖业还带来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茶叶种植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自2000年以来,板山茶场每年向国家上交利税20万元,基本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板山,实实在在的板山人还有很多,这些沐浴着普洱茶清香,被茶山云雾所缭绕,被凛冽山风所吹拂,生活清苦但活得潇洒自在的板山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多次担任过日本、法国友人考察板山茶王树向导的板山人杨树林;在枯燥的环境里,默默奉献着青春的小张会计……这样的板山人还有很多,他们坦荡的胸怀和诚实的心境,不正是普洱茶与哈尼人生存状态相结合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吗?

  走近茶王树

  当天中午,我们在板山茶场场部杨树林家吃过了一顿丰富的山乡午餐,热心的龙发学派了四名茶工担任我们的向导,这些向导中当然少不了经验丰富的杨树林。杨树林手握一把长刀,走在队伍的前头。

  这支八人组成的进山队伍沿着茶场简易公路走向了探寻小干箐茶王树的旅途。

  走了大约三公里的山路,总是摆不脱郁郁葱葱的板山茶场茶园的纠缠。回头一看,整片板山茶场茶园就在不远处的几支山梁里注视着你,令你似乎永远脱离不了绿色的包围。就这样又走了一公里的崎岖山径,出行队伍才进入到原始森林的边缘。进入原始森林,仿佛走进了另一个绿色的包围圈。路两旁是随处可见的参天大树和缠绕在大树上的原始藤蔓,茂密的树叶遮盖了天宇。路上净是潮湿的腐叶,人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很舒服。偶尔可见巨大的朽木横旦在路的中央,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爬过朽木。不远处还可听见不知名的鸟的怪叫声。一人独行,肯定会失去前行的勇气,这时才真切地感受到朋友二字的真正内涵。

  就这样小心翼翼地前行,队伍推进速度很慢,一群人互相吆喝着壮胆。穿过山梁,走到一块长满席草的洼地里,这时有稀疏的阳光酒下来,照在脸上,感到很惬意。在洼地的几块零乱的石块上,队伍停下做短暂的休息。

  杨树林打破沉闷,调转头问我们:“知道这叫什么地名吗?”

  大家摇摇头。

  杨树林向我们讲述了这块洼地的传说——这里原来是个清水潭,名叫金鸭潭。相传很久以前,天上七仙女骑着天鸭到这里来洗澡,正在惬意的享受着清水撩拨的金鸭,被潭边饮水的猛兽吓得四处逃窜,在原始林莽里迷失了方向。七仙女没有了天鸭,就无法上天去,遂下凡落入了人间,繁衍后代,板山脚下后来就成了现在的哈尼族寨子。而那些天鸭也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变成了现在这几块零乱的石块。杨树林讲述的传说,是哈尼人起源传说的另一个版本。

  听着杨树林的讲述,我们惊诧了半天。看来,真是不虚此行了。

  穿过金鸭潭,队伍又沿着隐约可辨的崎岖山径没入原始森林深处。

  在一个赶山人住得倒塌的窝棚旁的几个大鹅卵石旁,杨树林又向我们讲述了另一个板山传说。

  他指着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大小不等的鹅卵石说:“看到这三个石头了吗?大的磨盘大,小的大碗般粗,另一个脸盆样大。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曾在 此处商议军机大事。大石头是诸葛亮坐的,小石头是张飞坐的,另一块是关羽坐的。”

  听得一群人更是惊奇,纷纷把这三块普通的鹅卵石摄入镜头中……

  继续前行了一个小时,杨树林突然停下脚步,神秘地说:“目的地到了,茶王树就在这里。”

  我们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茫然地四处寻找。除了莽莽原始杂木树,哪里有什么“茶王树”。

  “快到了。”杨树林自言自语,挥舞着长刀向杂草丛生的山野里砍出一条道来。

  这里根本就没有山径,莽莽林海间杂草长满了整座山梁。这时我们才知道杨树林带来长刀的用意。

  杨树林走在前头,手握的长刀上下翻飞,斩断的杂草纷纷倒在两旁,一条简易的小径就临时形成了。

  队伍艰难地随着杨树林走向附近的山洼,越往前走,杂草越深,杨树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加上临时形成的山径很潮滑,队伍里经常有人摔跤是经常发生的事。一行人蹒跚着前行,几百米的路途,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杨树林大声吆喝道:“到了,这棵就是茶王树!”

  大家循声看去,一棵粗壮的野生古茶树伫立立在前方,肢干粗大,枝繁叶茂。茶科植物特有的油绿叶色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嫩黄的光泽。这棵茶王树生长在陟峭的山石旁,这些山石湿滑稀松,野草长得非常茂密,把突兀的石头遮得严实。

  茶王树树干的下部有一块直径50厘米左右的印迹,这应该是科技考察人员留下的标志。历经千年岁月沧桑,多少山洪的侵扰和地质的变化,茶王树依然用青春的姿势,唯我独尊,傲立于天地间。

  茶王树,将永远挺拔在神圣的板山,永远挺拔在茶乡普洱各族人民的心中……


  .

(编辑:红立来源:CCTV.com)

相关文章:

  • 茶乡普洱板山行 (2004/03/19/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