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6日 17:59 来源:人民日报
![]() | |
邵文锦素描。 罗雪村画 |
寻访邵文锦,不在天津杨柳青,而在山东威海。因为落叶归根的缘故,他将晚年的生活安置在了威海,画室正对着甲午故地―――刘公岛,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谦虚地说:“我投身杨柳青年画已逾50年了,人生所余时间不多,还要为它再做些实事。”他现在不参加任何应酬,也不以画谋利,日常的工作就两样:创作大量的现代杨柳青年画,培养杨柳青年画艺术人才。
从小就迷恋画画
邵文锦和杨柳青年画结缘,是因为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5岁就能画人物。“七七事变”后,日子很苦,小文锦只能吃野菜,连麸面都很少吃得着,但他依然迷画,时常左手拿着野菜团子,右手拿着草棍,对着烟盒纸,在地上一画就是大半天。
17岁那年,邵文锦赤脚走到烟台,由亲戚带到了北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竟然名列前茅。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邵文锦刻苦学习国画、西洋画等多种绘画艺术,常常举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到深夜。就在那时,他得到了一代大师、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的教导:用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不断创作艺术精品。
1953年,21岁的邵文锦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响应创作新年画的号召,到天津工作,后进入《天津画报》任编辑。从此,天津多了一个杨柳青年画的痴迷者。
把写生和创新结合起来
“要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要求出发,按照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把写生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邵文锦艺术实践的主旨。他认真总结吸收已有300余年历史的杨柳青年画的精髓,大胆探索出一种融汇国画、油画、工笔画特色,吸纳西洋技法和国画技法的现代杨柳青年画创作技法,并大力倡导杨柳青年画要走出画社,突破版样,走向火热的生活。他发起了一场写生运动,到全国各地写生,带回大量的风景画、肖像画,将其运用到杨柳青年画的创作中,最多的时候一年画出杨柳青年画100多张。
他第一次用现代技法创作的现代杨柳青年画《春风十里桃花香》,以不同于传统年画的抒情意蕴、娴熟的工笔技巧、优美的素描勾勒,使画面充盈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从此,邵文锦的创新热情一发不可收。《山鹊山鹊别处啼》涌动着浓郁的田园气息和乐观情怀,成为现代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创作的现代杨柳青年画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
为民族艺术鞠躬尽瘁
“杨柳青年画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粹,必须大力弘扬,让后世人也能看到它的美好。”邵文锦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版样和年画资料,邵文锦跑遍了杨柳青四邻八乡和中国的各个年画产地。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邵文锦就敏锐地认识到,杨柳青年画只有培养人才,植根生活,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在时代转型、消费观念转变、审美观念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生机。为了培养人才,邵文锦在天津组织近800人的创作队伍常年学习,到部队开办杨柳青年画专业培训班,还在天津美术学院开设“杨柳青年画学习班”。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成为杨柳青年画专业画家,创作的作品在全国美展上获奖。
如今,74岁的邵文锦已满头华发。虽然远离天津,但他依然牵挂着“河岸杨柳青青,河面帆樯林立”的杨柳青古镇。老人动情地说:“追随杨柳青,做人民的艺徒,我无怨无悔!”(刘成友 邓志云)
责编:郭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