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主持人频道首页
鲁健首页
个人简历
相关文章
  我的博客
照片集
互动区
主持栏目
  《今日关注》
  《与总编面对面》
  《中国新闻》
网友评论
  我看鲁健的出路兼评新闻频道的表现
  真的鲁健
  最爱鲁健
  你的魅力
  不完美的鲁健
  关注鲁健
  央视国际眼中的鲁健
  好男似谏,好女如冰
  做“平凡”的鲁健吧

  主持人信箱
相关文章

鲁健:央视第一个报道伊拉克战争的人  

  3月20日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拉响一分钟央视主持人鲁健就播出了美伊开战的第一条消息,3月20日10点41分美军第一发炮弹落在伊拉克境内仅5分钟,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稿又从央视主持人鲁健的口中播出。鲁健这两条短短的几乎和战争同步的新闻报道,刷新了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对重大国际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翻开了央视报道重大国际突发事件新的一页。

  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在梅迪亚中心采访了鲁健。他1米8的身材,笔挺、帅气,一张白皙的脸,眉眼间流漏着过人的智慧、磊落、自信和知识的底润。总之,谁见了都会说,这个小伙子比荧屏上的鲁健年轻、精干、漂亮、儒雅许多。采访中,他说的大多是国际频道的领导和同仁们,特别是一同主持“特别报道的”的其他三位同事,只是轻描淡写的介绍了自己,介绍了他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工作。

  央视第一条美伊战争新闻

  3月20日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只拉响一分钟,鲁健就在央视四套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栏目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防空警报>>为题播发了这一消息,这是央视播发的美伊战争第一条新闻,比发生在西半球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响起的警报声只晚了一分钟。这一分钟刷新了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对重大国际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美军第一发炮弹落在伊拉克境内仅5分钟,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稿又从央视主持人鲁健的口中播出。画面过后,鲁健便开始转化角色,由播音员变为主持人,开始“参与”战争,先是与驻战地记者连线通话,询问占地被炸的情景和状况,紧接着访谈专家,询问美国军队武器装备状况,然后是战地有关人员的同期声一边播放一边翻译。主持人鲁健成又成了栏目的组织者、评论者、串联人。

  央视国际频道的<<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栏目一改过直接播报方式,实施了一个全新的方案,调动各方面因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长时间全方位的详细深入地报道。而执行这一全新方案的第一个主持人是鲁健。鲁健没有辜负央视领导和同仁们的信任,他成功的翻开了央视报道重大国际突发事件新的一页。

  3月20日,鲁健上午8点坐在演播台前一直到中午12点,整整4个小时,他从演播室走出来后,搓搓脸,敲敲背,喝了杯水,简单的吃了一点饭,回到梅地亚宾馆,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5点了,他飞车来到台里,正赶上饭点儿,国际部走廊里临时搭起的桌子上,摆着简单的饭菜,他匆匆扒拉两口,又走进演播室,替下了在演播室里坐了6个小时的徐俐。这次,他从6点连续主持到半夜十二点。

  美伊开战的第一天,鲁健在演播台上主持了十个小时的节目,据大致统计向驻地记者、专家、嘉宾提出了6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武器性能、军队装备、建筑、交通等等几十个方面,想想看,10个小时一直面对着摄像机、聚光灯,一直要一边认真听驻地记者传回来的报道、战地同期声的翻译、国内各方面专家的评论,一边还要分析思考拟定出全国观众急于知道的问题。这种时刻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是业外人士难以想象的。

  但是,鲁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当时,国际频道从每一个负责人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这样,每天20—22小时的直播,专业各异的200多人,都在高效有序运转。若干个专业组责任到人,各尽其职,比如负责联系专家策划选题、话题的访谈组,24小时轮流值班的四个导播组,筛选归纳编辑海内外最新战况的新闻编辑组,以及摄像组、字幕组都忙得不可开交,整个国际频道没有一块清静的地方,外人来看一片忙乱,其实内部脉络清晰,犹如一架精密的机器环环相扣。”

