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民俗频道 > 走进西藏 > 嘉宾文萃 > 正文

《追寻生命的灯——与九十九位藏民的心灵对话》 第十章 在古海上最早出现的部落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8日 14:04

  

奇异的民俗:野葬

  1994年8月25日日记

  在尼玛县招待所睡了个安稳的好觉,早晨6点半,天还未亮,我们就在尼玛县副县长公扎及向导的陪同下,匆匆上路,赶往尼玛县境内的文部乡。文部乡有两个自然村,当琼村和文部村。次仁玉珍在车上对我们说:“文部乡人认为没有福气的人到不了文部,而他们自己是最有福气的人,因为他们就住在那里。”

  工觉啦打着前照灯,加大油门在坑洼不平的坝子上飞驰,车颠得很厉害,我坐在后座上,被颠得就像在做坐式小跳,偶有几次大颠,猛烈得把我的眼镜都甩了出去。

  黎明的晨曦渐渐地现出了自然的形态,我们突然发现成群的野驴和黄羊在远处悠哉。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惊呼起来,谢导兴奋地又颁布了今日第一道停车指令。

  世彪赶紧支摄影架,吕毅不等世彪支好架子,扛着摄像机对着野驴群、黄羊群一个劲儿地拍摄。虽然我们离它们很远,但毕竟被发现了。看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并不招他们喜欢,原本在那里悠闲自在吃草的野驴群、黄羊群都跟着领头驴、领头羊朝着离我们更远的地方跑去。大家都静悄悄的,惊喜却不敢出声,生怕把这些高原动物吓跑。吕毅示意让我看摄像机,我通过摄像孔看去,哇!那些野驴奔跑的姿势简直太美了,特别是那领头的野公驴,它昂着头,四蹄飞溅,那奔跑的动作既优美又有力,让人感觉到它的骄傲、它的勇敢、它的无畏。据说,野驴群中领头的通常都是公驴,它必须具有保护其他野驴,特别是母驴和幼驴的能力,如果遇上不测,它会挺身而出保护它的同胞。如果它牺牲了,野驴群中会产生新的“领袖”,它会履行领头驴的责任,像英雄一般永远跑在最前头。

  藏北草原的黎明非常感人,就像含羞的蒙纱姑娘,我们只能看到她的朦胧美,却不能穷尽她的完美,但我们却愿意站在那里久久地享受她的朦胧、她的神秘,因为我们知道在那后面有着一个全新的诱人的世界。但是,我们也知道,当她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我们的想象力会失灵,会失望地离去。人们为什么愿意不惜笔墨地描述晨曦、落日,而不如此描写当午烈日,其原因也在这里。

  大约10点左右,我们在一段缓坡上看见了一块耸立着的巨大石柱,次仁玉珍说,那是格萨尔王的栓马桩。她还告诉我们,民间传说西部英雄当琼工布就是在此射杀了准噶尔部的头人的。

  去文部乡,要翻过一座山,我们的车到达山顶时,看见那上面堆着玛尼石,挂着风旗。我问带路的向导:“这里为什么会有玛尼堆、风旗?”他说:“这是祭祀达尔果神山的。”他用手指着远方:“远处那个露出一个头顶的雪山就是达尔果山神的宫殿。这一带唯有这个地方可以看见达尔果神山,文部乡那个地方是看不见的,所以,人们要到这里来祭祀达尔果神山。”

  翻过山,我们的车在坑坑洼洼的坝子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当琼村。文部乡政府所在地就在当琼村的旁边。这是一个很有沧桑感的村落,村里有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村民都信仰佛教。

  就在当琼村旁有一座神山叫鹫乌祖,传说这座神山是西部英雄当琼工布的父亲,当琼工布死后,化作一道彩虹回到了他父亲鹫乌祖身边。

  我们打算先去文部村,从文部村返回时再拍摄当琼村。

  因为已到中午,我们先到乡政府院子搞了一壶酥油茶,拿出从尼玛县带来的饼子和肉,就着酥油茶吃了饭,这顿饭应该是早饭,而吃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所以只能算作午饭了。

  吃罢饭,我们又乘车赶赴文部村,文部村距乡政府大约60公里。

  我们沿着古海的海岸线行驶,却很难想象当年的当琼措与当热雍措溶于漫无边际的古海当中的壮观奇景。

  过了当琼措,左边山凹处有一泉水,在几年前,次仁玉珍到西部考察路过这里时,发现在残墙的后面直挺挺地裸立着一具女尸,那尸体已经冻成了炭色,面部和腹部被乌鸦啄破了几处,露出了肠子和牙。她身前的花边羊皮袍等衣服散落在一边。原来,她和丈夫到琼京朝圣,路过这里烧茶休息,她下到泉眼里洗澡,洗完后上来喝了几碗茶,然后又说再洗一次。这一次下到泉眼里就再也没有出来。她死后,她的丈夫从泉眼里把她捞了上来,按当地葬俗,扒光衣服就地依靠在一段残墙上野葬了。她的丈夫继续上路,前往琼京大朝。

