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

  [南大洋科学考察]

  此次南大洋科学考察的特点是专业多、项目多、时间长、区域广、任务繁重。考察队以走航观测和测区定点观测两种方式较圆满地完成了“八五”“磷虾项目”观测,并完成了“气候项目”和“晚更新项目”中与大洋有关的课题观测与采样。走航表层观测贯通全航程,每日4次。特别是充分利用本航次环绕南极冰缘航行的机会,用鱼探仪进行了磷虾资源的全程探测记录,并用浮游生物高速采集器采样;同时用抛弃式温深仪和表层水温自记仪以及表层水采样考察其水文、化学和相关的生物特性。首次获得环南极冰缘区较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定点观测,开展了南斯科舍海和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综合海洋考察。经过15天的航行与作业,在39个站位上共140小时进行了磷虾生态及资源量、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等综合性科学考察;站间全部用高速采集器进行磷虾等浮游生物采样,作为站位上数据的有效补充;并在5个站位上采集海洋沉积柱状样10个。本次水文 CTD探测达到的水深是中国在南大洋考察中最大的。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善,本次队较过去增加了铵盐、DOS、ATP、溶解钙、溶解氧等新的观测项目。

  这些数据和样品对完成中国“八五”南极研究计划的“南大洋磷虾资源和开发利用”、“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的研究”三个项目将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对大尺度范围的磷虾样品初步分析发现,今夏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的磷虾种群结构有较明显的差异;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磷虾种群结构比往年也有较明显的差异。这将对磷虾资源变动和资源补充机制及其形成原因等提出较高水平的分析。对 CTD深水站数据的初步分析认为,进一步的室内工作将在普里兹湾的水团、环流以及南极底层水的形成等方面提出有进展的成果。

责编:东子


<<上一页
第3页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