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民俗频道 > 走进西藏 > 嘉宾文萃 > 正文

保护三江源 造福千万代——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构想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23日 14:49

  

陶宝祥 董锁成

  一.三江源地区是江河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功在当代,造福千秋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十个省、市、区。总面积545.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的56.8%,1998年总人口28510万人,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22.84%。西部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有能够深刻影响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巨大生态效应,并由此而广泛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青藏高原是欧亚大陆主要江河的发源地,是欧亚大陆上发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孕育了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河流。如我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和流经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等国际河均发源于此。这些大江大河是中国和亚洲几十亿人民的生命源泉,曾孕育了人类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现代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严重会影响西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通过大气环流和江河水流的水气循环,直接关系着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我国中、东部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全国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近些年来,我国长江、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长江中下游连年发生洪涝灾害,黄河断流时间超过200多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干旱缺水已严重制约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江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心腹大患。而这些又与上游和江河源头地区生态退化、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最近召开的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已把西部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就是加强江河源区和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西部地区是与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关系最密切的地区,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是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开发情况复杂、开发难度大、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地区。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把“开发大西北,保护三江源”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三江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造福当代惠及千秋的伟大事业。

  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加强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均发源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全州土地面积约29.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人,藏族人口占96%。

  玉树州北有昆仑山,南有唐古拉山,两条山脉的余支,在玉树地区纵横交错,绵延数千公里。蕴育了许多大小河川,提供了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大批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就发源于玉树州治多县格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第二大河黄河发源于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的各式各雅雪山,流入扎陵湖、鄂陵湖。重要的国际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玉树州杂多县扎青乡的果宗木查雪山。三条江的水源大量补给区(水源涵养区)是玉树地区的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及果洛州的玛多县。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但是,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渐退化。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也趋于恶化。笔者于1990年随中日长江飘流探险考察队,1994年随中日澜江中上游探险考察队,1999年随中国德祥澜沧江源头探险考察队三次深入三江源地区的六县,深感该地区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目前,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①个别地区大面积的优质草场退化;②个别地区沙化严重;③鼠害肆虐;④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⑤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以上五个问题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发展下去,必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及水质造成破坏。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江源区对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作用。因此,加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重要使命,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近百年来,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新兴事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目前,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类型、面积和管理现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事业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特别是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保护面积最大的地区。它的建立必将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

  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镕基总理在西部开发的工作中多次发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朱总理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国家也十分重视江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已拨巨款实施江河上游生态保护林工程和生态环境县建设。国内很多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已经对这一问题形成共识,并且积极行动起来。中国科学院最近提出加强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国家环保局拟提出在长江、黄河建立特殊生态功能区的构想;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在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建立保护区的计划;青海省也做出了在开发建设中加大环境保护的决定。同时,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国家有能力支持西部大开发,国家也有能力搞好西部的生态建设。国家林业局已承诺今后十年投资1000亿元用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安排于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生态治理,“三北”防沙治沙工程,东北、内蒙古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其他省份营造防护林。因此,建立“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四.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管理

  建立“三江源自然源保护区”将涉及青海省玉树地区的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及果洛地区的玛多县。其中有些县是全部,有些是部分地区。该地区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到0.8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不受干扰和破坏,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三江源头水资源的洁净和持续补给,保证中下游地区水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安全;通过保护区使我们认识和掌握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规律,达到对稀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特点是:①是世界上江河最多的保护区;②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及湿地区;③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所以,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统一管理。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以及保护区不同地段需要保护的对象、保护程度、方式、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的特点,可将三江源保护区划分如下三个区:

  1.核心区(封闭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在三江源重要江段及水源涵养地和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若干个核心区。如:澜沧江源的果宗木查地区,方园近百公里只有五户人家三十多人居住。核心区建立后应把这五户人家妥善迁移,使核心区保持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又如:保护区内原已建立的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黑颈鹤等30种鸟类和12种兽类;再如:澜沧江流域的扎西气娃地区,大量的野驴、野牦牛等在这里栖息。这些地区都应建成封闭式的核心区,保护好这些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2.缓冲区(半封闭区)

  核心区的周围都有一缓冲带包围,在缓冲区内只能进行一些与核心区的保护相符的活动。考虑到三江源地区全部是牧区,为此,在该区的牧草承载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允许牧民在这一区内放牧,以减轻保护区的经济压力。

  3.过渡区(开放区)

  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外围是过渡区。过渡区可发挥保护区内许多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发展功能的发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过渡区可建立开放型的实验研究区、传统利用区或恢复区、旅游区。特别是这一区域的旅游功能应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应把保护区内的大多数人吸纳到旅游景点的保护与管理、旅游设施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制造、旅游行业的服务上来。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的唐番古道就在这里,当年文成公主就是沿着这条线进入西藏,沿线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同时,三江源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也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三江源地区是发展文物古迹游与生态游最好的地区,也为玉树地区脱贫致富,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五.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补偿机制,促进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

  按照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原理,河流是全流域人民的公共财产,大家共同享有对该河流的利用、保护的权利和责任。因此,江河源保护不仅是上游的事情,也是中下游的事情。据此,要建立上中下游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补偿机制,实行全流域统一利用、保护和管理。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流域上中下游利益补偿、责任共担的政策和法规,促使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以及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充满新的希望。我们坚信西部的经济大开发,也为西部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经过未来几十年的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将会变成环境优美独特,自然风光绚丽多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经济繁荣昌盛,社会文明发达的欣欣向荣的21世纪新西部。

  (陶宝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董锁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