  次仁玉珍说,当时她很想动员她的弟兄把这女人背到一个比较好的山上去。可她又一思想,既然是她丈夫在这里把她野葬的,自己又有什么权力动她呢!于是,她放弃了这个念头。

  大约过了两小时,我们来到文部村,我们被眼前的景致震惊了。那简直是一幅最美丽的伊甸园。湛兰的当热雍措湖,雄伟的达拉果雪山和这座弥漫着象雄文明的古老村寨协调地融为一体,美不胜言。

  文部村是个渗透着古文明的村落。全村信仰苯教,有苯教寺庙,有苯教活佛,这活佛与佛教不同,属世袭制,而非转世,僧人可以成家,有妻有子。

  这里种植青稞,而且长势很好,产量也挺高。气候暖和,是一特殊的小气候区。

  村庄后面的山是一座火山,常地震,但村民们不愿意搬离此地。房子即便被地震震塌了,也不搬走,还会在原地继续盖房。

  我第一眼看见文部村的时候,觉得有点儿古希腊庞贝城的感觉,还有点儿像中国古人讲的世外桃源。

  房子之间有胡同,左转右转,房门很矮。所有房顶上都有苯教的符号标志。这是一个极封闭、极幽静的古老山庄。

  据说,这里很可能是象雄文化的遗存。老百姓语言中有很多象雄语,不太好懂。

  文部村的大人、小孩,无论是谁,身上都有用宝石串起的护身符。

  据说当热雍措湖里有水怪。老人曾经见过。我夜里3点钟出去方便时,面朝湖面看了好一阵子,真想亲眼一睹,可惜没见到。我看见的是宁静的湖面,那种宁静好像使时间停滞了,那种宁静好像使空间凝固了,那种宁静使我深深地体会了一次什么叫“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的象雄古国

  文部村位于藏北尼玛县西部大约250公里左右的当热雍措湖畔。据说“文部”的意思是牛奶泡。

  当我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马上联想起苯教对世界起源的一个有趣说法。苯教有一部经文叫《什巴卓浦》,这部经书据说是由象雄文译成藏文的,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世界起源的记载,说世界是由5种本原组成,而这5种本原都是卵。露珠和雨也从这5种本原中产生出来,形成了海。一个膨胀形气泡跳到其中一种本原——蓝色光卵的表面,破碎后,出现了一个青蓝色女人,她和桑波奔赤法师没有点头没有触鼻的结合,生下了野兽、畜类和鸟类;他们低头触鼻的结合,生下了9个兄弟和9个姐妹。这些兄弟成了世界的九男神,这些姐妹成了世界九女神。这对夫妻及其他们的18个子女形成了苯教众神的祖先。

  气泡和卵接触生成人,这在苯教经书中并非一处,文部为什么叫牛奶泡?文部人的祖先是不是这气泡和某种本原卵相触而生?尽管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材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信奉苯教的文部人相信他们是象雄古国的后裔,在他们的经书上记载着连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的象雄文。

  像神秘的玛雅文化一样,象雄文化也非常得扑朔迷离。在公元10世纪吐蕃帝国不可一世地向外扩张的时候,纵横捭阂于西藏的西部、东部,古老的部落联盟——象雄王朝顷刻土崩瓦解。

  象雄王朝的消失成了千古之谜。

  没有人知道象雄古国诞生于何时?只知道她灭亡于吐蕃帝国的崛起时。

  没有人知道象雄古国的大食文、玛尔文从哪里来?只知道她比藏文的历史更久远。

  没有人知道象雄语是怎样的语言,没有人知道象雄人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象雄人的历史。

  很多学者都在探索象雄文化,但至今最肯定的回答依旧如故,象雄是个谜。

  我们自然很想搞清楚文部和象雄的关系,于是特别采访了文部村民公认的有学问的僧人典金南杰,他是文部寺的僧人,还是位画师,他11岁出家,今年68岁,是典青人,年轻时朝圣路过这里,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留下来在此落户,就这么着在文部村一住就是40年,而且还成了家。

  我们来到他家,这位老僧正在念早经。我们向他请教了象雄文字的起源。

  我问:“您能对我们谈谈象雄文字的起源吗?”

  典金南杰说:“在象雄文字之前还有一种文字,比象雄文字还古老的文字。“他说着,将几种文字的经文摆放排列起来,“这是玛尔钦,这是玛尔琼,这是达克塞,达克塞就是那更古老的文字。”

  回到北京后,我们请教了藏学中心的苯教专家才让太先生,他在看了我们拍摄的这段片子后,向我们解释了象雄文字的起源。他说:“苯教认为文字的创始人是敦巴辛饶。最初是40多个字母,由这40多个字母发展成大食文,藏语叫“达克塞”。大食文中有两种邦体文,一种叫“邦钦”,一种叫“邦琼”。后来,又从邦体文演变为玛尔文,玛尔体文中也分两种,一种叫“玛尔钦”,一种叫“玛尔琼”。这就是象雄文字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我们没有找到文部与象雄历史相关的更多实证,但是,当我们考察完文部村后,给我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文部村庄很古老,文部人很可能是象雄古国的后裔,但她究竟是否,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下一页>>
第1页
(编辑:郭翠潇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