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干练的职业装,利落的短发,徐滔风风火火的样子伴着她那语速极快的大嗓门儿,让人丝毫不怀疑她就是干这一行的料。
徐滔爱笑,也爱开玩笑,再刻板的新闻事件似乎都能通过她的睿智巧妙地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作为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主持人,徐滔说,她其实更愿意大家称她为记者,一位普通的政法记者。
9个小时的说服
徐滔最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一次,应该是在2001年5月12日。凌晨1点,正在电视台加班的她接到了当时北京市刑侦总队副总队长打来的电话,要她马上到北京西站售货大厅,有紧急情况。当徐滔风风火火地赶到目的地,才知道售货大厅里有一个女售货员被劫持了,犯罪嫌疑人手里拿着尖刀,腰上别着自制的炸弹,嚷着要见记者。之前北京警方已经想过派女特警假扮记者之类的办法,但都被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识破了。不得已,警方想到了一直跟他们合作的徐滔。
“看见犯罪嫌疑人和人质的那一刻我永远都忘不了,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但这一幕仿佛还在我的眼前。”充满着紧张情绪的现场,女人质的眼睛惊恐而又无助地看着周围众人,似乎在恳请谁能帮帮她。
徐滔一步步走近犯罪嫌疑人,20米,10米,5米……近了,近了,徐滔牢记着自己的任务,缓和现场情绪。“宝贝儿,都这么晚了你还不睡,警察叔叔睡不了觉,弄得我也睡不了,你这样做多不道德啊!”徐滔出人意料的开场白让人吓一跳,接着全场哄堂大笑,犯罪嫌疑人被徐滔逗笑了,在场的刑警们也笑了。现场的气氛似乎轻松了很多。
“你是干嘛的,是记者吗?”“我是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的记者,我叫徐滔。”徐滔利落直率的职业气质赢得了犯罪嫌疑人的信任,终于向徐滔敞开了心扉。此时徐滔距离犯罪嫌疑人不足一米,“说完全不害怕也不可能,但我身后那么多的刑警,我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有保护我的能力。”她似乎忘了自己是记者,忘了对方是个穷凶极恶的歹徒,只想让他迷途知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整整周旋了9个多小时,徐滔成功地把歹徒诱出了柜台,使其被捉拿归案。
第一次面对枪口
作为一名一线的政法记者,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何止一次。“记者能体会到很多种生活的模式,可以活得精彩。”这是徐滔一直以来醉心于这份工作的原因。但当自己第一次遭遇危险时,这份充满想像的工作也让她不知所措。第一次随警采访,徐滔就跟着警方抓捕一名倒卖毒品的犯罪嫌疑人。在追捕的途中,突然,犯罪嫌疑人转过身来拔枪拒捕。“当枪响的时候应该立即趴在地上,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我敢打赌,并不是所有的人在那个时候都能做出如此的反应。我就愣愣地站在原地。”
一个侦查员在危急之中看到吓傻了的徐滔,冲过去大喊一声,飞起一脚把她踹倒在地上。“据那人事后回忆,我不仅傻呆呆地站在原地,还张着大嘴。”行动迅速结束了,大家挺高兴,回想起刚才惊险而又激烈的那一幕,问徐滔,你们刚才拍得怎么样。徐滔和摄像师面面相觑,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没……没有……没有开机。回来后,徐滔对自己的第一次随警采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次你真的表现得不怎么样,如果要打分的话也只能是负分”,她对自己说。但这次失败的采访也激发了徐滔的意志,“只要我努力,这个行当我能做得更好!”
开始的时候,警察们特别不愿意带上记者,尤其是女记者随行采访。但徐滔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劲,让他们对自己从了解到信任,从信任到接受,渐渐地大家成了朋友。每次行动结束以后,徐滔觉得最大的乐趣就是和侦查员们一起找一家小饭馆,一边吃着大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一边聊着先前惊险的故事,再一边欣赏窗外北京美丽安宁的夜色。“那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大家争抢着说,然后对视一眼都笑了。
治嗓子的创可贴
《法治进行时》筹备开播的那段时间,徐滔忙得几乎每天24小时都待在电视台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也因此得了个绰号叫“台之家”。有一次她和领导在电梯里碰见了,领导好奇地问她,难道现在服装的潮流又变了?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让徐滔摸不着头脑。怎么变了?我看见你衣服的商标穿再外面两次了!徐滔伸手一摸,心里一个激灵,这哪儿是什么潮流,真是自己把衣服给穿反了,当即羞红了脸。
一向给人坚强印象的徐滔也有特别脆弱的时候。有时候在机房编片子,外面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她会莫名其妙地非常烦躁。“有一次我把磁带扔在编辑机上,然后自己一个人号啕大哭。”她也会累到常常问自己,还能坚持下去吗。“很多人会认为记者是个风光的职业,但那需要在台下付出多少精心的准备,才能有台上精彩的一刻呀。有时候我也会想,值得吗,穿得这么落伍,别人都知道最新上映的电影是什么,最流行的小说是什么,知道哪个化妆品在本周的排行榜上列居首位,我这些都不知道,我的生活离这些都非常远。”
但因为观众们的支持、理解,让徐滔还能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一阵子徐滔的嗓子不舒服,声音嘶哑,在电视上昕着挺明显。有个小朋友给徐滔写信关切地间,徐滔阿姨你怎么了。徐滔回信说,我生病了,嗓子疼。没想到几个星期以后,徐滔收到了孩子寄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包创可贴,包裹里还写;着这么一句话,徐滔,你把创可贴贴在嗓子上就不疼了。看到这里,徐滔忍不住哭了。“这是对我所有付出最大的回报。”说到这儿时,徐滔的眼睛悄悄地红了。
作为主持人,徐滔说,她其实更愿意大家称她为记者,一位普通的政法记者。“我的绰号叫‘战地记者’,我喜欢这个称谓。政法领域就是这个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喜欢第一线,并且永远都会往第一线,我愿意把我的感受告诉大家。新闻记者是我值得从事一生的职业,因为新闻之中妙不可言。”(中国电视报 记者杨代吟)
责编:李恩泉