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敬一丹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焦点访谈
  感动中国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环保使者敬一丹  

  一个东北林区走出的知青,却成了为环境说话的使者,她说:“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最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就是为环境说话。”她就是环保使者敬一丹。

  “自然之友”的一员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进程,地球资源正在被人们无限开采,环境污染、能源衰竭,日渐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1994年,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成立。“自然之友”倡导绿色文明,传播绿色文化,吸引了许多热爱自然、想要保护环境的人加入,敬一丹便是其中之一。

  在主持《东方时空》的时候,有几个日子一直让敬一丹记忆犹新,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还有水日、植树节、防治荒漠化日等等,每到这样的日子,敬一丹的心里都会升腾起强烈的愿望:要为环境说话,为自然说话!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这几句话能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不说的话,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她想,哪怕有一个人听到了,哪怕有一点点影响,我也不枉在媒体工作一回啊。

  就在北京沙尘暴最厉害的时候,敬一丹对环境的悲观情绪陷入了最低谷,一到漫天沙尘的时候,她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就在那一年的地球日,敬一丹写了一份申请书给“自然之友”,她说,我一定要和有环保意识、有环保倾向的人在一起,这样才能减轻我面对沙尘暴的那种悲观、那种无望:这样我才能有一种力量。

  就这样,敬一丹成了“自然之友”的一员,这群人的行为让她心生敬意。“自然之友”常常义务召集大家看环保主题的影片,而当敬一丹看完电影被深深感动的时候,却发现组织者一直在为大家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看电影。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敬一丹更加感慨,她说,我有的时候就想,他们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眼前,也不是为了自己,可能是为了特遥远的事情,可能是为了山林里的滇金丝猴,可能是为了一片连自己都看不见的树林、江河,这些人身上有一种特纯净的东西。慢慢地,我对有环保倾向的人有了这样一种印象:特别环保的人肯定是一个好人,就算是有一些毛病,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样说好像挺孩子气的,可是敬一丹确实是把一个人是否环保,看成评价别人的一种标准。

  一个信封反复用

  作为主持人,敬一丹常常会收到许多观众来信,这些信看完了信封没有用了,敬一丹却不会扔掉,她会把这些信封拆开,再翻过面来,折上粘好,变成一个新的信封,下次再给观众回信用。其中的原因倒不是电视台领不到信封,而是因为这样可以省纸。省纸就是省木材,就是保护树林,这么做也不是为了给谁看,而是敬一丹真实的生活习惯。就像她在生活中,很习惯于把丈夫和孩子吃剩的菜吃掉一样,这些习惯都跟她当年知青的经历有关。

  1972年至1976年,敬一丹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清河林区当知青,那时她是生产队里的广播员。为了号召全林区的人烧树枝,知青们做了一个宣传车,敬一丹就站在车上沿着林区走,高喊着大家不要烧成材的树,要烧树枝。就为了转变人们烧木材这个习惯,敬一丹花了很长时间。在她的记忆中,广播时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清河林区那段经历,对敬一丹的影响很大。

  在那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是没进过林子的人很难体会的。春天栽树的时候,一走进林子,就能闻到那种特殊的味道——树的味道、草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有点儿让人眩晕,用现在的词说,可能就叫“沉醉”。

  新闻工作者的执著

  5年的林区生活后,敬一丹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她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1988年敬一丹调入中央电视台任记者、节目主持人。在她的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环保话题的内容。在《焦点访谈》时,敬一丹曾经做过一个节目,叫《在沙漠边缘》,摄制组真的是一步一步走进沙漠边缘的。直到现在,敬一丹还记得那个过程,她能感觉到空气越来越干燥,她看到沙子一点儿一点儿地吹进了老百姓家的窗子,堆上了老百姓家的后墙。老百姓没办法,只能搬家,搬离这个村子。

  越往沙漠深处走,敬一丹就越能看见很多曾经住过人,又被人放弃了的房子。人在一步一步地往后退,沙子在一步一步地往前逼,眼前残酷的画面让她感觉到,什么叫“沙进人退”。回到北京做后期编辑的时候,最初敬一丹也没有想好应该叫一个什么题目,后来同事们在一起议论的时候,觉得还是叫《在沙漠边缘》最贴切。此后敬一丹经常会想起那个村子:10年以后如果再去的话,它还是在边缘吗?也可能村民们又搬家了,也许那里已经变成了沙漠深处。

  面对这么多的环境问题,敬一丹说,自己所能做的事特别有限,自己没有能力去山上栽很多树,也没有可能到一个城市收集废电池,更没有能力去阻止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在一个破坏环境的项目上盖章。那么自己能做什么呢?有时候敬一丹也这样问自己。

  思考之后,她给出了答案:我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最应该做,并且能够做的,就是为环境说话。其实很多从事媒体工作的女性,都在为环境问题而奔走,好像女性天生就跟环保离得近。这大概是因为女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负责繁殖生命的,所以呢,自然的生命、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环境的生命,就跟女人的心更贴近。敬一丹说,环保可能是有一些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也很难说是哪件事、哪个人触动了她,可能只是从小养成的一种行为、一种习惯,长大后成为内心的一种倾向。说到底,环保是人生活在世界上的一种态度,我们经常把“友好”用在人和人的关系上,现在我们终于把“友好”这个词用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只不过需要有一些人很持久地、多少年如一日地为环境说话。最后她说:我就很想当这样一个很有耐力的、这种声音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