  在谈到第一天主持10个小时节目的紧张和疲劳时鲁健说:“在演播台上集中精力听、集中精力想、集中精力说,很兴奋,没有紧张疲劳的感觉。美伊战争的第一天不是我轮值,但台里把播报战争打响的任务交给了我,这是台领导和同仁们对我的信任,这个机会如果不给我,给我们组的徐俐、王世林、刚强其他三位同仁中任何一位,都会这样做的,因为这是在直播国际重大事件,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言论都是代表着中国,中国政府,几亿人在看,在听,谁都不会有丝毫松懈,半点马虎。

  20万字的文字资料

  鲁健在主持<<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时,体现出的学者风度,记者机敏,评论员深邃、观察家细致、深受广大观众的称赞,特别是鲁健对驻地记者和专家提出的问题,是那样详细、具体、深刻,从军队武器弹药问到建筑环境、妇女儿童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观众们之所以会对鲁健产生深刻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他冷静客观的作风让人过目不忘。

  难怪有的的网站说美伊战争烧红了军事专家张召忠、凤凰战地记者闾丘露薇、上海战地记者黄铮、央视主持鲁健,有的网站说鲁健在美伊战争中脱颖而出,还有的网站说鲁健在美伊战争中“一鸣惊人”。

  其实,鲁健这些“功夫”不是凭空来的。他说:他非常感谢台里和国际部的领导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四个直播人员有了充分的准备。”

  鲁健说:“战前的培训是分三步走的。一是,开战前20天,他们就听了三位专家四次讲课培训,二是,阅读了各位专家们提供的20多万字的有关资料,其中有美伊军队配置部署、武器弹药性能、伊拉克大中城市情况等等。三是,实战演练。3月18日、19日两天夜里国际频道所有的人员都分兵把口,守候在各自的岗位上,四十八个小时,通宵达旦。这期间,台和部门领导多次组织播报新闻、同声传译、专家访谈、记者连线的演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漏洞,立即弥补。比如;第一次演练,第一条口播新闻抢出去后,我客串专家接受主持人提问,记者连线询问战地状况,这些都都面面俱到,对答如流,顺利地通过了,可是各国外长出来说话了,这时才发现各国外长的材料缺乏准备。还有,第一次下去时,我的动作不够迅捷,领导说要快,我们争取在最短时间播报,多抢一秒是一秒。”

  鲁健说:“如果总结美伊战争的直播经验,我想除了战前的培训演练外,更主要的是在每一天的直播进程中专家联系组、导播组、话题访谈组、等各组得的配合和供应工作非常及时到位,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配合供应,我每天不会拟订近百个个问题,当然了,这些问题每天只问了二三十个,更多的问题是根据战事进展情况临时提出来的,但是如果没有大家的配合我可能不会胸有成竹,轻松自如。如果说<<美伊战争特别报道>>是成功的,那是我们国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汗水”

  其实,早在美伊开战前,台里就注意到了这位棱角分明、反应敏锐、高高瘦瘦像运动员似的小伙子,海外中心新闻部负责人杨刚毅说,鲁健是开战前唯一一个被急招入住央视隔壁梅地亚大酒店候战的4套主播。

  谈到在主持美伊战争这样重大的题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鲁健说:“因为在<<新闻60分>>时口播过热点地区的战争,直播也做过,如<<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上海申博成功>>等都是主持人访谈、现场连线的直播。直播是每个主播的理想境界,他能充分的展现出临场发挥、分析评论能力。但主持<<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这样的栏目,面对这样大的突发事件,我还是第一次,我首先应该做的是忠于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离战地远,但我们通过驻外记者了解了更全面的信息,我们除了和央视的13个驻外记者连线外,还与国际台、新华社的驻外记者站建立了联系,还要搜集其他几十个国家、地区媒体的报道,比如半岛电视、塔斯社、路透社等,在分析辨别真假后,把战争的最新信息客观真实的传达给观众,避免过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当鲁健谈到主持<<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感受时说:“挑战。以前一直做播音员,内在的东西发挥不出来,这次大面积长时间段的报道真是挑战。虽然演播室空间狭小,百余人挤在一起,里面的温度高达30摄氏度,不得不用电扇,虽然神经紧张,心理压力大,眼睛熬红了,但大家都认为这是难得的一次锻炼和考验”

  采访中记者问鲁健:“广大观众一致反映,你向战地记者和专家提的问题很细,很具体,都是观众想知道的,这些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鲁健回答说:“这些问题都是广大观众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热线寻呼、电子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提的,我们有专人收集整理这些问题,我及时地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带到节目中跟专家交流。比如美军画面播出后,很多观众问美军的背包那么大,鼓鼓的,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有让专家来回答。”国际频道演播室里那张大台子不是一般的大,满员能坐九个人,他们组织了多达60多人的专家队伍,军事、国际政治经济、气象、防化、地理、妇女、儿童等方面的学者教授灿若群星,大多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鲁健根据观众的需求在话题碰撞中,深入浅出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深度和广博的见识。

  长时间段、大面积、通过连线和访谈通过直播的方式让主持人参与战争节目,这是央视有史以来第一次。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到4月1日,鲁健关于伊拉克战事直播总计数百小时,访谈几十场,连线通话上百次,自中国电视媒体诞生以来,这些应该都是第一次,鲁健填补了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一个空白。

  不知是央视4套的战事直播成就了鲁健,还是鲁健的个人魅力提升了该台的收视率。<<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开播的当天,热线电话打爆了两次,24小时收到手机短信29万条,收到数千个电子邮件。

  三台优秀研究生奖

  鲁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我能直播美伊战争得益于我酷爱朗诵之一兴趣。”

  鲁健是内蒙古人,父亲是治沙的,母亲在图书馆工作。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文科成绩出类拔萃,尤其喜欢朗诵,每有朗诵机会,经常自报奋勇。

  1990年考入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在校读书时一直做校园播音员。即将毕业时,银川市电台举办的朗诵会,鲁健当仁不让,获得了第一名,因此分配到银川电视台作了三年新闻播音员。

  谈到在银川做播音员这段经历时鲁健说:“开始很兴奋,后来愈发感到那是一成不变,忍无可忍的工作,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却当了道具,别人写好的稿子,自己在镜头前读,自己的一些想法无处发挥,无法实现,简直是消耗青春,浪费生命。”

  1995年鲁健辞去了那份好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背负着亲人朋友“不知天高地厚”的斥责,只身来到北京,第一年考研究生落榜了。但他并没有多大失落、挫折感,他走进了电视新闻研修班。听了很多电视行业顶尖级人才讲课,与此同时一有空他就钻进图书馆,读了大量的业务书,这一年,鲁健眼界大开,业务上象吸足了阳光雨露的树苗。

  来京的第二年他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生,并拜中国播音界泰斗张颂为师,作为张老的关门弟子,他非常渴望能直播长时间段的节目。2003年春节他去给张老拜年,张老还安慰他:“会有的机会的。”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来源,鲁健来到北京后一直在打工,主持北京电视台<<探索>>、<<家园>>、<<海外真实记录>>节目,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篮球公园>>。

  2001年毕业前夕,鲁健获得了三台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广播电视学院每年300多名研究生,只有十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获此殊荣。

  2001年毕业后鲁健凭着三台奖证书、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英语六级证书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60分>>、<<中国新闻>>、<<中国报道>>栏目。

  在中国电视主持人队伍中,像鲁健这样主持过社教节目、体育节目、新闻节目艺路很宽的人还不多,在谈到今后的设想时鲁健说:“我是电视界年轻的老战士,经历很多,目前还很难定位。” (摘自<<中国广播影视>>杂志 作者:李晶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